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052D艦對決日本愛宕+ 恐非敵手

Daniel Blue wrote: 空自F15J有187架,至2015年...(恕刪)
日本的空自在东北亚除了朝鲜应该是最弱的,这个应该是共识,不过如果要有人非要说日本空自训练好,一架顶三架那就没办法了
AIM7F有時還會鬧彆扭
不是不想離開發射架
不然就是直奔大地懷抱
守法 一定要守法 公平 一定要公平
fenghr wrote:
日本的空自在东北亚...(恕刪)


空自比蒙古國強多了。

空自的F15水平轟炸機 G力一高就掉部件。
andanlandiandm wrote: 空自比蒙古國強多了。 空自的F15...(恕刪)
把蒙古忘了蒙古有没有空军都不好说,好像才只有500万人,不过我知道他们有骑兵
這是我最近看到的,好像跟網上各位大哥說的完全相反,不知有何感想?

旺報【記者張國威╱綜合報導】
中日若因釣魚台主權爭議發生衝突,空中交戰被雙方視為最低成本的衝突方案之一。美媒分析指出,中國、日本應對釣魚台衝突的單發主力戰機分別為殲-10及F-2,而日本正在進行雷達、飛彈升級的F-2,「打了就跑」的能力比殲-10更強,在遠程作戰中完勝殲-10。
解放軍空軍和日本航空自衛隊的力量對比,一直是西太平洋國家的關注焦點。美國《國家利益》13日報導稱,日本F-2對上殲-10時能先一步射後不理、轉身並加速撤退,在遠距離戰鬥中占盡優勢;而殲-10卻只能想辦法在開戰前拉近作戰距離,方有生存空間。
雷達和飛彈 空中主宰
隨著中距離空對空飛彈和戰鬥機本身平台性能的提升,中距離空戰在奪取制空權的重要性上日益突出,而雷達和飛彈性能就成為決定一場中距離空戰的關鍵因素。
儘管殲-10同樣使用的是大陸最新研製的「霹靂-12」中距離空對空飛彈,與F-2搭載的AAM-4B飛彈,同為主動雷達導引型飛彈(飛彈本身自帶主動雷達,不需由載具的雷達提供導引),但「霹靂-12」在雷達性能上卻輸「AAM-4B」甚多。
兩者的差異就體現在飛彈進入自動導引階段的時間。不論是霹靂-12還是AAM-4B的飛彈射程都超過100公里,在進行超視距空戰時,這種飛彈通常會在飛行一段距離之後,才會將飛彈上的雷達打開追蹤攻擊目標。
AAM-4B雷達 占盡優勢
而日本安裝在AAM-4B上的雷達導引頭極為先進,居世界領先地位,甚至超越美國研發的AIM-120中距離空對空飛彈,連英國研製的「流星」中距離空對空飛彈都希望與日本在這方面進行技術合作。
AAM-4B雷達導引頭的發射功率高於其他國家使用的機械掃描主動雷達導引頭,具有更大的作用距離,使AAM-4B能夠比其他國家研發的中距離飛彈更早進入自動導引階段。應用在作戰中,能使F-2的機載雷達更早結束為飛彈提供中繼導引的時間,讓F-2能比殲-10有更多時間打了就跑。


轉貼對岸討論文>>>>>>>
歼十当年号称性能上已经超越早期F16,现在看,连巴基斯坦都打不过!而且是早期版本的!
更重要的是,F16在美军武器库里,都属于二流武器,美军甚至认为F16空战性能有限,禁止F16用于空战,只负责对地攻击,空战让F15完成。
如果歼十碰上F15,会是什么结果?
更更重要的是,F15是老美40年前开始装备的,F22与F15模拟空战中,创造过120:0的比分,变着法的以各种方式虐F15,歼十与F22的差距,自己想吧!
跟美国玩军备竞赛,作死吧!

