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

台船:國造潛艦 可望10年內成軍

me5888 wrote:
潛艇用鋼材能做真的沒...(恕刪)


本來就沒什麼困難的東西,只是需求少,單價高,所以做出來客戶有限,沒需要時何必去研發這個商品。只是有些人搞不清楚狀況,要唱衰臺灣的工業能力,所以一昧的強調臺灣無法做這些東西。

Charlie2020 wrote:
本來就沒什麼困難的東西,只是需求少,單價高,所以做出來客戶有限,沒需要時何必去研發這個商品。只是有些人搞不清楚狀況,要唱衰臺灣的工業能力,所以一昧的強調臺灣無法做這些東西。


是的 基本上一艘潛艦的基本外殼材料 台灣都會做 而且以台灣的工業能力..
做得只比北韓及印度 甚至中國還更好...
這些國家的材料科技/製程都比台灣還差...

台灣中鋼的冶金技術 基本上是在對岸之上的 中國能做的 台灣一定能做.
但問題是成本及市場能否競爭問題...

問題是 潛艦不是只有把材料組合一下就好.. 那不是靠想像的...
光拼起來 就是一件"有眉角"的任務 台灣真正的弱點也在於此...
例如焊接/組裝如何進行 不是隨便接起來就好 接起來能不讓水壓透過 或能長期承受海底壓力..
這些都是一門"技術" 沒有經驗及指導的台灣 就是不會這些東西...
所以台灣缺的就是技術 或說如何把材料組起來的設計施工圖..
只要給台灣這東西 台灣一定自己可以組起一艘潛艦...(不能說都不出問題 但早晚必成功. 不會失敗太多次)

當初北韓及中國能做潛艦 技術來源就是蘇聯的潛艦專家不是嗎? 蘇聯的技術又是來自二戰的德國?

台灣搞潛艦自製 的確是條痛苦的路 但就像IDF會做後 台灣自行研發戰機已經不是問題..
不過是性能與成本的差距多少 例如台灣量產完130架IDF後 為了後面升級又自行生產兩架雄鷹戰機..
幾乎都可以自己包辦所有技術了...

潛艦技術台灣一但掌握 未來就會有二代 三代產品..
搞個十艘以上的潛艦戰隊不是問題 甚至可以針對台灣需求開發特規潛艦...
不是個不該做的投資 唯一問題 台灣認真考慮這個決策太晚了..
尤其是軍方的態度一直傾向購買 加上美國無法全力配合
使整件事搞得舉棋不定 朝野也是反覆甚至對立 至少延誤超過十年...

嚴格來講 做潛艦不會比做飛機困難 光看北韓/印度就知道...
台灣當初IDF計畫到成功造出原型機 也不過11,2年時間...
JH_Shou wrote:
..接起來能不讓水壓透過 或能長期承受海底壓力..(恕刪)


悍接或試水壓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技術。
潛艦難的是如何降低噪音,這技術目前只有個位數國家能掌握,連老共都沒有。
台灣做出是一定沒問題,只是軍方滿不滿意而已,我個人是推測噪音會比海龍海虎還大。

JH_Shou wrote:
是的 基本上一艘...(恕刪)





台灣雷霆兩千的卡車載具是從德國MAN公司進口
雷霆兩千在1997年就公開展示過,但是因為載具因素
拖了十多年才列裝部隊
要生產這種卡車需要有幾百種特種鋼和大型鍛造件
那材料能力那麼強的台灣何時要把卡車給造出來?
me5888 wrote:
潛艇用鋼材能做真的沒...(恕刪)


品質穩定度...

中鋼有生產MP980以上鋼材。同樣的鞍鋼,寶鋼也一樣,問題是,相較與日本產出的鋼材,品質穩定度較差,每個批號的強度範圍寬...。

舉例來說,MP980出貨保證可達980mPa以上,問題是,980, 985, 還是1080?

