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is72419 wrote:影片中的模擬飽和攻擊有一點小小的缺陷,在現實中,飽和攻擊部會只針對一個方向發射飛彈,如果50架F18分為三隊,分別從艦隊的前方,左邊,右邊發射飛彈,那對艦隊造成的攻擊就會更大了!(恕刪) 就假的嘛!現實是即使 F-18 在同一樣方向發射飛彈, 魚叉也可以經由中途點的設定, 分從不同的方向攻船
兩邊都不是很切實……F-18 實戰不會這樣排排隊丟飛彈!!軍艦的部份也是……一般非神盾或高度自動化軍艦…海平面反艦飛彈只有30-40km有效搜索距離!!而且也無法快速處理目標進行接戰!!如果在沒垂直發射第一波反應時間就要2-4分鐘!!不可能戰果就三艘!!有興趣可以算算0.8馬赫飛30-40km須要多久!!
卜隆貢株式會社 wrote:1.魚叉應該比超音速...(恕刪) 亞音速不見得比較好攔喔!!....超音速是靠高速突破~但相對個頭大信號大終端機動幅度小飛行高度不會低!!!!亞音速優勢在超低空的掠海飛行!!..有幾款更可以低於 "5m" 進行掠海飛行~~也因為速度相對較慢個頭小發現機會更低!!..而且在終端可以進行更多的大角度轉折機動~進行戰術欺騙!!攻擊模式也較為多元!!超音速飛彈 <<< 個頭大飛的高所以發現的早...但因速度快反應時間短加上慣性大!!...所以有效攔截距離短亞音速飛彈 <<< 個小飛的低相對發現的晚...加上機動能力強須要更多的計算進行判斷!!...威脅也不會低兩者只是相對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