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ie_H wrote:
我以為它該沉下去了!...(恕刪)
我的立場是: 國艦國造有必要性
但是,有幾點狀況要先釐清:
1. 假想敵不是只有中國而已。除了防禦對岸登陸作戰需求以外,還要有能力保護台灣漁民的工作安全。
2. 由於台灣就是一台大型航空母艦,所以大多數的船艦可以考慮近海快速防禦策略就好。
3. 遠洋護漁或是海疆防禦任務則以快速,長期船團搭配補給艦隊方式長期巡弋。
4. 可以混編無人機或是無人船艦降低人口老化帶來的衝擊,也可以降低人員訓練時間所帶來的艦隊組建延誤問題。
5. 飛彈防禦或是攻擊系統效率高,但是要考慮飛彈整備與補給問題。
而,要支持國艦國造必須由政府長期耕耘國造產業,培養人,技術以及讓從業人員可以安身立命。
如果政策只考慮4~8年的需求,對這些從業人員來說根本是傷害。
Razex0084 wrote:
現在是一一二年,是有造出什麼?
很早就說比沱江更小的飛彈快艇更好,建造快成本低,而且戰力分散不容易被一舉擊潰。適合海上狼群游擊戰。造大艦你是造得過阿共?你有雄風打阿共的船,你造的大船就吃不到阿共的鷹擊?
巡防艦這樣的船艦發展時間太長,難講不會受政黨輪替影響,小型的飛彈快艇設計製造週期都短得多,比較不容易受影響。
5年前的沉到海底舊文,何必再讓它浮上來?
------------------
1.
一般對於台海開戰的共識,老共的首波攻擊是導彈及遠火(現在多半還得加上無人機).
對岸的軍艦該是在擺在南海進行破交,或者繞到台灣東岸,進入太平洋嚇阻老美或日本
,同時阻擾國軍把海/空軍盡量撤到日本保存實力.
2.
飛彈快艇的耐波性,遠比不上對岸3~4千噸級的054,更不用說其他更大型的軍艦.
還有個當初規劃生產飛彈快艇時,完全沒預料的大麻煩...由於清淤經費不足,台灣許多
中/小型漁港其實都有港口嚴重積淤的問題,只能所有漁港分批,港內還要分範圍,每次
只清一部份.
尤其小漁港最嚴重,多半只能停靠膠筏/舢舨,趁著漲潮時進出.根本沒辦法停靠小漁船,
更別說百多噸的光六飛彈快艇,或者無疾而終的50噸微型飛彈快艇.
先前就有案例,光六飛彈快艇在嘉義縣布袋港執行漢光演習「戰備漁港再整補」課目時
,在布袋港航道口消波堤外觸及海底淤沙擱淺.
布袋港是商港,可不是小漁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