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潘建偉入選《自然》雜誌2017十大科學人物 獲稱「量子之父」

不吃菜菜小娃 wrote:
为什么不能说?人口数...(恕刪)
呵呵,大陆能被炸药奖评选要求达到的也是最近十余年才有的事,而且就是能挤到杂志上人家不认同或者漠视你也没法子。之于你说的我查了基础理论领域日本也就2位,其余都是集中在技术和实验室制造生产这种环节。而这些能获奖确切是日本在实验室领域有着独到的发展,但你要考虑到日本实验室大部分是财团旗下,这种发展和报告只要有了就能被公关到对应杂志发表并认同(当然自身水平也是很高的,那些把关的也不是傻子)。而大陆在这些背后的推动方面着实不行,有好的突破没发表渠道或者发表了没好的推荐页面你觉得会有多少认同?(评选也是人搞的,再公平公正也有资本介入的影响。)
白天能不能用不知道,但是知道带宽和误码率都比日本的玩具卫星高出了若干数量级哦

http://www.sohu.com/a/161665572_517261

如果量子秘钥交换没有意义,那么日本人费了老大劲儿,在“墨子”之后发射了一颗比墨子落后10年以上的玩具卫星,怎么评价呢?

ZAMBOT1 wrote:
喔??那他造的墨子...(恕刪)
哈哈 這時候不比 人均科研經費 了喔。
被評為《自然》雜誌2017十大科學人物,真夠丟臉。
還有一個邏輯我搞不清楚,日本人做了什麽事情,我們有什麽好驕傲的?

不吃菜菜小娃 wrote:
為什麼不能說?人口數量比日本多好幾倍、基礎研究的獎項卻被日本人幾乎拿光了、不覺得丟臉?
還是那些人跟中國人有仇故意不給獎。
不吃菜菜小娃 wrote:
獎項卻被日本人幾乎拿光了、不覺得丟臉?...(恕刪)

諾貝爾獎的哪些獎項是被日本人「幾乎拿光」的,可否請列舉一下?張嘴就來,不提供證據就沒什麼意思了。
你啥都不懂,關我什麼事? 你說的都對,你開心就好。

軍事版的台灣酸民有個特色.

大陸一有新的東西,就先說是假的.

如果發現這個假的居然還堪用,就開始拿出歐美日出來比。

然後沾沾自喜,一付歐美日的東西是自己研發的一樣。

再說不過去,就說對岸人口多,比人均數。

每每看到這些人的文章,腦袋就浮現出魯迅的阿Q正傳中的小人物。

hello
不吃菜菜小娃 wrote:
為什麼不能說?人口數...(恕刪)



林北笑歪了,阿本仔拿諾貝爾獎關鬼島屁事?等你們拿到日本護照變成阿本仔再來吹也不遲也~ 
呆灣覺青還是先登上一篇nature的paper比較實際!
dfxldm wrote:
发现只是解开原因。合成却是人类能够掌握控制。


又在自我安慰了。你一輩子拿不到所以看不起的獎就是喜歡頒給發現者。
以你的紅大腦一定不懂為何要給發現者,因為發現者的道路才是科研上最崎嶇難熬的,這種道路往往是一人或2~3人在走。
在科學道路上,新事物一旦發現後,當對人類有益時,自然就有商業價值了,這時商業或國家資金將是源源不絕的支援,這時還需要諾獎的獎金嗎?

當初中國為了要搞胰島素合成科研好拿諾獎,搞掉多少錢你大概想不到吧。結果,拿不到就怪諾獎。好酸酸喔。

1949後花了大把錢在中國就是養不出一位諾獎得主,可是奇怪,人出了國變他國人就可以,真是好好笑喔。

繼續安慰自己吧,量子通訊在潘之前早就有人在地面實驗過了,他也不是第一人,所以量子通訊之父也輪不到他,我看他找馬雲拚量子支付比較可能會成功吧。

一票連Max Planck都不知道的的工農兵,瘋了個量子支付,真是笑掉人大牙了。
台湾向后退 wrote:
又在自我安慰了。你一...(恕刪)
炸药奖就是这点很奇怪,你以为全是体制的锅的话,大陆反而有着能反驳你这甩锅的手段:体量。任何大国体量到了一定程度纵使各种不济都比某些小地区或国家强。打算说大陆如果学科研究能有30%的出成就而大陆总科研数1w那也有3000,而日本纵使按100%比例出成就但根据体量打算其有大陆50%的数量那大陆对日本也有3:5比例。大陆这么多年这么多项目和资金,再怎么搞也多少会出几个世界级成就,但是在诺奖大陆没渠道没势力(有渠道势力和平奖就压根不会碰大陆的事),纵使有成就也没辙。毕竟诺奖又不是全球电脑扫描筛选的。
iantsai74 wrote:

諾貝爾獎的哪些獎項...(恕刪)

請自己查、網路上就有。
查完可不要嚇一跳
咬文嚼字,個個是行家啊。被打臉的關鍵點視而不見,轉而去爭論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真是沒意思喔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