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ry_S wrote:
倒不是相位陣列雷達有這樣的嚴重缺陷,我認為是S-band的一些特性造成的困擾,055上的X-band是四面陣遠比AN/SPQ-9B強太多了,況且SPQ-9還是旋轉的只有38公里的距離。
抱歉寫錯了,其實想說的是“如果後續美軍的舊勃克艦全都加裝了AN/SPQ-9B,那才證實了S-band雷達有這樣的嚴重缺陷。”
我倒不覺得探測距離是AN/SPQ-9B的重大缺點,AN/SPQ-9B明顯只用於對付掠海目標。由於地球曲率的原因,38公里的距離是剛好夠用的。更遠的地方美軍還是寄托艦載預警機的能力。當然兩种雷達的區別很大,看上去055更強大,但也需要時間的驗證。
Henry_S wrote:
如果海軍是用SPS-49配鋒眼昇級版,那也可以達成該目的!
相信這也是美軍的備選方案,只能持續觀察舊勃克艦是否改裝了。不過SPS-49天綫1.5噸左右,AN/SPQ-9B天綫只有0.5噸,這一點上AN/SPQ-9B是有優勢的。
Henry_S wrote:
另外提一件事,055首艦連海試都沒有開始...(恕刪)
這一段不太贊同,055首艦已經在8月底完成海試。當然同時建造4艘是略微打破老共傳統了,但055的新系統並不比美軍新艦多,簡單對比如下:
055:新VLS系統(也有傳聞仍是052D的VLS系統,只是數量增加),新雷達,更大的噸位(有建造其他軍艦的經驗)。首批次4艘,未服役。
朱姆沃爾特:新VLS系統,新雷達,新推進系統,新艦炮,新艦體設計,更大的噸位(有建造其他軍艦的經驗)。首批次3艘,首艦已服役。
明顯看得出美軍的朱姆沃爾特更激進得多,每一項新的設備都要美國軍人拿自己的生命去上艦測試。甚至還傳出首艦面臨被海軍除役,直至穩定后再服役的新聞。
Henry_S wrote:
這種武器系統測試未完就服役的做法,新武器的問題全都還沒解決,就要服役,這種軍艦怎麼可能會有戰力? 在了解這個重要環節的問題以後,這個標題下的並不過分。未來6-8年055戰力是有問題的。
同樣的話去指責美軍朱姆沃爾特或勃克3型,或是英軍的45型,都能說得通。新系統不會憑空就成熟了,必然要經歷實驗室測試和實際使用測試的過程。別忘了仍有不少媒體認爲問題頻出的朱姆沃爾特是“全球最強驅逐艦”(我認可是先進但不成熟,當前完全不能稱爲“最強”)。
但這個標題下得是過分的,中華神盾目前包含052C、052D、055三型。如同我們討論的,052C和052D在今天已經確定擁有了比較成熟的作戰能力了。
如果標題下的是“2004年的052C、2012年的052D、2018年的055是XXXX”,那還勉強可認爲不過分。
笨土匪 wrote:
爬完了近200樓....(恕刪)
歡迎加入討論。
簡單整理下052C被舊052型“擊沉”的新聞脈絡,自己搜集而來,如有錯誤歡迎補充:
1. 2014年演習中052C被舊052型“擊沉”(當時未披露)。
2. 2015年2月央視新聞報道了該演習結果,可得到的信息如下:
a).052型一開始知道了052C的大致位置(方法不詳,新聞中沒有透露),所以立刻選擇了偷襲。而052C卻不知道自己的大致位置已暴露。
b).052C艦長在採訪中說一開始沒有開啓346雷達主要是因爲避免暴露位置(不知道自己其實已經暴露),並不是346無法24小時運作。大功率雷達開啓會被敵方偵測到,這是正常的物理規律。
在這裡可以看出052C的演習失利完全是艦長戰術選擇錯誤,沒有想到會有極端的單向透明情況出現。這是重大的人爲失誤,但不能説是軍艦設計的問題。
3. 2018年1月,這裡就比較有意思。突然有新聞再次報道了這次演習,加上了很多細節。最終文章就是樓主在#2貼出的那些。但整個新聞來源不詳。我查到最早是2018年1月7日16:20在騰訊網,由一個署名火炎焱燚的作者發出來的。新聞中夾雜很多經不起推敲的内容,最大的爭議點就是那句“由于相控阵雷达能耗高、持续开机时间有限,在确信周围没有敌舰的情况下他下令关闭346型相控阵雷达”。明顯和三年前的原因相悖了。
我個人還是傾向于對戰艦的戰力分析,應該有不同方向的信息來源,以及合理的邏輯推理。
zx101 wrote:
346型雷達有散熱...(恕刪)
沒辦法,對於戰艦的實際缺點,無論是老共還是美軍,都會捂得死死的。沒人會傻到自曝其短吧,放出來的負面消息都是煙霧彈居多。
