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5370 wrote:天弓三與標準三型導...(恕刪) 這幾型防空飛彈如果以反導彈的功能論,當然是標準三型的性能最好,可是標準三型的設計目的是攔截導彈,如果用它來打飛機並不經濟! 以天弓三的設計與攔截理論看,它的反導彈能力應該與愛三相當接近,也有可能超過愛三,因為它的雷達會比愛三用的雷達要好!如果單看攔截飛機的能力,弓三將是最好的飛彈! 因為它是唯一先爬升到40公里高空然後向下俯衝攻擊敵機的飛彈,這種攔截方式的好處是不讓敵機知道飛彈來自何方,看不到飛彈的尾煙,飛彈最後向下俯衝時,會是3倍以上的超音速(一秒鐘一公里的速度逼近)無聲無息的逼近,在飛彈警報器剛響起的10秒鐘內就被打中了! 就算你作超小的急轉彎,弓三上的主動雷達尋標器依舊會將你鎖定! 跑不掉了!!
cche1079 wrote:看到中科院公佈的影片...(恕刪) 弓三攔截遠距離飛機時可以達到最高俯衝速度,與攔截近距離機會目標時可能時間不夠爬昇到40公里,攔截的速度都會不一樣,所以中途導引電腦需要算出完整的攔潔彈道才將飛彈轉往正確的方向,這一切都要求在短短兩秒鐘內完成,一旦飛彈上的主動雷達尋標器鎖定目標後,彈道的控制就改由飛彈電腦接手。[後面繼續]
Charlie2020 wrote:弓三攔截遠距離飛機...(恕刪) 基本上 主動雷達尋標器因為很小 所以性能相當有限..也比較容易受到反制 只要你尋標器一鎖定..對手馬上就會得到警報 進行電子干擾反制..不過 通常這距離都小於20KM了 所以..如果飛彈速度夠快 對手反應或電戰能力稍遜..照樣可以擊中或重創對方..所以很多主動雷達導引飛彈 仍然保有半主動導引模式..如老美的魚叉 甚至有光學輔助導引功能 可以利用飛行員來修正彈道及對付對方的電子或熱燄彈干擾....至於半主動空對空飛彈 為何還沒全部淘汰 也在於此...畢竟飛機的雷達 導引及抗反制能力 還是勝過那顆小小尋標器很多...簡單講 我們對岸的網友 往往對軍事上的可能及機率..看得過份一廂情願 像是完全不懂軍事的人..基本觀念就是: 貶低敵人 抬高自己 但又沒有任何實戰或驗證數據來佐證..飛彈的命中機率 以及反制及反反制的學問 不以實務及實戰作經驗討論..根本比紙上談兵還更紙上談兵...即便像弓三這樣 有相當經驗 也數代發展的武器..我以為要攔截一枚飛彈成功 大概要有2~6枚以上才夠...要對付速度慢得多的中低空戰機 一架飛機 也至少要兩枚以上才比較有把握..而且距離還不能太遠... 超過100KM以上 對手只要加速後逃 大幅度機動...大概都溜得掉...同樣的 我相信全世界的飛彈 包括中國的紅旗9 俄羅斯的S300/400等..實力也高不到哪裡去... 如果對手是有高度機動力的戰機 又處於遠程範圍 ...
接24樓請看下圖A:攻擊最遠距離200公里遠10000公尺高空的飛機B:攻擊75%射程150公里遠9000公尺高空的飛機C:攻擊90公里外的飛機,但是飛彈只飛到22000公尺高就開始俯衝!D:攻擊90公里外的飛機,飛彈飛到40000公尺高才開始俯衝!E:攻擊30公里外的巡弋飛彈,飛彈只飛到16000公尺高就開始俯衝!天弓三在不同的情況下會採用不同的攔截彈道!採用C彈道是因為情況緊急,時間不允許,所以採用較短的時間爬升,比較低的彈道攻擊,同樣的它的終端速度也會比較慢。攻擊巡弋飛彈時不需要很高的終端速度,所以爬升高度可以降更低!天弓三型飛彈採用高飛至40000公尺再開始俯衝攻擊目標有幾個好處[1] 俯衝攻擊時,終端速度比較高![2] 飛彈採拋物線飛行,大部分時間都在低阻力的高空飛行,所以攔截距離更長![3] 不會因為攻擊遠距離目標,飛彈的動能就減少,在最後階段還是可以有足夠的動能做轉向攻擊採迴避操作的目標[4] 敵機發現目標的機會變小,因為飛彈已經沒有尾煙了。[5] 如果目標一直都在搜索雷達的範圍內,採半主動導引到最後幾秒才開主動導引也是可行之計,飛機更難查覺得被攻擊!所以一個目標用兩枚飛彈同時攻擊可能還太多! 更用不到3-6枚飛彈!
