La_dante wrote:這應該是第一幅被拍到的處於飛行狀態的照片。 各位有沒有發現 ,對岸媒體可以“拍的到照片”,卻“拍不到影片”,永遠都是用定格圖片來說明 ,電磁彈射上千次是一張照片 ,矢量發動機還是一張照片 。難道放上動態影片真有這麼難嗎 ?
既然有鴨翼就不需要向量噴嘴因為這是脫褲子放屁。反之,有向量當然就不需要鴨翼也是脫褲子放屁。這就是典型的,對於下一代戰爭的型態與戰法論述無法完成,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RMA)。所以,不知道要發展甚麼只好,一路抄襲下去美國有向量,抄一下美國有F22J20也抄一下,還是沒有跳脫出美國戰爭理論中對於空戰所架構的4S想跟美國對抗,這是想都別想的,因為,對岸連論述都沒能力,一路抄襲到底就個跟屁蟲,上了戰場,被玩假的而已。還真的以為,漫長的20年過去了,F22真的會沒有改進型?
Xperienced wrote:既然有鴨翼就不需...(恕刪) 有了向量就不要鴨翼, 有了鴨翼就無需向量也是您自己躺床上幻想出來的!四十年來中共日夜兼程舉全民之力努力在科技、民生、經濟方面追趕先進國家,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怎麼到您眼裡就成了“不值一提”?無論你如何看輕,中共已經是事實上的世界第二。並且全力趕超第一中。小確幸怎麼能與之相比?燕雀焉知鴻鵠之志。
在無人 AI 機上才能發揮性能.個人覺得, 都是 人體極限 的拖累, G值無法提高, 性能再好也會被飛控電腦限制.例如 :音速上下進行纏鬥, 高機動性可瞬間改變航跡, 用數據來看, 空速 1200km/hr 高機動動作後因 氣動阻力 及 動力偏轉 瞬間降至 700km/hr 轉向, 這 -500km/hr 的瞬間位移, 恐怕飛行員已死在裡面...... ( 開車, 200km/hr 時速去撞山壁看看會如何 )不服?? 本來 +9 -3G, 飛控電腦改為 +9 -9G 會如何? 腦血管破裂... 立馬 腦噴血 ( 溢血比較慢 ) 中風 失血 死亡!!!!!J-10 鴨翼構型, 在有人戰機上, 機動性已比 傳統構型 厲害了; 再超出 人體極限 的改良, 是浪費錢的, 或者 應用效率不高, 就算改成無人AI機, 動力還得再加大, 以維持空中機動的動能及位能. ( 地球因素, 要維持性能, 氣動力損失需由動力補償 )在 RC 模型上測試 ( 無人模式 ), 結果是很明顯的, 至少得先將 推力重量比 提高至 1.3 以上才能滿足基本條件...註 :**看過 J-39 ( 類似的鴨翼外型 ) 瞬間攻角過大於空中煞停失速, 低空呈落葉飄姿勢墬毀後, 有感.**X-31 在 1990 飛試後, 僅應用 一部份 在 1997 的 F-22上, 至今已過 21年沒有同類型新機, 就是卡在 人體極限 上.人體, 上下G值約在 +9-3, 左右更差至不到 3G ( 體能及平衡 問題, 拳擊時頭部受到側邊勾拳, 暈眩必倒 )**日本的 心神 實驗機, 還是無法突破 人 的問題...最後, 以瞬間飛行軌跡變化的 UFO 眼光........... ( 強烈迴音 ) 低 等 的 地 球 人~~~~~
mangchaocs wrote:不然為什麼他們總是要求放出視頻之類的來說服自己呢?...(恕刪) 定格圖片太容易P圖,對岸從以前所號稱曝光的“照片”,事實上大多都是網友P圖的想像圖,根本不是真實的照片,難怪會有許多人根本不信,至少影片的真實性比圖片高太多了,影片要造假的難度比較高。對岸軍工武器發展,通常都是先放出發展,研發成功的消息,一來對內可安撫人民解放軍有多強大,二來對外可造成外界認為中國軍事科技已經趕上西方國家,事實上呢中國的軍事科技都還在“研發當中”,離正式成功,正式服役,具有可靠實用性還有一大段距離,所以才會出現只有圖片,而沒有影片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