所以軍事迷也只能從諸多信息去推測真相,但很可能永遠得不到100%的真實情況。
比如前面討論S-band雷達對掠海目標的問題,如果所有舊型勃克艦都加裝了X-band雷達,那自然可以倒推出S-band確實有致命缺陷。反之則只能說S-band雷達不盡完美,但並不致命。(不然60多艘舊型勃克就只能當靶艦了,俄國和老共都有不少掠海飛彈)
再比如346雷達如果不能正常使用,那2012年就不需要續建4艘,畢竟同時間液冷的346A很快就上艦了。
當然以上都是推測,主要看信息整合和邏輯概念是否更加合理。如果有人篤定的說XXX一定爛,或XXX一定強,基本都是預設了立場再去扯了,甚至有些人連證據都不需要只靠嘴,這種一般敬而遠之就好。
至於055上的雷達,一直沒有什麽有意義的信息,現在討論的難度太大了,很可能還得再觀察幾年~~~
據稱346型雷達研製階段面臨的最大障礙之一,是單一微波集成電路(MMIC)生產技術不成熟,導致相控陣所需的T/R模組的單位生產成本高達1.25萬美元,是同時期美國產品的25倍,根本無法量產。中國透過管道引進以色列半導體產製技術(可能也包括烏克蘭Kran-Radiolokatsiya的協助),大致解決了T/R組件的量產問題;不過整體而言,346型雷達系統的價格仍十分昂貴(與南京14所簽署的合約價值約為每套5億人民幣),佔全艦價格的1/6。 依照2009年的文獻,中國專家表示雖然透過研製空警2000/空警200等預警機,中國已經掌握機載有源相控陣的技術,但由於製造成本還是太高(是美國同類產品的5到8倍)、機載大功率直流電源問題沒有解決、發熱量過大,還不能應用到戰鬥機上。
依照後續資料,中國南京第14電子所在1990年開始研發有源相控陣的T/R模塊,研發團隊在僅有若干外文資料的情況下開始摸索研;在前期研究之中,研發團隊就整理出18項需要突破的關鍵技術,在中國艦載雷達發展史上可謂前所未有 。在1996年12月,中國海軍正式立項發展艦載有源相控陣,由南京14所擔綱。為了減輕重量,346型雷達的天線陣面骨架以鋁質蜂窩狀結構的夾層板構成,單一陣面的骨架重量僅1.25噸,而每個天線陣面本身則重3.5噸;由於第十四所的努力,346型雷達在早期研發過程中,系統成功減輕了2.1噸的重量。在2001年12月下旬,346型雷達原型在中國北方的地面積地開始展開與導彈武器系統的整合,需要連續10次在試驗中(以實際發射的靶機為目標)才算通過;測試工作於2002年4月首度展開,曾遭遇技術問題,歷經數個月才解決。346型雷達在2003年裝置於畢昇號上進行測試,在2004年6月進行最後的調整測試作業。 依照若干公開資料,早期346相控陣遭遇的問題包括易受海面/近岸雜波干擾、艦體搖晃就會影響偵測結果等,後來都一一解決。
依照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所(即南京第14電子所)網站在2016年10月24日的撰文,「中華神盾」在1997年立項,是中國第一部全固態三座標相控陣雷達;由於當時中國國內相關基礎薄弱,研製難度極大,一段時間都沒有突破性的進展。在2000年,14所內任命邢文革擔任346相控陣雷達的副總設計師,在接下來數年攻克了許多研製雷達的重大問題,包括帶領團隊上艦出海研究克服海上背景雜波以及船艦搖晃影響偵測等問題(約花費三年時間)。在2007年,346相控陣順利完成研製工作 052C早就服役了。
再提一個證據是來自海軍自己的將軍在誇耀052D時漏的口風
依照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裝備論證研究中心綜合論證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伊卓少將在軍事節目中的說法,原本052C的346相控陣電子組件還有一些類比部件,而346A實現了全面數字化,且雷達器件實現全固態化,提高了運作效率並減少了熱量發散,提高了長時間連續工作的能力。
-----------------------------------------------------------------------------------------------
這是告訴我們052C根本沒辦法長時間連續開機! 鐵證如山! 這個過熱問題到現在還存在喔!
