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共的成立到黃埔軍校,從共產國際到建國後的大規模援助,從中蘇對抗到蘇聯垮臺,中蘇之間的關係異常複雜,很多中國人對於蘇聯有一種很特殊的感情
中蘇合作的時候就不提了,當年蘇聯要求在中國建立聯合艦隊和長波電臺被拒絕以後,兩國開始大規模交惡,到六十年代已經非常嚴重了,連中印戰爭的時候蘇聯都站在印度一邊,七十年代的時候中國寧願和美國人打交道,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中國和西方國家一起抵制,中越戰爭純粹是爲了打擊蘇聯勢力。阿富汗戰爭期間,美軍援助阿富汗游擊隊大量的高科技武器,例如刺針防空飛彈,而中國祕密援助阿富汗游擊隊大量的槍支彈藥和地雷,還在中國境內祕密訓練阿富汗游擊隊,導致蘇軍大量的死傷。
到真正的蘇聯解體的時候,其實在中國有相當多的國人是持有相當矛盾的心裏的,這個國家曾經在20世紀用好的或者壞的,各式各樣的方式影響着中國,從政治制度,經濟,工業,國防,甚至到了普通的宣傳畫,而它突然之間轟然倒下,
兩國的關係很難用一兩句話說的清楚。
實際上今天的俄羅斯共產黨是俄羅斯最大的反對黨,領導人久加諾夫是普京的最大反對者。不過中國很少對於俄羅斯共產黨有所報道,久加諾夫很多中國人都不認識。
“能問你最後一個問題嗎?”
“愛過”
攻擊性質的部隊,
主要是打開包圍缺口,
可能不會帶太多鐵絲網這種防禦性質的裝備,
而且當時的後勤能力也不好。
你可以找一下郝柏村那兩本書看看。
不過,可能不會分析那麼細。
王外馬甲的"浦公英的故事"那本書也可看看,
網路上有電子書,
麻煩自己找一下,
那本書對國民黨軍隊的防守方式有一個概括式的描寫。
可參考。
順便講一下好了,
一種是防守式的,
行軍每到一地,就先挖好防禦工事。優點: 優點: 共軍來襲有防禦工事憑藉。缺點: 構工很累,部隊疲勞。
一種是重攻擊的,
構工沒那麼重要,特別的代表"快速縱隊"。優點: 運動戰好一點,其實當年國軍,這.....不提了。缺點:共軍來襲甚麼都沒有 。
alanchentw wrote:
在圍殲黃維兵團的戰...(恕刪)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