歼11在土耳其對抗軍演竟然以1:8惨败于土耳其的F-4下,土耳其并没有出动16,我们飞机到基地,F16全部转场出去了;此次对练,突厥动用的是鬼怪,总共打了9场,最后一场我们才赢了,不过这一场突厥也有放水的嫌疑。
第一篇旺報
比的是AAM4跟PL12
而不是J11跟F2
F2住要任務是密接支援的炸彈卡車角色
空戰只是兼差性質
文章內容的另一個角度就是
如果沒在對方靠近前打了就跑
等著的就是危機
還有PL12開始被PL15取代了
另外F2火控雷達的友誼脫鎖一直是老問題
當然日本也開始幫F2換雷達了

第二篇是網路文章
可信度不知
加上火雞國的F4跟日本的F4很多處有所差異
日本的F4目前主要用來與客機共舞

下面是火雞國的F4相關資料
F-4 Terminator 2020

F-4E-2020 Terminator

The latest in a long line of F-4 variants, the Terminators are a batch of Turkish Air Force F-4Es, modernized by Israel. They differ from the existing F-4E airframe in a number of key areas: small strakes have been fitted above the air intakes to improve the agility of the fighter, and new attachment fittings have also been added to better handle modern weaponry. Other additions include stronger wing fold ribs, an updated canopy sill bar, and the replacement of some 20 km of wiring (reducing weight by 750 kg) as well as most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lines and hoses. [ 10 ]

The most radical changes occurred in the avionics department. All 2020s have been fitted with vastly updated suite, including MFDs (multifunction displays) as standard, and incorporating a number of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the new Kaiser El-OP 976 wide-angle HUD and HOTAS system, high performance Elta EL/M-2032 ISAR -capable high-resolution SAR/GMTI (ground moving target indicator) multi-mode fire control radar (developed for the IAI Lavi ), IAIC mission computer, new navigation equipment including GPS / INS connected to mapping mode, dual MIL-STD-553B databus managing avionics package, Astronautics Central Air Data Computer, new UHF and IFF packages, airborne video tape recorder (AVTR), Elta EL/L-8222 active ECM pod, Mikes (Aselsan) AN/ALQ-178V3 passive embedded SPEWS, and RWR . [ 10 ] [ 11 ]

Additionally, they received AGM-142 Popeye/Have Nap integration, Litening-II targeting pods, and the capability to launch AGM-65D/G Maverick , AGM-88 HARM , GBU-8 HOBOS, GBU-10/12 Paveway II LGBs , general purpose and cluster bombs for air-to-ground missions, while retaining the capability to launch AIM-7 Sparrow and AIM-9 Sidewinder air-to-air missiles. It is also possible to install Pave Spike targeting pods and rocket pods of all sizes. [ 10 ] [ 11 ]

These upgraded F-4 Phantoms are referred to as the F-4E-2020 Terminator . They will be in service until at least 2015 and perhaps longer. They first entered service on 27 January 2000 with deliveries to 111 and 171 Filo. [ 12 ]

守法 一定要守法 公平 一定要公平
霹靂-15導彈好像不是用來進行空戰的

近日,有媒體曝出我國研製出最新型空空導彈霹靂-15,並稱目前已掛載在殲-11上並且參與了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巡邏任務。根據網上的消息霹靂-15導彈長3.8米,彈徑210毫米,翼展403毫米,發射重量180-230公斤,具備全向位、全天候、“發射後不用管”的作戰能力。
配備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由於增加了沖壓發動機段,最高速度超過4馬赫,最大射程400公里,這是目前任何現役或其他在研的空戰武器中所無法想像的距離。霹靂-15導彈搭配30公斤重的桿狀高爆預置破片彈頭,通過主動激光近炸引信起爆,足以擊毀大型飛機、直升機甚至巡航導彈等目標。

近日,殲-15艦載機最新訓練照曝光。照片中編號為551的殲-15,飛行中掛載多達4枚空空導彈。所掛載的導彈中包括兩枚霹靂-8格鬥導彈和兩枚霹靂-12中距導彈,不過從細節上看很可能只是訓練彈。殲-15掛載如此多空空導彈,很有可能是在演練奪取制空權戰術技能。(鼎盛軍事topboy 供圖)
首先我們看其基本物理數據顯示其體積不超過0.157m(數據按照純圓柱體計算),而同樣級別的AIM-120D的數據為長3.65米,直徑177mm,重150.7kg,翼展52.58厘米,那麼其體積就不可能超過0.088m,那麼霹靂-15就比AIM-120幾乎大一倍。
而AIM-120的最大射程為90公里,霹靂-15要實現比多出310公里的射程,如果二者都是裝火箭燃料當然做不到。那麼只有兩個辦法,第一是使用沖壓發動機,在火箭發動機速度達到2馬赫以上後,沖壓發動機開始工作,利用空氣動力推進大大減少了燃料使用量。
其次就是使用多級火箭推進器,再一級使用完後,就拋棄一級,另一級開始點火,這樣能夠減輕導彈重量,從而實現更遠射程,如果兩個手段結合起來,無疑會更加增加導彈的射程,因此空空導彈400公里的射程絕對不是達不到的。

