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son01 wrote:自製 XAT-5 ...(恕刪) 1. 如果真的要便宜, AT3 再延壽到 AT3 MAX 就好2. 研發和組裝是完全兩碼子事, 真的要延續 航空業, 就是要研發.小弟認為對國家最佳解 :1. 用最少經費將 AT3 再延壽.2. 經費省下來, 研發下一代空軍主力戰機.
kws0130 wrote:先別說訓練成本問題...(恕刪) 的確,IDF 雙坐機不足,無法滿足高教機數量需求. 謝謝指出. ^_^AT3 除了機齡較高外,是符和教練機任務須求的, 如果能再升級(延壽),再生產, 改良零件,成為萬年教練機,也無不可. 因為,他就是台教練機,不是攻擊機. 耐操,穩定,維修熟悉,零件充足就好. 不用太先進. 國家資源有限,也許這條錢 (690億) 可以留一半給下一代戰機 /彈種, 盡早投入開發或外購,這才是我們飛行員搏命,致勝的工具.
mark3 wrote:的確,IDF 雙坐機不足,無法滿足高教機數量需求. 謝謝指出. ^_^AT3 除了機齡較高外,是符和教練機任務須求的, 如果能再升級(延壽),再生產, 改良零件,成為萬年教練機,也無不可. 因為,他就是台教練機,不是攻擊機. 耐操,穩定,維修熟悉,零件充足就好. 不用太先進.國家資源有限,也許這條錢 (690億) 可以留一半給下一代戰機 /彈種, 盡早投入開發或外購,這才是我們飛行員搏命,致勝的工具...(恕刪) 對呀. 用AT-3 改良出來, 直接做成 XAT-5 生產, 改良零件,成為萬年教練機, 又能保有研發能量, 有何不可
sandydy wrote:對呀. 用AT-3...(恕刪) 小弟建議也 不要做 AT-5 之類的 , AT3 直接延壽, 或許採取部分 AT3MAX 設計就好, 原機升級.花最少的錢, 達到教練機該有的需求就好. 錢拿去研發下一代戰機.這次採購的機會, 是因 2014/10月 的飛行意外, 這事件不是機械問題, 換成 M346 就不會發生嗎 ?這邊有空軍前輩, 大家心裡都知道答案.看看 Wiki AT3 這幾年失事紀錄, 人為/機械的比例, 沒什麼問題, 甚至您可能會覺得 AT3 還蠻不錯的.而且, 若是高雄網友, 應該都知道官校是怎麼操他的.天氣好時 三不五時就是 一批一批 AT3. 操學官也操飛機.國防部 (或空軍) 把這次機會當成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或轉移焦點).. 但690億不會無中生有.在國防經費總量限制下, 花了這條, 就排擠到別條.1. 海軍迅海艦,自製巡防艦, 海劍二, 兩棲登陸艦...2. 陸軍 M1 就晚點回家.3. 空軍大型 UVA 晚點再說 (也許是空軍 躲避的藉口)4. 空軍下一代戰機設計... (也許是空軍 躲避的藉口)參考專案價格天弓三部屬 (12 套) => 748 億天鷹 (AH64E x 30 ) ==> 593 億 (單機 7.9 億)銳捷專案 (M1A1 X 120 ) ==> 330 億弘運計畫 ( 兩棲登陸艦 X 2 ) ==> 200 億迅馳專案 ( 雲豹 X 638 ) ==> 570 億迅海計劃 ( 陀江 X 8 ) ==> 240 億我國真的有那麼 豪氣, 一口氣花 690 億買 "教練機",還是說空軍最近都沒花錢, 剛好平衡一下軍種 ? 空軍是專業軍種, 要想想啊.給空軍: 之前人家不是不給你錢, 是你都要進口的, 貴的, 你也看看海軍 .....
漢翔+M-346的模式可行的話那T-50要配誰呢?才能來台灣搶高教機大餅呢?不知道有沒人留意到長榮與奇異的關係似乎不錯,還共同投資成立了長異發動機維修公司,T-50的發動機是GE 的F404,因此個人認為充滿想像空間。如果形成漢翔+M-346 vs 長榮+T-50搶奪高教機大餅,我想是很值得搬板凳來看好戲一定精彩絕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