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tis_l wrote:
日本戰艦的外型還挺好看的,但是時代早已改變,可惜的是日戰艦戰後沒有一艄留到現在當博物館,不然我一定去日本參觀
可以去參觀這一艘
也不小了
http://forum.u-car.com.tw/thread.asp?forumid=150856
edison19841026 wrote:
裝雙聯裝403mm主炮4座,副炮口徑150mm,高射炮105mm,近程高炮37mm。無艦載機。
由於主炮是雙聯裝而不是三聯裝或四聯裝,必然要加大戰艦的長度,增加彈藥艙和主機艙的裝甲防護。
德國主力艦一定要有比其它國家戰列艦更大的續航力,也就是要有較大的燃料攜帶量。此外,列強新設計的戰列艦都有30節的航速,因此「興登堡」的航速也要達到30節。
1932年,法國海軍準備用381mm主炮裝備它的3.5萬噸級戰列艦「敦刻爾克」
當「俾斯麥」號1940年下水時,歐洲戰局已不是它開工時的樣子了。德軍挾其強大的陸空軍力,在極短時間內就掌握了大半個歐洲大陸的控制權,唯一能和德國做梗的就是孤懸在海上的英國了。可是讓希特勒哭笑不得的是,德海軍能和英國一較高下的巨型戰列艦群還在船塢裡呢! 在準備不足的狀況下勉強參加了對挪威的入侵。
四艘「興登堡」級於1941年8月29曰同時停工。當時四艘艦的艦體建造基本完成了,正準備建造上層部分。原來已生產完成的艦炮轉為岸防炮與要塞炮之用。到了1941年末,四艘「興登堡」級又被恢復建造,因為德國得到了美國新建戰列艦擁有406毫米主炮的消息,德國沒有相抗衡的戰列艦。但幾個月後,工程又停了下來,原因是希特勒下令將「興登堡」級需要的鋼材交給陸軍,而且當時美國海軍被曰本海軍打得落花流水,希特勒認為美國海軍快被曰本海軍消滅了,德國不需要新戰列艦去對付美國正在建造的戰列艦。
主炮配用的炮彈主要有穿甲彈和高爆彈兩種,其中穿甲彈的威力比「俾斯麥」提高10%~15%。根據一些當年德國克虜伯公司參與火炮設計人員的戰後回憶,當時曾經對配備「興登堡」級的420mm火炮進行過頻繁的火力測試,在各種戰列艦炮戰的距離上測試其火力,目標為垂直命中的均質鋼裝甲板。該火炮在10000公尺內垂直穿甲水平為550mm, 20000公尺為404mm, 35000公尺時也可以穿透215mm,當時無論哪艘戰列艦都挨不過這一炮。
副炮為12 座雙聯裝66倍口徑的150mm米炮,配置在上甲板兩舷,主要用於對付敵水面艦艇,緊急時刻也用於對空射擊。兩舷前部各有兩座,可直接向前方射擊,旋回角為 150°。兩舷後部也各有兩座,旋回角為135°。其它副炮全部位於艦舷中部。全艦備彈2600發,該炮最大射速6發/分。
在這裡特別要指出的是,「興登堡」級的防空火力全部是機械自動化操作(和現代自動化不同...應該稱作半自動...同時保留手動操作),而「俾斯麥」的防空火炮全部是手動操作的。手動的優點是在戰艦動力系統受損的情況下可以保持戰鬥力,最大缺點是反應遲鈍。與同時期的盟軍戰艦防空炮相比,手動的105mm砲的反應速度只有英國「喬治五世」級134mm砲的二分之一,而37mm砲更糟,僅僅只有40mm砲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俾斯麥」的防空炮對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只有盟軍的1 / 2。這也就是那些英國老掉牙的「劍魚」能在惡劣天氣輕輕鬆鬆施放魚雷的根本原因。
最初設計人員計劃為「興登堡」級配用大型商船上普及的電力推進動力系統。考慮到安全方面和節約燃料的因素,最後還是採用高壓渦輪蒸汽輪機。「興登堡」安裝了3台「俾斯麥」級的柯蒂斯輕型渦輪機,分別裝在3個橫向排列的水密艙內,每台驅動一部螺旋槳。發電裝置包括 12台500千瓦的柴油發電機、8台690千瓦渦輪發電機和2台460千瓦渦輪發電機,發電量一共為12440千瓦。它們分別安裝在4個艙內,首艙安裝渦輪發電機,尾艙則安裝柴油發電機。
關於「興登堡」級配備何種艦載雷達的資料相當少,只知道設計人員當時預計到雷達必將取代傳統的觀測裝備,為此準備替「興登堡」級安裝對空和對海雷達各一座,因此在建造「興登堡」級時,曾經在其上層建築前後端各設雷達檣桿一座。但由於德軍艦用雷達性能不穩定(新科技通病)「興登堡」級還是裝備了8座大型探照燈,準備在雷達失效時與敵艦大打夜戰。
愛俄華級的建造計畫始於1941年
由於當時限武條約已經失效,美國需要新型的戰鬥艦來增強海軍的戰力,因此決定建造較新型的愛俄華級戰艦,已用來對抗日本新造的戰艦,由於當時的海軍還沒有體驗到空母的力量,僅使事實並非如此,但大艦巨砲仍然在海軍中佔有地位,因此愛俄華級也是以進行遠距離海戰所設計的,最新研發的40.6cm/50砲擁有比北卡羅來納級或南達科塔級的40.6cm/45砲更長的砲管,因此在長砲管的助長下,它的射程、初速和彈道遠比同口徑但僅有45倍徑的砲優秀,在測試中,這種砲能將1225公斤的穿甲彈投射到39公里外,威力足以貫穿9公尺厚的強化水泥結構或16英吋厚的勻質鋼甲,這對進行海上砲戰很有幫助
因此愛俄華級的航速、續航力等各方面都被要求達到機動部隊的水平,因此愛俄華級有極端大出力的燃機,21萬的輸出馬力使得其他國家的戰艦僅能望其項背
加上編組在以快速空母機動部隊為主的第三艦隊,愛俄華級始終都沒遇上一次水面艦之間的大戰
gd831118 wrote:
好文,可惜無法評分....(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