別小看這差了100mPa的差異,這可能就是造成回彈量過大的原因,也極可能就是造成組裝公差問題的原因。


鋼材的開發一點都不簡單,就連美國國家能源局都投入大量的資源與技術協助鋼廠開發高強度鋼材。

JH_Shou wrote:
是的 基本上一艘...(恕刪)





台灣IDF上的原先裝備16位元的飛控計算機是
三十年前從美國Lear Astronics進口
給了台灣超過30年的時間,台灣到現在都沒造出來
現在所裝備的32位元飛控計算機還是從英國BAE公司進口
================================================
邢有光在IDF出廠十周年就說:所謂完整的航空工業並不是為其他飛機製造廠
代工製造零組件就是航太工業

漢翔之後推動一個叫老虎2000計畫根據當年研發構想
該案不僅能大幅提升F5E/F的作戰效能也可以當作稱職的部訓機來運用
但是台灣那落後的航空工業竟然航電系統安裝,自製率才達到14%
可見得台灣在IDF了組裝以外,什麼核心技術也沒掌握到


chrischenslayer wrote:
要生產這種卡車需要有幾百種特種鋼和大型鍛造件
那材料能力那麼強的台灣何時要把卡車給造出來?


這種技術 就是量產規模不合而已... 不會真做不出來...

完全自製聽起來很威風 但問題是台灣不是軍武輸出大國..
根本養不起這種麼龐大相關產業 如此而已...

chrischenslayer wrote:
台灣IDF上的原先...(恕刪)


我可以告訴你 電子技術的東西 真的要玩 台灣絕對可以學對岸山寨起來...
差一點也是可以用的...

問題是 有必要嗎? 所謂自製率14% 並不是剩下86%台灣都不會做..
只是 沒必要自己做 自己做並不划算 如此而已..

像戰機的靈魂發動機 台灣有能力製造嗎? 可以!
我可以跟你肯定 過去我同學指導教授就在中科院協助開發的...
台灣已經掌握這個技術了
比起潛艦設計 台灣近乎從零開始強太多了...

但是有兩個問題..
規格還是略差一點 良率也有點不足 總之保證可用...
原因很簡單 如果台灣有美國製造及量產的規模..
早就跟美國技術差不多了... 這也是台灣整體工業技術不如美國的證明..
同理 中國的發動機為什麼絕對不如俄羅斯 也是如此...

所以台灣選擇不自己做 由專門搞軍用發動機廠商來做..
中國"養得起"龐大的軍航工業 台灣卻養不起 就這麼簡單..
且中國就算不如俄羅斯 憑它這樣龐然大物 連老美都不敢跟它輕言開戰..
它有的是本錢玩 台灣呢? 台灣的戰機可靠跟妥善 要是跟對岸看齊..
大概連打都不必了...

試問美俄法之外 有幾個國家能完全達到主要現役戰機全自製?
難道德國或日本做不出戰機哪個關鍵零件? 即便現在做不到 也只是"沒有投入" 不是技術不足..
有錢豈有不能的 問題是做出來價格? 東西有沒比外國貨更好?
看看日本那堆昂貴玩具就是台灣也這樣玩的下場...
10式戰車怎樣? F-2又如何? 就算這些也還談不上全自製 只是關鍵零組件 相對更高比例由日本自己搞..

全世界最強大的美國軍武又如何? M109砲管是誰做的? 美國不會做? 外國品更好更可靠..
為何不用? 談全自製幹啥? 你本錢很粗是嗎? 老美想玩可以 台灣?

JH_Shou wrote:
問題是 有必要嗎? 所謂自製率14% 並不是剩下86%台灣都不會做..
只是 沒必要自己做 自己做並不划算 如此而已.....(恕刪)

沒有做過的東西
千萬別直言不是不會只是如何...
真的做過才知道會不會
鼎 鑊 甘 如 飴 求 之 不 可 得
chrischenslayer wrote:
漢翔之後推動一個叫老虎2000計畫根據當年研發構想
該案不僅能大幅提升F5E/F的作戰效能也可以當作稱職的部訓機來運用
但是台灣那落後的航空工業竟然航電系統安裝,自製率才達到14%
可見得台灣在IDF了組裝以外,什麼核心技術也沒掌握到.(恕刪)


您都斷章取義! 沒有把故事全講完,講得好像是真的的一樣,我在這裡就是要把事實告訴大家!

事實上是F5-E/F的航電系統對中科院來說要開發可以說太簡單,40多年前的戰機上面根本沒有新一代戰機的各式感應器與自穩系統,武器與雷達也比現在的新系統簡單許多,選擇不做只是經濟規模不夠,買現成的比較便宜! 根本不是你所說的那樣!!不要在這以愚弄台灣的一般網民!!



  • 4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