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km wrote:
老美的換機計劃才是戰場...(恕刪)

老美空軍T-X 計畫案初步下單 350+ 架




上次打字過,懶得再打一次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7&t=4779958&p=7#60071648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7&t=4779958&p=12#60196287

sogo5370 wrote:
...技術轉移在台生產組裝...再用買來的新技術搭配自己原本的技術去研發新一代戰機...(恕刪)

不需要沉迷於絕對 100% 自研自製的數字上
漢翔與台灣空軍應該利用 66架訂單跟義廠爭取更好的合作條件,
合作研發M-346的單座輕型戰機/攻擊機版本,改裝 F125 引擎,
讓義廠負責行銷,漢翔負責生產組裝,
爭取國際上取代F-5 系列,俄系MIG-21系列, 法系幻象III系列戰機的訂單






andrew3688 wrote:
AT3都不知道能否撐到國機國造完成
阿輝伯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後繼者也沒人想理這個問題,16年就這樣空白的過去,萬一再搞個10年才出第一架原型機,搞不好美國飛碟都升空了。
跟義大利談技轉應該是最符合現況的方式吧。...(恕刪)
那不就是又做了一次錯誤的決定
其實漢翔沒閒著,陳水扁時期做了翔昇計畫,也是馮世寬當漢翔董事長時
翔展(翔昇計畫的一部份)一直到最近第二期才全部完成
維基百科可以查到
當航發中心開始生產F-CK-1後,2001年中華民國軍方展開「翔昇計畫」,以提升「經國號戰機」(F-CK-1A/B)的性能,漢翔時期對F-CK-1的升級方案進行探討以應付對岸共軍日益增加的空防威脅,經研析後把升級計畫分為航電系統與武器系統兩大部分。2006年,第一架「翔昇機」試飛成功,2007年3月27日,F-CK-1C/D型戰鬥機正式公開,並命名為「雄鷹號戰機」。
lkk77 wrote:
2006年,第一架「翔昇機」試飛成功,2007年3月27日,F-CK-1C/D型戰鬥機正式公開,並命名為「雄鷹號戰機」..(恕刪)
IDF
正式服役: 1994 年
F-CK-1A/B戰機總產量為130架。生產工作規劃為自1992年始而至1999年生產線終止
翔升2006年
也過了10年
5年前就該準備換新東西了
1994
2004
2014
2024
IDF應該也沒東西換了,就飛到報廢為止了
F-5E/F
1974年10月30日,第一架出廠的F-5E
1986年7月1日,花蓮第八聯隊(828聯隊)的第14、15及16中隊,成為全空軍最後一個換裝F-5E/F的單位
1996
2006
2016
最新的F-5E/F也飛了30年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