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ny0412 wrote:不過好加在大陸現在是...(恕刪) 中國脫離帝制走民主路本來是不錯但是碰到外患不絕,內鬥不息,民族又複雜狀況下追求民主在國難時,確實不是時候再加上人民根本還沒民主素養所以才有訓政階段設計可惜時間太短,就急於進入憲政第一部憲法是多少利益糾結妥協下的產物,講起來很勉強中共建政後,根本不承認憲法,另起爐灶另訂憲法名義上以人民為主,所以國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質上由共產黨統治,美其名︰人民民主專政也就是人民把權力交給黨代理統治時空背景很重要,以當時混亂局勢行必要之惡,就是要專制集權,統一分崩離析的廣土眾民國家效果確實有效的當然進入到21世紀,過於極權,在人民知識水準提高,有自我意識時專制的做法,就不合時宜了所以才有今天開放政策,但也僅限經濟方面讓生活好一點政治上還是要聽國家的、黨的台灣政治也是長期戒嚴也沒實行真正民主,但國家建設確實有效解嚴後開始實行民主,雖然到現在為止,有一定的素養了,但還不到高尚地步最糟糕的不是藍、綠問題,而是統、獨問題,還被放大這才是癥結所在,內部的矛盾,造就成今天這種局面藍的做再好,綠選民不會投他票(認傾中);相對的藍也不會投綠票(認台獨)大家都有死忠的鐵板一塊這就是今天民主選舉的詭異現象?
其實看胡溫體制一直要走溫和改革的方向就知道,現在大陸民智已開,很多人已經不是被蒙在鼓裡的愚民,我認識不少大陸朋友對一黨專政都很有意見,尤其是他們來過台灣之後。可以預期的是六四的事件不太可能再起,現在對岸走的是共產的皮,資本主義的骨,因為大陸的經濟民生發展,已經不可能讓他們走回頭路。同樣的過往的波蘭、中歐、俄羅斯等共產國家一旦發展興盛,共產主義已經變成歷史。
當年支持國民黨的大多為地主、公務人員及小康以上階層,以及主要城市的人民,這些人是社會既得利益者,不希望社會有太大的變動,因此較多支持KMT.但在當時中國剛打完抗戰國弱民貧的狀況下,這些中產階級以上的人口比例不到10%,而共黨的主要動員與支持群體則是廣大農村的中下貧農,人口比例上比國民黨的支持群眾多太多了.而國民黨作為當時的執政黨,面對戰後重建及特權階級貪汙腐敗的嚴重現象拿不出辦法,小蔣打老虎打到孔令愷就打不下去,而主要城市因囤積哄抬物價及國民黨濫發金元券,更使通澎超過兩萬倍,使最後還支持國民黨的一些中產階級與基層公務人員生活受到極大影響,更加速了國民黨民心的崩盤.國民黨身為執政者當然難辭其咎.另外,老共的政委與宣傳體系實在是做得太好了,不管是否真心,當時他們政委的制度真的相當程度保證了軍隊的軍紀,甚至在佔領地民眾的組織宣傳上發揮了很大的功用.反觀國民黨軍隊能夠不擾民、不強拉壯丁就已是萬幸,更別說給人民觀感是愛民助民的.後來國民黨來台後吸取教訓,在小蔣組織下成立政戰系統,就是希望能避免當年的弊病.認真要寫國民黨丟掉大陸的原因,大概能寫個幾十條,他們丟掉江山的速度在歷史上也堪可與秦朝、隋朝相比,這樣的衰敗速度軍事因素只是其次,民心還是最重要的.
我家族裡的人回大陸探親的時候遇到同宗親戚(同宗但關係很遠,因為我直系祖先自康熙時期就來台,這些大陸親戚最老的已經八九十歲了),幾位八九十歲的老人都是民國時期出生,他們是經歷過大飢荒與十年動亂文革的人。他們有種感嘆,如果當年還是國民政府,或許大陸不會到近二十年才繁榮,或許他們也跟台灣一樣繁榮發展,至少他們的中年歲月不會還在過苦日子。不過別把大陸人當成都是像年輕憤青一樣,那是因為憤青多半在文革或文革後出生,會使用網路才發表那些言論,所以那些言論才會讓我們看見。由於我的宗親在廈門、福州一帶,很早就接觸台灣與金門的廣播、電視,在還沒有三通的時候,他們對於台灣的訊息比中國北方或內陸更清楚,很多閩南語藝人在福建發展得非常好,接受度很高,就是因為有這樣的時空因素。
EizoT766 wrote:他們有種感嘆,如果當年還是國民政府,或許大陸不會到近二十年才繁榮,或許他們也跟台灣一樣繁榮發展,至少他們的中年歲月不會還在過苦日子。...(恕刪) 抗戰結束,國土有很大面積在一個「武裝政黨」的手裡,無法進行真正的和平建國,單方面指責政府「不得人心」不見得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