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理性討論,如果發生台海大戰,老共完全控制台灣前,大陸經濟會受到何種影響與打擊?


JH_Shou wrote:
是你先支持這種想法 還是在下?

你難道不知道幾乎所有的中國新武器.. 一堆對地導彈甚至J-15/20這些新銳武器...
幾乎都沒有國際訂單及認證? 更徨論戰場驗證......(恕刪)


我不相信,我不相信,我不相信
說三次,因為很重要。

中國制導彈要在你頭上炸了,
你才會相信中國制的導彈,真的會爆。
可是大家不想陪你死,不行嗎????

hank29 wrote:
我不相信,我不相信...(恕刪)


隨便你愛怎麼說就怎麼說! 我們說我們的!!

大嘟頭 wrote:
瑞銀(UBS)指出...(恕刪)




大哥笑二哥。。。
大陆网军 wrote:
大哥笑二哥。。。...(恕刪)


美國債務 全球買單

中國有能力嗎?

中國只能叫大媽買單套在高點

而且 依中國官方統計可信度讓人質疑的特性

確定債務佔GDP只有這樣?

外人無法估的準

中國債務的洞 肯定更大
免責聲明:以上資訊,僅供笑話 ,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亦不代表本人真實意圖,讀者須自負風險及判斷,個人不負任何責任

iantsai74 wrote:
美國的F-22、B...(恕刪)


你忘了 目前美系武器 比起其他國家還是大佔上風...
美國"最"機密的東西未必都在市場上 但"絕大多數" 可以做為主戰武器的 幾乎都在市場上..
中國是嗎?

以戰機而論 除了F-22之外 美國幾乎都賣 而且這些東西 不只客戶 連美國自己也引為主力..
像F/A-18 EF F-15/16/35等等 請問有啥大差異?

中國的J-15/20/31 又哪個出了國販售或被國際驗證?

為什麼機密就不可能外售? 美國只是把它降階賣出而已(程度隨盟友或客戶需求 加上機密考量)
你講得不精準 只有"最高機密" 會考慮不出口 但戰機或武器本身是可以賣的...
像台灣取得的F-16 對地攻擊夾艙 就遜給美國自己用的半籌... 但也夠先進了..

你看看中國隔壁俄羅斯好了 雖然也是留一手 但基本上也差不多...
主戰武器都是外售 接受國際驗證的 只是銷路一般不如美國罷了..

看看法國.Rafale 英國/德國的EF-2000 都是該國主力戰機 不能賣?

所以 你的說法當然不成立...

中國連基本的公開驗證都辦不到 遑論要像美國或俄羅斯等國 在主力武器上..
將"最高機密"部份保留... 你看清楚之間差別嗎?

其實 撇開中國對自己的武器信心不足 可能遠不如宣傳或有重大缺陷..
實際上 這種"閉門造車"法 只有讓自身軍工業水平差人家更多而已..
我前一篇講得很清楚 要當"主力武器" 絕對要上長時間 甚至上戰場驗證的..

你想想貴國的這些新銳武器 整天說是你家機密 如何達到這目的?
哪種武器沒上戰場前 是可以倚為作戰主力的?
連美國的F-22都不能不是嗎?

我上一篇講得不夠清楚? 你拿來打小國不好用或有大問題也就罷 反正你還是打得贏..
如果你要打一場非贏不可的戰爭 這種不可靠的裝備你敢拿來當主力? 不覺得很荒唐?

我舉伊拉克戰爭為例 中國人最愛講伊拉克很弱 好吧 那麼美國的主力武器 哪樣是出道沒幾年
沒經過市場及戰場驗證的? 改良款不計...

JH_Shou wrote:
你忘了 目前美系...(恕刪)

不知道你在胡扯啥麼?
我只知道美國是美國,台灣是台灣,
當台灣違背美國利益,或是美國損失過大時,
台灣是可以犧牲的。
所以美國人一直叫我們別衝動,
我們卻一直想叫美國人上,
有沒有想過中美都是核子大國,
打起來要死多少人,
基本上中美兩國都在演戲,
你進我就退,你退我就進,
演戲給各自的支持者看。
不過也不用太擔心台海戰爭,
只要不踩紅線,讓中美兩國下不了台,
中國忙著自己的經濟和軍事,不會惹事的,
等到中國強大到連美國也不敢說話時,
自然會如從英國人手上領回香港般,
從美國人手上領回台灣。
hank29 wrote:

我們卻一直想叫美國人上,
...(恕刪)


我看不出來這版或台灣有這意圖。

有人如此愚蠢?

我看到比較多直接或間接的招降及投降論。

PS:有些比較激進也不過是打消對岸武統或武嚇的美夢。
JH_Shou wrote:
你忘了 目前美系...(恕刪)

說那麼多,有沒有想過,美國所有的戰略和戰術核潛艇,從洛杉磯級、海狼級、佛吉尼亞級、俄亥俄級,可有出口記錄?其他的航母、巡洋艦、戰略轟炸機、戰略彈道導彈、F-22戰鬥機,為什麼沒有出口記錄,而第三代戰鬥機、驅逐艦、主戰坦克、防空導彈、反艦導彈是有的?

