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尾部的四個可以轉向的葉片也是讓該飛彈轉向敵人來襲方向的設計,這四個葉片只有幾秒鐘的壽命,一旦方向已經轉到正確方位,它就反而變成阻力,在高溫發射藥的燃燒下,它會被燒光,此時彈翼的浮力與轉向功能也因速度夠高可以發揮功效!
有興趣的同好可以搜尋一下美軍MK-12與MK72助升火箭的資料與長度。
敝人觀看天劍二射設過程的影片發現我前言的錯誤,這個助升火箭(加力器)將飛彈昇空轉彎後只再燃燒約3-5秒後就脫離了! 它並沒有將飛彈推昇到非常高的位置,就算以較高角度飛行,估計也只能助昇5000-8000英尺。 請參看中科院公布之海基天劍二試射影片!
如果裝得上去,它的距離就可以保護整個艦隊,天劍二就只需要100-120km的射程也沒關係了,不過弓二可是比較貴的飛彈,經濟性的問題又來了,不過它應該比標二要便宜!
那麼艦上是否有夠遠的3D雷達來掃描與控制?
弓二原來用的長白雷達也是原來神盾雷達的一面,兩個科技是換湯不換藥的,中科院做了長白雷達以後,現在有小一號的鋒眼雷達應該是用類似的信號處理器科技,只是它的雷達天線面積比神盾的要小滿多的,可是新的RF系統IC效率比舊的好了許多倍,很難講功率夠不夠,海軍對第一艘這一種類神盾艦的雷達距離要求應該也不會太高,可能先求有再求好吧?
據說裝在中科院的長白雷達有抓到北韓試射飛彈的彈道! 滿神的!
Charlie2020 wrote:
最大的謎團是天弓二...(恕刪)
MK-41有不同的構型,分為防衛型、戰術型及打擊型,深度是不一樣的。
得要看我國是裝在多大的船上,用的是哪個構型。如果是防衛型,應該是裝不下的。
彈徑確實決定了射程,我們已經有弓二/弓三何必再做一個更長程的防空導彈!!
我們都有一些盲點! 需要別人提醒一下!
雄風2飛彈是用渦輪引擎,飛彈加力器是用來沖出彈箱,啟動渦輪引擎前維持一定速度,所以只要幾秒鐘運轉就可以了!
雄風3飛彈是用衝壓引擎,飛彈加力器是用來沖出彈箱,將飛彈加速到超音速才能啟動衝壓引擎然後再加速到3倍音速並維持速度,所以加力器有半個飛彈的長度。
因為弓二是長程防空飛彈,弓三是多功能長程防空飛彈兼反導彈飛彈,然後還會有另一款增程型弓三!
應該裝弓二還是弓三?
如果經費夠,弓三會比較實用,他的雷達尋標器可以找到巡弋飛彈與較小的目標,最重要的還是那套能裝在艦上的3D相位雷達!!
我還不是很確定海軍期望的搜索距離是多長? 只在台灣周邊海域250km是夠了! 還是要看齊紀德艦上的SPS-48E 400km?
康定級是有足夠的上層面積安裝天線,可是濟陽級就麻煩了! 將來應該也會加裝到成功級上,可能需要大改上層結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