近日,一張殲-10B戰機試飛的照片在網絡上引起廣泛關注。這架編號為1031的殲-10B戰鬥機在試飛過程中掛載了多達6枚導彈。雖然掛載的都是訓練彈,但足以見證這款我國研製的第三代戰鬥機的強大戰力。
這樣設計的導彈會有一些弱點,沖壓發動機的確可以沖到4馬赫以上,但其低速性能一般,沖壓發動機要求發動機前緣的空氣進入速度非常快,因此不使用渦輪、渦扇發動機的壓氣機和渦輪,當發動機前緣的速度和溫度達到音速後,就會形成壓力壁,替代渦扇和渦輪發動機的壓氣機。
此時空氣進入沖壓發動機後本身就具有很高的速度和壓力,在燃燒室再進行燃燒後噴出則具有更高的溫度,速度,產生巨大推力。然而如果處於低速下,進氣道附近沒有巨大的壓力,形不成高速空氣,則沖壓發動機推力就急劇下降甚至熄火。
因此使用這種發動機一般都是要用火箭發動機將其推到2馬赫以上,例如俄羅斯的Kh-31和我國的鷹擊-12都是這樣的構造,但他們的打擊目標都是固定目標和低速移動的艦船目標,如果面對的是高速移動的戰鬥機,這種構造就顯得乏力了。

IRIS-T空空導彈系統由德國主導研製,另有意大利、瑞典、希臘和挪威等國也參與了部分研製工作。IRIS-T空空導彈最大的特點莫過於其百分之百的歐洲“血統”--IRIS-T導彈的所有部件均未利用美國技術。這是歐洲主要國家為擺脫在軍事技術領域對美國的依賴所採取的又一重要舉措。
戰鬥機在面對導彈來襲時往往會進行小半徑大G轉彎,而此時導彈也必須進行急劇的轉彎才能夠追上戰鬥機,而沖壓發動機的空空導彈在進行大幅度轉彎時,必定要涉及一個速度矢量調整方向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如果轉彎半徑過小,速度馬上會降低到音速以下,那發動機就要自己熄火導致導彈掉下來了。
此外400公里射程的空空導彈其實沒有多大作用,因為戰鬥機雷達本身無法做到探測400公里的目標,即使大多數相控陣雷達的戰機雷達探測範圍都在200公里左右,鎖定目標的距離更近,那麼帶這樣射程的導彈空戰其實毫無必要。
因此這款霹靂-15導彈絕對不是用來進行空戰的。雖然它不能用來打戰鬥機,卻可以用來打運輸機,特別是預警機這種高價值低速目標,甚至可以在彈頭上安裝偵測雷達波的天線,做成反輻射導彈,那樣在未來空戰中將對預警機是一個很嚴重的威脅。(作者署名:雲上的空母)
感覺這也跟網上大家講的有很大的差距

據日本《航空情報》雜誌2014年3月刊(提前出版)刊文報導,文章對殲-10A/B、殲-20、殲-31這三款中國國產戰機進行了分析,認為中國航空工業完全有能力生產出地位類似日本二戰時期“零”式戰鬥機這種享譽世界的戰機,未來總有一天中國的國產戰機將達到世界最頂尖的水準。

一、中國機VS美國機

1、中國誕生了“零式戰鬥機”?

“只能製造出粗製濫造的工業產品的新興國家是不可能開發出正經戰鬥機的。”過去的日本就被認為是這樣的國家。然而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的新型戰鬥機在以美英之類的航空先進國為對手時,卻能夠取得與之對等甚至在其之上的戰績。特別是日本零式戰鬥機的活躍,不僅在日本,更是在世界範圍內廣為相傳。

在大多數日本人的印像中,所謂的“中國製造”就等同於“不良品”。儘管如此,卻不能否定中國能夠製造出可以匹敵世界水準零式戰機的戰鬥機。這一點在70多年前日本人就親自證實了。

