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最大的戰役是諾曼地嗎?


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的幾個城池時攻下後,不論守將是否投降,幾乎都是屠城,包括沙洲,干州,涼州,甚至攻打首都興慶府時,於六盤山因為墜馬受傷傷重而亡,臨終時要求屠城,即使後來的西夏最後皇帝李睍開城投降,仍免不了整個西夏城也包含投降的李睍被殺,整個興慶府城幾乎被屠城的命運,導致後來整個西夏歷史幾乎空白居多。

以現實考量,蒙古人屠城主要基於糧食以及管理和方便掠奪的問題,蒙古人不多,根本不可能駐紮太多兵士管轄。




狼0226 wrote:
成吉思汗才出兵的.而且這個國家並不是所有城市都被屠戮.通常只要開城投降歸順
就都沒有事了
胡不扯 wrote:
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恕刪)


西夏之所以有這種下場.是因為他們向蒙古投降歸順納貢

.趁著成吉思汗遠征撒馬爾罕時又反叛

在成吉思汗征服撒馬爾罕回國時順道就滅了西夏
蒙古人屠城是一種戰術性、經濟性、民族性結合的產物。蒙古人非常不擅於做生意這從古史到近代史都有寫,來自中國、中亞的商人常常以很低的成本獲取龐大的利益,而蒙古帝國成立後透過與金國、西夏的戰爭略取大量的貨物,讓蒙古人發現與其貿易不如發動戰爭來的好賺。

也是透過前期與金國、西夏的戰爭蒙古人發現如果占領一座城市後當大軍繼續往前推進如果不留下部隊駐防,這些遺留在後方的城市會發生很多問題,尤其當占領越來越多的城市後蒙古人更發現為了不造成前方的麻煩需要留下大量的部隊駐防進而削弱了前方部隊的戰力。

這問題對於人口本身就稀少的蒙古人而言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而且以蒙古人游牧民族的特性完全無法有效的管理一個都市,越管問題越多。所以直接將所占領的城市人口殺個精光分兵的問題與掠取財貨的問題就完全解決了。

因此蒙古人能遠征那麼多的國家與地方這種屠城的戰術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之一,蒙古人完全不需要派兵留守也不用擔心後方會生出什麼游擊隊一類的鬼東西去干擾,每攻下一城就殺光、搶光然後全軍繼續往前推進,而且民伕、雜工、軍妓也是就地取材非常的方便,也不用去跟占領地的百姓去話什麼"拔啦ken"的。主動投降的城市一樣有被屠城的,就算沒屠城大多也會遭到劫掠或是必須付出一筆高額的費用以自保。

所以後方靜空加上蒙古人超人般的體魄(可以好幾天不吃東西不喝水還一樣生龍活虎),加上像怪物一般耐操的蒙古馬與從小到大從老爸到叔叔、伯伯、堂哥、表弟、親戚50的都是馬上砍人的好手完全的家族式、企業化、國家化、全民化的掠奪大軍,這批人真的對當時地球上的人造成可怕的浩劫。
應該是成吉思汗原本就想要滅掉西夏,因為西夏這個黨項族也是馬上民族,畢竟對宋以及遼要爭取"獨立戰爭"時,也讓人見識到他們以寡敵眾的驍勇善戰,
蒙古要攻占領土,以戰略來說,怎會讓這樣的民族在其鄰居門口不滅,

這些藉口或原因,都是歷史上一些學究以其個人思維認知,來推測蒙古人的行為,但是並非蒙古人原始的動機。
真正的動機,我認為以現實考量,就是國家戰略,完全滅了西夏這個國家;
或是在西征的過程中,人口極少的蒙古人,屠城將所有人殺光是最好的占領領土管理政策,屠城原因都是對外合理化的藉口。

狼0226 wrote:
西夏之所以有這種下場.是因為他們向蒙古投降歸順納貢
.趁著成吉思汗遠征撒馬爾罕時又反叛
在成吉思汗征服撒馬爾罕回國時順道就滅了西夏

waffe wrote:
...(恕刪)這批人真的對當時地球上的人造成可怕的浩劫


  地質學家研究,有人類出現,大氣中的碳排放量就一直上升,唯有蒙古崛起的那段時間是下降的,而蒙古人「淨空」的區域,竟然重新變回森林,可想見當時蒙古人屠戮的慘烈。從這個角度來看,對地球生態的貢獻是正面的。
史達林格勒在二戰時是蘇聯的首都,現在改名為聖彼得堡,首都後來也改為Mosco.

史達林格勒爭奪戰打了兩年,蘇聯死了六百萬人,不過也把德軍整個打垮.

後來的英美聯軍登陸,只是撿現成的戰果.

真正打贏二次大戰,應該算是蘇聯.
轉自左岸的分析, 美國如何幫助蘇聯打贏衛國戰爭....

