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omday wrote:
台灣西部海岸線除雲林以北還沒探訪過外,雲林以南至台東大武海岸線我都騎機車走過了,由於海岸過度開發,除了原生沙灘日漸消失破壞自然生態外,誤打誤撞反而成為大部隊登陸展開的障礙。可以說能成功登陸的話,馬上得在魚塭及曲折小徑還有各種排水濠溝、防波堤之間展開近接狗戰,這還不論各種消波塊,重裝甲車輛我認為上陸後也很難機動行進。
能適宜登陸的開闊沙灘,據我走過的地方看來,我認為台南黃金海岸、屏鵝公路一帶海岸及墾丁附近海岸地勢較開闊比較可行,當然如果喪失了海空優勢,敵人想從任何地方登陸只要肯花代價都不是問題
看過雲林以北的海岸線, 這些觀點會修正喔.
西北部的海岸線, 許多地方都緊臨公路, 解放軍只要一登錄成功, 重裝甲車輛就可以到處亂跑.
拿北部的林口發電廠海岸來說, 旁邊就是 61 快速道路, 離海這麼近, 重裝甲車輛上去後, 半小時就可以到台北市區了.

以前, 北部一些適合登陸的海岸, 都是有重兵防守, 現在都撤光光, 門戶大開.
台灣海岸線有高速道路的是有利也有弊,好處是方便對登陸點集結兵力,尤其是台灣現在陸軍兵力已經被刪到低於十萬人,散佈在許多地方,要在登陸前集結兵力,就是要靠這些道路迅速運兵,所以輪式甲車的重要性在此顯露無遺! 因此如果沒有這些道路反而無法及時集結兵力! 當然如果這灘岸決勝負的一仗打輸了,要再重來一把將會更難! 以台灣現在面對老共的登陸作戰,是有許多非常特別的想定,是否能有足夠的補充兵員是陸戰能否再戰的關鍵! 馬總統多次裁軍,再改成全募兵,這個做為使台灣只能打一次灘岸決戰! 勝敗在此一舉了!
最近老共解密60年前的作戰準備,居然規畫要在台灣14處地點登陸! 很難以想像,這種兵分多路的思路是完全違背現代作戰的方式,不過最後還是因為登陸載具不足因而放棄! 現在重新審視現狀,老共依舊是登陸載具不足!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