在中國已實現量產的殲-10、殲-10B,以及正在開發中的殲-20、殲-31,是能夠與F-15、F-22以及F-35相提並論的“零式戰鬥機”嗎?從結論上來說,姑且不論半個世紀後的事,至少從現在到可預見的未來里,這一假設是成立的。

戰鬥機只搭載機槍、以速度性能和盤旋性能之類的機動性優劣來決定空戰勝負的時代早已是遙遠的過去。現代戰爭是由各種傳感器迅速感知遠方的威脅,再將信息通過計算機處理,之後將處理過的信息提供給飛行員,方便其以最快的速度判斷做出最合適的行動,以及實現多機之間的情報共享。

在這些性能方面F-35最為拔群,其次是F-22,近期進行過升級改造的F-15也很優秀。它們都搭載了AESA雷達(F-15除外),擁有LINK-16數據鏈,實現了傳感器融合。

中國方面,目前服役的國產機裡並沒有搭載AESA。搭載了AESA的殲-10B將成為試金石。但殲-10B是否具備了真正意義上足以實用的AESA,以及信息處理、傳感器融合等相關軟件的開發情況都尚未明確。日本第一款搭載了AESA的戰鬥機F-2,曾在雷達依舊存在問題的情況下倉促服役。諸如此類,在還未完善的情況下就投入量產的情況也是很有可能的。

現在殲-10B是否具備足夠的空戰能力還是個疑問,但是現代戰鬥機通過對軟件的運用及升級來不斷提升其性能是很常見的情況,所以殲-10B將來說不定會成為很強力的戰鬥機。

然而,作為目前中國主力國產戰機的殲-10A,其裝備的雷達性能就顯得稍低,單機能力應該不及F-15。

2、問題是預警機和情報處理能力

如果想要試圖補足殲-10A因其數據鏈的劣勢導致的能力不足,這是不可能的。中國空軍有些過分傾注於戰鬥機的裝備,而預警機的推測數量只達到5架空警-2000和6架運-8AEW/空警-200的程度。中國在擁有5倍於日本自衛隊也就是1500架戰鬥機的同時,預警機卻不及自衛隊的17架(13架E-2C和4架E-767),在這方面表現出明顯的不足。

當然,這對中國來說也是件不正常的事,或許今後中國會改善這種配備機制。2013年年末新型預警機空警-500也已被確認。另外,雷達能見度自是不必說,預警機的情報處理及數據鏈能力方面中國也略遜於日美。

結合上述原因,F-15C/J、F-22、F-35之類的戰鬥機在空戰中被殲-10A/B拿下是不可想像的。1980年以後,空戰方面都以技術佔有的一方取得壓倒性勝利,假設在中國東海發生空戰,日美的壓倒性勝利是不容質疑的。

戰鬥機和預警機等軍機軟件的開發,其難度遠遠大於機體和搭載電子設備等硬件的開發。需要積累大量經驗,花費漫長的時間,以及無數次的試飛實驗。

現在能夠確認存在2架殲-20和1架殲-31。20年前試驗開發的F-2也有4架原型機投入使用。因此實用機的軟件開發明顯存在不足,以實用化為目標的話,中國在數年之內實現開發似乎是不太可能。

實用化的戰鬥機諸如F-15、F-22,以及遲如在2016年內實現實用化的F-35,都還沒有達到能夠與它們比較的階段。

滴水穿石,總有一天中國的國產機會達到世界最頂尖級水平,但這將會是很久以後的事了。

ericjean7 wrote:
霹靂-15導彈好像不是用來進行空戰的


AIM-54剛服役的時候也面對一堆類似的質疑,

然後兩伊戰爭伊朗用這玩意兒打下一堆戰機...

ericjean7 wrote:
此外400公里射程的空空導彈其實沒有多大作用,因為戰鬥機雷達本身無法做到探測400公里的目標,即使大多數相控陣雷達的戰機雷達探測範圍都在200公里左右,鎖定目標的距離更近,那麼帶這樣射程的導彈空戰其實毫無必要。(恕刪)


科所臥戰爭中... 美軍靠著空中預警機 資料鏈導引飛彈到目標區 打擊南斯拉夫空軍....
南斯拉夫戰機 都不知道飛彈從哪裡來 突然被鎖定 只剩下7秒反應時間....
參考自全防雜誌 忘了哪一期 文章..


戰機攜帶400公里飛彈沒多大作用?! 有沒有隊友幫忙 很重要...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