答案很簡單。

因為在美國的盟國中,別的國家也能開發出跟跟美國差不多技術的第三代戰鬥機、驅逐艦、坦克、戰術導彈,既然別人也能生產,那麼自己的同類武器就無法形成技術壟斷,所以轉而對外傾銷,打擊別國的軍火工業,同時賺大錢。

F-35看起來是個例外,但是想一想,研發F-35的時候美國國力已經衰退,研發費用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國外資金,如果拒絕外銷,那麼當初可能連研發費用都不夠用,研發不出來。反過來說,它的歐洲盟友把提供給F-35的經費用於自主研發,也能搞出類似的產品出來。歐洲現在的技術能力,也能做出NEURON這樣的隱形飛行器,就是證明。

與其自行研發,然後其他國家也自己努力做出類似裝備,還不如收大家的錢,自己做出來再賣給大家。這就是美國的策略。

這種戰術美國用得少嗎?從前沒有idf之前,美國卡死不給三代機,等到台灣自己做出來,馬上一路綠燈賣M2000、F-16,後果你也看見了,現在你們還能再造idf嗎?


JH_Shou wrote:
中國連基本的公開驗證都辦不到 遑論要像美國或俄羅斯等國 在主力武器上..
將"最高機密"部份保留...

說到用外銷作證明,你以為中國的武器就不外銷?殲-7系列在全世界賣了500多架,十多個國家,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中國從戰鬥機、轟炸機、直升機,到驅逐艦、護衛艦、潛艇、登陸艦,到陸軍的坦克、自行火炮、戰術導彈、槍械,什麼都賣過,連東風-21都賣給沙特阿拉伯。

但中國跟美國一樣,只有自己使用多年,特性對外國來說不再是秘密,性能也不再有優勢的武器才會出售。

你的文中錯漏的地方太多,我只指出最錯誤的2點:

1、要驗證武器好不好用,自己的軍隊拿去用就知道了,為什麼需要讓第三方驗證?有什麼理由不能自己做性能對比?你想買一台電視機,不自己去超市看各廠的展品,自己權衡,反而要到處問別人,讓別人告訴你哪一個牌子的電視機比較好?你自己有什麼困難,才會沒法自行判斷?有能力研發,沒能力作性能對比,世界上有這種事情?

或者我換個方式問你:賣到國際市場,是檢驗武器性能的充分條件,還是必要條件,還是充要條件?請你回答。

2、除了F-35的例子,我在上面已經說明過原因之外,美國對外銷售的武器,還有哪一款是對盟國具有性能代差,完全碾壓同類產品,然後美國急著對全世界推銷的?把自己剛研發出來,性能超群,尚在保密階段的武器拿到國際市場出售,哪個國家會這麼傻?不知道你一直糾纏這個問題,是什麼思維邏輯呢?

Youshouldreborn wrote:
我看不出來這版或台...(恕刪)

別幫別人帶帽子,好嗎?
沒人講投降好嗎?
我講的是台灣前途,中美兩國共同決定,
台灣跟本插不上話。
中國割讓台灣,台灣可以不要嗎?
日本歸還台灣,台灣可以不要嗎?
台灣和日韓是不同的。
台灣和美國有邦交嗎?沒有
台灣和美國有簽軍事同盟嗎? 沒有
美國在台灣有駐軍嗎? 沒有
在世界各國眼中,中台只是內戰的延續,
台灣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
台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
這樣講夠明白了嗎?
iantsai74 wrote:
或者我換個方式問你:賣到國際市場,是檢驗武器性能的充分條件,還是必要條件,還是充要條件?請你回答。
.(恕刪)


就我的了解,不一定正確,他的邏輯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實例比喻,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會認同,這是理解的。

在自由市場的日常生活之中,同一產品類別,必定會有許許多多的品牌。若僅僅從包裝及文字規格來看,很多時候,還真看不出有那些大差別。

不要說有大差別,若僅僅以所謂的"性價比"來看,有些還真比所謂的領導品牌好太多。

所以說,以性價比或文字規格來看,很多時候,領導品牌是不配的,把消費者當冤大頭。

相反的,消費者會買領導品牌,就是炫富、跟風、無知,而領領導品牌也只不過是比較會做廣告。

所以,一般在日常生活之中,無論商業或消費產品的品牌,都會有客戶也都能有訴求。

問題是,對於品牌的決定,真的只限於文字規格、性價比、廣告?

購買領導品牌的,當然包括但只有炫富、跟風、無知的客戶?

說起來太複雜,就用簡單範例,"耐用度"會不會是有人除了性價比之外,還有的考量? 這些人可能是把,舉例,價差與可多使用的期限做比較,所以貴10元,但能多用個3-5年,反而划算。

那麼為何有些品牌能有"耐用度"較好的結論,只是廣告效益,不包含長年的使用經驗? 所謂的"信譽/商譽"又是什麼?

消費性產品可能還寬鬆些,若是商業產品的考慮,對比較專業的公司,是不是會更複雜,而不僅僅是性價比、廣告、規格?

我舉這些範例只是說明,即便在日常生活中,無論何種品牌的消費性或商業產品,都有賣點,都有客戶,都能說嘴。

但不同的客戶考量是不同的,對於只考量性價比、廣告的廠商及客戶,自然是說其他的炫富、跟風、無知及廣告。

是否真是如此,每個人可自由決定與判斷。

他及很多人的邏輯,是從長年品牌信譽,做出發點。

是不是成立及接受,就像日常生活,每個人都有自由決定。




  • 3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