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對 wrote:尺寸在哪?尺寸在哪...(恕刪) MLRS GMLRS 及GMLRS+尺寸都差不多喔 ~ 所以它們是共用發射箱的 .所以說不只中國的固體燃料科技近年進步不少 , 美國也是不遑多讓的喔 !反倒台灣 相同口徑火箭射程只有人家三分之一 , 專業網友居然不知道也不承認 ...我看連福衛五號解析度差人家國外水平一大截這件事 , 專業網友搞不好也不知情吧 ~~唉 無知所以無懼 , 這也沒辦法囉 ~~
你說的對 wrote:台灣找到的資料也是差不多...(恕刪) 人家講的是紅旗9喔 ~~其實台灣固態燃料技術不要說跟中美兩國比 , 你看看印度皮納卡MK2(214毫米口徑)火箭彈,射程60公里也是樂勝雷霆兩千哩 ! 也就是說 很明顯的台灣固態燃料技術連印度都差一大截 !!這時候印度今年試射成功 重量720公斤的阿卡什防空飛彈(Akash missile)的30公里射程 , 拿來對比估算天弓三的實際射程就很有價值了 .
你說的對 wrote:俄系的導彈通常體積...(恕刪) 發射車和配套係統以及彈體外形看起來的確就是直接修改自S300。如果只是憑主觀判斷誰都會覺得紅9完全脫胎自S300系列。其實紅9系列的導引方式完全不同於S300。從一開始就選定了和PAC-3/S400一樣的主動雷達制導。尺寸上讲,目前展出的紅9彈體比S300PM的5V55R彈體和S300PMU1用到的48N6E彈體都要小。比起彈體小型化方面獨領風騷的美系的確還是要大不少。不過不要把傳統俄式武器的一些固有特點想當然的就加到大陸製武器上。
天弓1型跟3型大小重量差不多, 射程已公布的資料看, 也差了一倍,雷霆2000如果有增程到100km構型, 我想跟mk45也會差不多!這種武器, 如果沒有對應的偵察定位能力, 而且是即時精確的定位能力, 多出的射程沒用的!當年台灣採購砲兵雷達, 定位時間要10分鐘, 這樣的時間差對於海面上移動的目標, 已經移動太遠, 用在反登陸沒用!後來這裝備就幾乎廢棄了!雷霆2000其實早在1997就公布了, 研發是超過20年前的事情了, 當年的即時偵搜能力會自然制約他的設計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