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二次大戰德軍豹式戰車考證

FUTABA wrote:
A型則開始出現凸包隆起物~

...(恕刪)

這是由蘇聯T-55戰車改裝的豹式戰車復刻版,由波蘭北部Dąbrówka村的「獅鷲」軍事科技博物館(Muzeum Techniki Wojskowej “Gryf”)收藏展覽,常作為模擬戰可動道具。






雖然車身上部幾可亂真,但底盤的差異無法掩飾。


redshoulder wrote:
這是由蘇聯T-55戰...(恕刪)


原來如此~
這點我倒是沒注意到~
當初是要拿來表示A型車會有那個突起物才隨便找一張看起來合適的圖~
沒想到那是道具車~

不過如果只是像我說的拿來當作A型之後才有突起物的示意圖的話也沒什麼問題啦~
拿來跟初期型的D型那個長條型機槍孔比對也是沒問題啦~
FUTABA wrote:
不過如果只是像我說的拿來當作A型之後才有突起物的示意圖的話也沒什麼問題啦~
拿來跟初期型的D型那個長條型機槍孔比對也是沒問題啦~...(恕刪)

豹式戰車A型自1943年八月開始量產。生產初期完全沿用D型設計,僅砲塔在砲盾、轉向機構與乘員設備處有小幅修改。因此A型極初期量產型與D型外觀幾近相同,只能以車體編號作為區分。之後豹式戰車A型的主要外觀特徵演變如下:
• 逐步將D型的桶式車長頂塔更換為鑄造式潛望鏡穹頂式,並加裝MG 34防空機槍環。
• 砲盾左側使用與D型相同的Turmzielfernrohr (TZF) 12雙眼瞄準鏡,自1943年十一月後即由TZF 12a單眼瞄準鏡所取代,故自此之後砲盾左側瞄準鏡由雙孔成為單孔。
• 自1943年12月17日Daimler-Benz出廠的車體編號152158豹式戰車A型,才將位於裝甲前沿(glacis)由D型延續而來的條狀裝甲防護機槍蓋換裝為鑄造式80 mm球形機槍座(Kugelblende 80),並成為後繼量產標準。
• 約在換裝球形機槍座同時取消砲塔側面及後方手槍射孔(Stopfen),在砲塔頂部加裝近接防禦武器發射器(Nahverteidigungswaffe)。此裝置除煙霧彈外,尚可發射信號彈與人員殺傷雷。然因供應不及,在1944年四月前多數豹式戰車A型並未裝設此近接防禦武器發射器,僅以裝甲板鉚接覆蓋砲塔頂部預切孔洞。

因此裝甲前沿的球形機槍座並不能據以區分1943年12月17日前生產的豹式戰車A型初期量產型。



redshoulder wrote:
豹式戰車A型自1943...(恕刪)


不不~
我說的是最初期生產的型號為D型
D型的車身機槍射孔是長條狀開孔
D型的後續型號A型的車身機槍射孔則改為圓形鼓包~
所以我要說的意思是豹式最早量產的型號不是A型而是D型~
順序是D A G這三型
A型是中期的型號並非最早量產的型號喔!
德國人自己開發出磁性手榴彈用來對付裝甲車,效果在鐵拳等反裝甲火箭出現前是很OK的
因此德國人擔心對手也開發出相同的武器來對付自己,所以開發出防磁塗料
只是,聯軍始終沒有開發此種武器
防磁紋作為納粹德軍坦克的特徵,對作模型的人可就成了噩夢
我是都用Tamiya的普通補土鋪一層,等半乾,再用專門的蝕刻片慢慢刮出紋路
等乾了再依塗裝參考照慢慢刮除剝落的防磁紋
整個工程需要兩三天才能完成,非常費事
完成品也碰不得,這些補土作的防磁紋很容易掉
Daniel Wen wrote:
德國人自己開發出磁性...(恕刪)


防磁紋我只做過一次(而且還是最近)
我是用AB土+滾輪來做~
不過因為是第一次搞防磁紋的關係所以弄的有點太厚~
但AB土的好處就是非常堅固! 堅固到我想搞一些剝落都覺得太麻煩放棄!

在這之前有試過用油灰+蝕刻刮刀來做!
這方式可以做得很薄也很容易能做出防磁紋剝落的質感!
但手的穩定度很重要 不然就會搞出斜斜的紋路.....
FUTABA wrote:
手的穩定度很重要...(恕刪)


AB補土我用過,很難批到薄
而且我用蝕刻片刮刀很容易一整片刮起來,所以試過一兩次就放棄了
後來主要用補土的原因也是手不穩刮歪了,補土比較容易修復
Daniel Wen wrote:
AB補土我用過,很難...(恕刪)


我弄到最後的心得就是手要沾水才能讓AB土盡量軟一點~
但因為是最後才發現所以之前弄得太厚的也沒辦法了就硬著頭皮做下去~
然後附著力這個是沒什麼問題啦 ~
FUTABA wrote:
不不~
我說的是最初期生產的型號為D型
D型的車身機槍射孔是長條狀開孔
D型的後續型號A型的車身機槍射孔則改為圓形鼓包~
所以我要說的意思是豹式最早量產的型號不是A型而是D型~
順序是D A G這三型
A型是中期的型號並非最早量產的型號喔!

1942年九月起,豹式戰車前廿輛原型車冠以A型名稱進行預量產,但在1943年一月進入正式量產時改為D型。

以未照字母順序的D型作為量產衍生型首款原因不明,一說是藉以混淆敵軍情資,另亦有因開發不及而先以應急方案推出量產的說法。後者認為該應急量產方案以排列於A之後的字母為型號,故不影響預設制式量產方案A型;此說法與豹式戰車於1943年七月上旬衛城作戰(Unternehmen Zitadelle)首次投入實戰,即因機械問題表現不如預期似有關聯。

豹式戰車D型量產後的1943年初,預量產A型改稱D-1型、量產D型改稱D-2型。直到衛城作戰結束後的1943年八月,次款量產衍生型A型才開始生產,但此衍生型與預量產的A型(D-1型)無關,反而可能是所謂的首款制式量產方案。豹式戰車A型在量產初期持續使用D型(D-2型)底盤直到1943年十一月為止,其賦予的新型號僅基於小幅修改的砲塔。

豹式戰車A型量產過程中曾歷經眾多修改,其中球形機槍座在1943年12月17日以後才成為標準配備。因此1943年八月至同年底所生產的豹式戰車A型皆不具球形機槍座,僅有與D型相同的條狀裝甲防護蓋。
redshoulder wrote:
1942年九月起,豹...(恕刪)


您說的這段出處是這個吧?https://www-d0.fnal.gov/~turcot/Armour/pz4.htm

上面是有說到最早的20輛為預產型"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 Ausfuehrung A"
但這還不能算是量產型號~

而這跟Ausf D型之後的Ausf A型雖然一樣都是稱做A型但已經有相當大的不同了!
所以預生產Ausf A型跟量產Ausf A型這兩種Ausf A型不能混為一談!
量產之後最早的型號就是Ausf D型沒錯~

而我說到的機槍鼓包問題也不用搞得太複雜
Ausf D型(包括由預產Ausf A型改來的D1跟一般的Ausf D型的D2)都是長條型開口
而Ausf D型之後的Ausf A型與後期型的Ausf G型就改成圓型鼓包~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