另外沒有美國空軍的B-17機隊 不顧傷亡前仆後繼的炸垮德國空軍跟德國的戰車製造工廠, 讓德軍精銳的戰車部隊無法補充損失, 單靠蘇聯還不知道戰爭要打到何時呢

==================================================================
有人說美國援助蘇聯的糧食食品只占到蘇聯戰時糧食總量的3%,所以不值得宣揚。可實際情況是,蘇聯的所謂戰時糧食總產量只是統計數字的糧食產量,連土帶糠加上了。因為大批男人都上了前線,機械和牲畜也支援了前線。集體農莊都剩下婦女和孩子老人,使用原始的耕作方式,蘇聯戰時糧食生產降到歷史最低點,1942年的糧食產量比1940年下降了60%多。如果沒有盟國援助,蘇聯恐怕自己就因為饑餓崩潰了。

即便少量生產出的這些糧食經過層層低效率的運輸到了麵粉廠和飼養牲畜的牧場,再成為麵包和肉罐頭後還會有多少呢?美國援助的食物很多可以完全可以立即食用的野戰食物,蘇聯天氣冷,人必須吃大量肉食,蘇聯的肉食主要靠牲畜吃糧食產生(天氣冷,缺乏牧草,只能吃穀物,所以蘇聯的肉食成本也高於其他國家),美國的肉罐頭馬上就能食用,非常方便,這不是紙面上後方多少頭牛,多少口豬能相比的。即便是有牲畜,還需要人屠宰、冷凍、儲藏、加工吧,蘇聯當時能有多餘的人力嗎?

整個二戰期間,為了保障坦克自行火炮生產,蘇聯只生產了不到20萬輛汽車,蘇軍汽車分隊的編制數量曾經數次下降調整,這點汽車如何裝備上千萬的部隊呢,如何補充劇烈的消耗。如果沒有美國50多萬輛的汽車援助,蘇軍只能在遼闊的國土上慢慢的移動,離開了斯蒂佩克10輪卡車,馬匹可牽引不了客秋沙。蘇聯好像不生產橡膠吧,蘇聯自己生產的少量汽車也是用美國的橡膠製品。美國還提供了近400萬條輪胎呢。 蘇聯的鐵路機車工廠也轉產坦克,美國援助的幾千輛機車,數萬輛鐵路車廂、大量的鐵軌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德國的進攻使得蘇聯損失了大多數機車、鐵路車廂,軍工生產也影響了鐵軌的生產。沒有美國的鐵路器材援助,蘇聯無法在後方有效的使用鐵路,整個戰略後方的戰時鐵路建設也無從談起。

美國提供了大量的高辛烷值汽油使蘇聯空軍有充足的高性能油料,蘇聯自己生產的汽油標號太低,不得不壓縮增壓比使用。有人是不是還要跟我說蘇聯地下有很多石油呢。那可是需要人去開採,需要電力、熱水蒸氣、需要油罐車、需要煉油廠等等。美國還提供了大量的鋁材、銅材、錫材和幾百萬噸鋼材,這些材料都是馬上就能用的,省卻了礦業開採冶煉等環節,蘇聯戰時大量缺乏人力電力和燃料等,這不都省了嗎。 蘇聯二戰沒有造什麼船隻吧,美國英國提供了不少運輸船和快艇吧,還有數百艘軍用艦艇。美英提供了大量醫療器械和藥品等,這也挽救了不少蘇軍,戰時的衛勤保障可是最重要的一項。


美國還提供了大量的機床設備,對於蘇聯的戰時軍工生產起到了關鍵作用吧。沒有美國的機床、車刀、磨具等,蘇聯自己生產的武器數量品質也要大打折扣吧。 美國提供的上千萬雙靴子、大量軍服被服、軍用紡織品,也使得蘇軍能抗過嚴寒吧,當時蘇聯國內不僅缺乏這些產品的原材料,也缺乏生產人手,即便生產出來,品質也不如美國的好。沒有這些被服靴子,蘇軍的凍傷恐怕比戰傷要多吧。沒有美國提供的冬季潤滑油,蘇軍的武器就跟德軍一樣,在冬天被凍住了吧。 美國提供的爆破器材和化學產品超過100多萬噸,蘇聯自身產量也不很多,蘇聯生產彈藥中使用美國化學產品裝填的也占了很大數量吧。美國提供的大量電話線、電話機、電話總機、無線電設備在戰爭中起的關鍵作用就不用詳細說明了吧。

jobba wrote:
史達林格勒在二戰時是...(恕刪)

jobba wrote:
史達林格勒在二戰時...(恕刪)

大哥您真是太有才了,佩服、佩服。

waffe wrote:
大哥您真是太有才了...(恕刪)


沒錯~ 人才阿~
waffe wrote:
大哥您真是太有才了...(恕刪)


沒錯~ 人才阿~
waffe wrote:
大哥您真是太有才了...(恕刪)


沒錯~ 人才阿~
waffe wrote:
大哥您真是太有才了...(恕刪)


沒錯~ 人才阿~
如果沒有盟國援助,蘇聯恐怕自己就因為饑餓崩潰了。


根據蘇聯士兵回憶
遠東軍區雖有百萬大軍 但補給嚴重不足
有一兩年冬天甚至連軍糧都不夠 陷入半飢餓狀態

看來若沒美援 只有更慘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