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為啥防空炮打到天空會變黑煙啊?

Akulamaru wrote:
二戰美軍(好像是海軍)的數據是,平均5000發炮彈打下一架飛機......
.(恕刪)


這應該算不錯了,我記得越戰的數據更難看,要打死一個越共要好幾萬子彈~~~~
Alumin wrote:
+1還好德軍的戈林是...(恕刪)


不過一次世界大戰時代的戈林也曾是王牌飛行員喔
曾打下22架戰機

至於後來為何會變成豬頭....
因為不務正業,跑去搞啤酒館政變
受了重傷,然後成了嗎啡中毒者
There is something more than you will ever see...
Akulamaru wrote:
二戰美軍(好像是海軍...(恕刪)


杜黑是義大利人
不過他提出的理論其實在義大利沒人鳥
萊特兄弟在1903年發明飛機之後,當時的人們還普遍認為飛機是陸戰兵器
在二戰結束前,美軍一直沒有建立空軍
他的著作在1943年才傳入美國,當時戰爭已經爆發
所以美國根本沒有機會參考他的理論
他的理論有個很大的錯誤,他相信只要發展一種飛機可以執行所有的任務
轟炸機能當戰鬥機用,不需要另外戰機護航

很有趣的一點是最早提出航母發展的是法國人克萊門特愛德爾
他在1909年發表了一本名為《軍事飛行》的書籍
書中提到飛機在軍艦上起降的可能性,他認為新型軍艦只要有寬敞的起降甲板、昇降機、機庫、以及高航速就能配合飛機起降
不過愛德爾的大膽理論並沒有當時受到法國人的注意
反倒是美國海軍對此感到無比興趣
美國海軍於1911年,在改裝過的軍艦上成功的進行飛機起降實驗
1920年代末期美日兩國開始建造航母
也導致了將來太平洋戰爭的發生
看來美國人雖然不是空權理論發展的先驅
不過卻發展的比歐洲國家好
Alumin wrote:
很多人都不知道,英國...(恕刪)



光是1943年8月17日晚上,夜襲德軍的飛彈試驗中心就被擊落40幾架
1943年底到1944年3月轟炸柏林一帶
英軍一共被擊落1047架戰機 ,1600多架受損
多數是德軍夜間戰機幹的

跟陸軍及海軍比起來
德國空軍將領的領導能力是比較差
海獅計畫只是在浪費德軍飛行員的生命
還好戈林是豬頭,把德軍資源消耗在空襲上
英國沒投降,要不然盟軍就沒有搞諾曼地登陸
戈林

戒了咖啡的山羊 wrote:不過一次世界大戰時代的戈林也曾是王牌飛行員喔
曾打下22架戰機
戈林接了他的..........................這個暱稱空中馬戲團的中隊打下22架

戒了咖啡的山羊 wrote:至於後來為何會變成豬頭....
先罵戈林豬的是他

其實戈林也很可憐...............要捧LP過日子
nypg1111 wrote:光是1943年...(恕刪)
是滴
===============================================================

OK!撇開戰史~英烈的歲月~片中德軍的Bf109........算考究喔



它們的機鼻螺旋塗裝,是針對轟炸機的機槍手設計的...........

因為當年德軍相信,這樣旋轉可以混淆機槍手的視覺,進而暈眩影響到射擊準度
Alumin wrote:
它們的機鼻螺旋塗裝,是針對轟炸機的機槍手設計的...........因為當年德軍相信,這樣旋轉可以混淆機槍手的視覺,進而暈眩影響到射擊準度...(恕刪)

螺旋槳轂的白色螺旋條紋(Kullerschnauze)為現地塗裝,是維護地勤人員安全的設計。當螺旋槳快速轉動時槳葉不易察覺;而螺旋條紋則可快速辨識。相同塗裝也應用在搭載燃氣渦輪發動機的現代噴射客機。
Alumin wrote:
OK!撇開戰史~英烈的歲月~片中德軍的Bf109........算考究喔

這遙控飛機並不是1990年電影「英烈的歲月」(Memphis Belle)使用的道具。

該電影以三架Hispano Aviación HA-1112-M1L Buchón實機拍攝,為Messerschmitt Bf 109 G-2由西班牙授權製造的最終衍生款,改用Rolls-Royce Merlin 500-45發動機。
nypg1111 wrote:
88砲連U艇都有配備,真是打什麼都可以的砲...(恕刪)

德國海軍Typ VII潛艇裝備的甲板砲8.8 cm SK (Schiffskanone) C/30是完全不同的武器。
sheep7101516 wrote:
另外還有一點有趣的是,美軍在二戰大量裝備的40mm口徑防砲,其實是瑞典波佛斯廠的傑作,很多國家包括蘇聯和英國都有授權生產,可是最大量的使用國"美國"卻是直接仿製,並沒有得到波廠的授權,為此還打了官司所以算起來"仿冒"和"盜版"美國在二戰時可是光明正大的幹過啊!可惜當時沒有301條款這種東西..........

美國製造的40 mm/56雖以瑞典Bofors 40 mm L/60 Model 1936為基礎,但實際上從單位、藍圖、冷卻方式、砲架、量產設計到使用彈藥全部翻新重來。即使如此,在1941年六月美國也支付了50萬美元量產授權金予Bofors,約合今日550萬美元。
Akulamaru wrote:
空權論啊...其實美軍好像不是用杜黑的那一套,而是用米契爾的,至於實際內容在下就不知道了,只是聽別人提到過這點,而當時那位友人也不知道差別是什麼

美國陸軍其實是Giulio Douhet將軍空權論的信徒。不僅陸軍航空司令William Lendrum “Billy” Mitchell准將在1922年間多次與其會談,其著作也在二〇、三〇年代於美國陸軍航空體系內廣為流傳。只不過美國陸軍依當時的純粹國土防衛戰略調整了Douhet戰略轟炸的教範,剔除無差別地毯式轟炸殺傷平民瓦解敵方士氣的作法,而採針對工業設施的白晝高空編隊精準轟炸。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