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台灣有做彈道飛彈的技術嗎

1200公里的天馬飛彈

傳說當初做了12枚放置在中央山脈的發射井中

原本要配合核彈使用




Lei123 wrote:
是你沒搞清楚,
這裡是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定義。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Hypersonic_flight...(恕刪)


天才!
是你沒搞清楚我在說甚麼!
這裡是Ramjet missile 的定義。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Ramjet


Charlie_H wrote:
天才!
是你沒搞清楚我在說甚麼!
這裡是Ramjet missile 的定義。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Ramjet


你貼個沖壓引擎介紹過來幹嘛?
??


是Oculata寫
能做到這種程度,那已經是高超音速飛行器了...

若還得兼顧射程與姿態控制, 以台灣有限的風洞設備來說很難。


然後你底下寫一大串叫他去唸書。
咦?
他哪裡有寫錯了?
他講的是高超音速飛行器,
你貼的是沖壓引擎,
好像是魚目混珠(意思是用一顆死魚眼睛,去假冒珍珠)喔。
Lei123 wrote:
你貼個沖壓引擎介紹...(恕刪)


多謝L大...

昨天看到C的回文真的很無言
連回文的動力都沒有.


台灣有能力做出極速六倍以上音速的火箭這點我相信
但要長時間、長距離保持六倍音速這就很拚了

單單說彈體設計
射程假設一千公里。
C大的衝壓導彈要能在四十公里高的平流層內持續以六倍音速運動
那這枚導彈的運作時間至少十分鐘...(太空梭起飛加速時間也才8分35秒)

上世紀SR71速度還不到四倍, 機身表面溫度幾乎破千度
為此老美除了用上鈦合金, 還把SR71做成奇葩般的地面漏油機..

C大這枚六音速導彈
彈體溫度只會更高. 應力只會更大. 散熱只會更難
其設計難度之高, 對材料科學、流體力學、熱力學都會是不小的挑戰

要弄出來, 能連續運作十分鐘以上的超音速風洞是基本配備
台灣真的有?? 這個我不知道..

這還沒討論能把彈體推進到六倍音速的衝壓引擎
據我所知全世界還沒有這種產品問世
台灣真的早已搞定??

我不相信





Lei123 wrote:
你貼個沖壓引擎介紹過...(恕刪)

是啊!
有人搞不清楚超高音波飛彈與超高音速飛行器的性能要求是不一樣的!
中科院作的很多東西,對岸都不相信,最簡單的陶瓷彈頭,我門就比多岸早十多年搞出來!您繼續把頭埋在沙中喊吧!

Charlie_H wrote:
有人搞不清楚超高音波飛彈與超高音速飛行器的性能要求是不一樣的...(恕刪)


那C大應該幫大家科普一下什麼叫做"超高音波"飛彈

我姑且當作這是筆誤
那你構思的這枚飛行高度四十公里的六音速長程導彈

其飛行方式到底是像防空飛彈? 還是彈道飛彈?
或者是超高音速飛行器??

這可不是叫它飛彈,它就能豁免長時高超音速飛行技術難關的..


話說回來, 為何本區討論總會引起火氣??
就事論事不好嗎?

一有不同意見就抹紅抹綠抹黑, 甚至住台灣的一下子就被瞬移到左岸
然後住左岸的就被打成壞蛋...

無言...

十幾年前的舊聞, 參考一下



我續研發超音速巡弋飛彈

2005-05-10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8040

雄三飛彈因配備衝壓引擎而具備高速,在雄三飛彈正式服役後,中科院另外已經掌握衝壓引擎新一代技術,接下來將全力研發超音速巡弋飛彈,預期速度為六馬赫,射程約二到三千公里,以收嚇阻之效,數年內應該會有結果。

不過當飛彈在高空以六倍音速巡航時,彈體與空氣摩擦產生的溫度將近二千度,在這個溫度金屬會延展伸長,倘若飛彈組成各部件的膨脹係數不同,飛彈將會因此而解體,而且當抵達目標上空俯衝攻擊時,速度將高達十馬赫。