0818mikeyou wrote:這樣拋物線的迎敵方式是否會不會比較慢, 另外以此方式追踪敵方飛彈是否對於長山雷達相對吃力而無法同時追蹤攻擊敵方來襲飛彈.(恕刪) 安裝這種200公里距離的防空飛彈,如果防空搜索雷達沒有2.0-2.5倍的距離,這枚飛彈的性能就無法發揮! 過去飛彈從下往上打,飛彈飛到最遠距離時已成強弩之末,速度太慢到可能無力攔截,所以弓三設計時就選擇這種彈道使它可以在最遠距離還是可以保有一定的速率來打擊敵機!如果我方的防空雷達的搜索距離超過400公里,那就沒有所謂慢或快的問題! 整套防禦系統會自動計算最佳攔截時機,建議操作人員何時該發射飛彈,如果第一枚未能消滅敵人,還有時間打第二波與第三波! 或者選擇兩枚先後發射同時攔截! 當然還會有所謂的機會目標與緊急反應目標比方說低空掠海而來的巡弋飛彈或是反艦飛彈! 在僅僅30-40公里外才發現目標,它的爬升就可以簡單到1000公尺,飛彈剩餘大量燃料使飛彈可以再加速到3-4倍音速在低空攔截這些低空目標! 弓三這種飛彈還是有最短有效距離,因為要爬升在俯衝,所以會有最短有效距離,比方說HQ-9最短有效距離是500公尺!WIKI上說弓三雷達只能同時攔截9個目標,這個數字剛好是很尷尬的一個數字,我認為是錯的! 這可能是把鋒眼雷達的性能誤植到此所造成的,鋒眼雷達現在是用來做野戰防空雷達,應該是大材小用! 它的設計原始上是用作天劍II型飛彈的導控雷達! 現在用在刺針飛彈上,將來會安裝在沱江艦上與濟陽級艦上做為防空雷達搭配劍II作為小區域防空用途或是點防空,應該可以追蹤100以上目標,同時導引4-8枚飛彈攻擊4個以上目標,我認為如果裝到濟陽級軍艦上,它的天線尺寸與移相器數目應該要再加多一些才對,應該根本取代主搜索雷達! 不過很難講因為海軍有成本考量! 所以最後會怎樣還很難說!回過頭來說弓三用的雷達,現在這個雷達在照片上的尺寸似乎是比長白雷達要小一點,不過新的IC元件也比舊的要小,所以說性能會不會比較差! 比較難說! 應該不會去做一個比長白雷達還差的東西,另外這個雷達要能處理追蹤多少個目標同時攻擊多少個目標與它的後面計算機能力有最直接的關係,整套系統裡面最便宜的就是這些從事計算的CPU! 整套系統就算多個幾個CPU RACK能增加的成本還是有限!!所以我不認為這套雷達的同時攻擊目標總數會低於20個!至於追蹤掃描的對象數必定超過400以上否則難以挑大樑! 最重要的一個性能中科院一直都沒有提,就是美國海軍早在1989就具備的"你看我打"的功能,也是現在美國空軍F22的功能之一! 我認為台灣陸軍所有愛國者與天弓飛彈連隊應該已經具備這個功能但是就是找不到確實的文件提到!COPY一段高智陽的軍事秘辛中的話基隆級艦經過NTU升級的ACDS Block 1戰鬥系統具有一個獨特的「我看你打」功能(Remote Track Launch on Search,RTLOS),就是可透過Link-11數據鏈路接收友艦的雷達情資,再將目標位置參數輸入發射艦上的標準二型防空飛彈的MK-2自動導航系統,飛彈發射後發射艦仍繼續接收友艦目標最新位置的雷情,再將修正彈道的控制參數上傳給飛彈,直到飛彈接近目標時,才用艦上照明雷達照射目標。這種「我看你打」功能能提高大型編隊的艦隊或船團防空作戰效能,即部署在艦隊或船團前沿的艦艇不必開啟對空搜索雷達,改由後方友艦提供雷情,避免被敵人偵知,一旦發現來襲敵機,就可即早接戰。另一個優點就是當艦上雷達故障或戰損,也可利用「我看你打」功能,持續發揚防空火力。
有人誤以為愛二是過時的彈種對攔截彈道飛彈根本沒用! 我要澄清一點!愛三最主要的進步不只是它的飛彈部分,它的攔截導彈的計算機與控制系統的更新才是她另一個最重要的改變,新的計算方式可以確保新的攔截彈道的準確度,所以舊的愛二彈更新部分軟應體以後接受新的指揮系統也可以發揮比以前更準確的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