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rywu77 wrote:
雲豹增加水中推進的能...(恕刪)
底盤裂、裝甲薄 雲豹甲車讓陸軍頭痛 ,2014年11月14日
看來雲豹車還有許多問題要克服。
cowboytwn wrote:
決策錯誤 雲豹車火力...(恕刪)
還在用56K嗎?
該升光世代了喔...

底部護板裂痕的問題許久之前就已解決了,不然後面的大批量生產哪會給過關?
至於裝甲薄,我不知道輪型甲車怎才算裝甲厚,一般輪型甲車通常防護標準是正面大於側面,側面又大於後方
側面標準一般都是防小口徑步槍穿甲彈,視加掛裝甲等級不同可以提升到最大12.7或20mm抵抗性,正面則是可以防護到20~30MM+的防護性
輪型甲車的訴求與履帶重裝甲車不同,更不用說它的主職是"戰場計程車"
老是嫌它這不夠那不夠,當是有錢到在造M2 Bradley IFV啊?
三腳阿喵 wrote:
總覺得...
老共不是笨蛋,沒壓制灘頭就派輕甲車在第一波登陸.
國軍也不是笨蛋,讓雲豹上第一線靠30或25機炮反登陸.
雙方真的都不是笨蛋,
但是2國資金相差過大,在有限資金相對貧乏的條件下,研發小型導彈才是當務之急。
30機砲的最大射程無發確定,但命中率高的有效射程可能不會超過500M,
或許有人覺得靠光學攝相儀器可以抓到幾公里外的物體影像,
但是砲身在轉角度時是有最小轉角的,不可能真的做到"無段",
500M處偏個0.1度就差87cm了,憑國軍的技術可以做到多精密? 有限成本下可以做到多精密?
共軍在登陸時,國軍有本錢搶到500m內去火拼嗎?
最有效的小型導彈不去研發,反而浪費錢去做這種不實用的武器,
我認為這中間不單純,應該是有人為了績效想邀功,所以挑研發最簡單最省錢的東西來做。
如果國軍自製的小型導彈在3km內都有95%以上的命中率,
且在民用吉普車上可以掛載4枚以上,
共軍登陸的代價會很高。
國軍如果有這份遠見,為何需要浪費錢去買阿帕契?
這錢拿去研發不是很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