中科院研發衝壓引擎的時間非常早,至今已經三十年,雄三飛彈的問世,對中科院掌握衝壓引擎的能力有非常大的幫助,同時也有助於開發新世代技術,像是美軍也在研發的雙燃燒室衝壓引擎,中科院已有相當程度的掌握,這類引擎的極速可達六到八馬赫。

到底超音速巡弋飛彈對守方會帶來多大的壓力﹖根據美軍的研究,若巡弋飛彈為四馬赫,守方必須在目標之外八百七十三公里確認威脅,才來得及在飛彈路徑上派出戰機或是發射飛彈攔截﹔若速度高達六馬赫,守方更必須在一千一百六十公里外確認威脅,否則一錯過這個距離,連攔截的機會都沒有。

巡弋飛彈飛得越快,飛得就越高,若以四馬赫速度飛行,高度可達三萬公尺,若是六馬赫,高度更可達三萬八千公尺,在這個高度沒有飛機飛得到,像是俄製米格廿五與卅一戰機最大飛行上限也只有二萬四千公尺。

若是地面防空飛彈,射高能夠超過卅公里的飛彈極少,目前只有俄羅斯的S-400防空飛彈宣稱最大射高為四萬公尺,這幾乎是唯一可能攔截超音速巡弋飛彈的地面飛彈,只是當飛彈速度高達六馬赫時,攔截難度也隨之增加。
boogyds wrote:
十幾年前的舊聞, 參...(恕刪)

多謝您找出這篇舊文,我記得讀過可是沒找到,感謝!
講到衝壓引擎,中科院也是搞了近二十年才成功,真正是一滴淚一滴血慢慢試驗出的成果,最近聲稱的新巡弋飛彈,弄的神秘兮兮的,最近宣佈要量產的到底是不是有超高音性能,也都不透漏,真是搞翻中美情報界!

補充一下,天弓三攔截高度可達40000公尺!


Charlie_H wrote:
是啊!
有人搞不清楚超高音波飛彈與超高音速飛行器的性能要求是不一樣的!


你說說看哪裡不一樣?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Hypersonic_flight

鋯石(Zircon)超高音速反艦飛彈,就是超高音速飛行器的一種。
Lei123 wrote:
你說說看哪裡不一樣?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Hypersonic_flight
鋯石(Zircon)超高音速反艦飛彈,就是超高音速飛行器的一種。...(恕刪)


我們這種超高音速飛彈的氣動力要求會落在所有超高音速飛行器的範圍內,但是以1000-2000公里飛彈需要的可操縱性能與耐用性與老美設想的洲際航空器要求相差非常大! 要耐熱的範圍部分也不同,中科院展出的耐熱彈翼設計只有前緣需要耐熱! 再再都顯示台灣中科院已經試飛過接近六倍音速的飛彈! 您不服氣是你家大事! 我們無所謂!

至於另一位說
"要弄出來, 能連續運作十分鐘以上的超音速風洞是基本配備
台灣真的有?? 這個我不知道..
這還沒討論能把彈體推進到六倍音速的衝壓引擎
據我所知全世界還沒有這種產品問世
台灣真的早已搞定??
我不相信?"

我一點都搞不清楚您是台灣人或是對岸的! 我也沒時間去搞清楚,中科院的實力確實不是一般人能搞清楚的! 現在不管你是相信不相信,至少台灣已經有四馬赫的天劍II與天弓三,雖然傳說天劍IIC可以到六馬赫,天弓三增程型也會有六馬赫,這表示這種飛彈的耐熱設計已經很成熟,要移植到超高音速巡弋飛彈上會是問題嗎? 對我而言Ramject理論上本來就可以是六馬赫的飛行器,如果飛彈可以打到40000公尺的高空巡弋,稀薄的空氣本來就會幫助飛彈降低阻力以六馬赫高速飛行的!過去在40000公尺以六馬赫飛行試驗也經進行不少次,相信國際間對台灣有能力設計出六馬赫的飛彈,並不會驚訝! 因為台灣中科院的過去紀錄有夠輝煌!
比較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俄國佬的皓石,低空六馬赫,才是驚人的突破!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