一個這種中共少將居然公開承認這件事,你們怎麼想。
http://uzone.univs.cn/news2_2008_831714.html
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虽然有着诸多的优点,但其与任何武器装备一样,有其利也有其弊。从造价上来说,相控阵雷达的造价普遍偏高,往往是普通雷达的数十倍乃至数百倍,这使得多功能相控阵雷达一般只能装备在一些高端主战舰艇上;从适装舰艇方面来说,由于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的重量一般较重而体积较大,故此,只能装备于大型舰艇上。从能耗上来说,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的功率较大,长时间开机对舰艇上宝贵的能源资源耗费厉害。在性能上,多功能相控阵雷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杂波特别是海杂波抑制能力不足、探测隐身目标能力不足、在对抗自卫式噪声干扰能力不足、探测低空及掠海目标能力不足、在强杂波背景时性能下降等。
Henry_S wrote:
另一則證據,根據對...(恕刪)
大段文字不易用作論據,我整理一下,如有錯漏還請指出:
1. 1990年開始研發有源相控陣的T/R模塊
2. 1996年12月,正式立項發展艦載有源相控陣,然後減重成功
3. 2002年4月開始地面台測試,數月后才測試通過
4. 2003年裝置於畢昇號上進行海上測試
5a. 2004年6月才一一解決完海上測試所遇到的問題。
5b. 歷經三年后2007年346相控陣才順利完成研製工作。
按你提供的資料,5a和5b有些衝突。不過即使採用5b在2007年346雷達成功穩定運行,也比我前面說的最晚2012年346雷達具備了成熟的作戰能力,還要樂觀一些。這部分文字也沒提過346有發熱問題。
Henry_S wrote:
再提一個證據是來自海軍自己的將軍在誇耀052D時漏的口風
依照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裝備論證研究中心綜合論證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伊卓少將在軍事節目中的說法,原本052C的346相控陣電子組件還有一些類比部件,而346A實現了全面數字化,且雷達器件實現全固態化,提高了運作效率並減少了熱量發散,提高了長時間連續工作的能力。
-----------------------------------------------------------------------------------------------
這是告訴我們052C根本沒辦法長時間連續開機! 鐵證如山! 這個過熱問題到現在還存在喔!
這個結論太過武斷了:
1.所謂346A比346發熱少,提高了長時間連續工作的能力,一點也不奇怪吧。相當於你的筆電,在電池(戰艦油料)不變的情況下,用了新款CPU,運算能力相同或略高,但發熱反而更少,功耗浪費更小,自然運行時間就長了。當然你也可以懷疑是原來的CPU根本無法長時間用。但從這段話本身上來說可以有兩個方向的合理解讀,得不到定論,算不上“鐵證如山”。
2.這位少將應該是尹卓(伊卓是哪位?)吧,他可是被左岸軍迷稱爲軍評三大炮之一,參加過大量網絡節目,曾經說過“南海现在就等某国开第一枪,然后他们就开不了第二枪了”等等的豪言壯語。他更擅長于軍事理論方面,說的話有部分參考價值,但絕對算不上什麽“鐵證如山”。
Modingnuo wrote:
歡迎加入討論。簡單...(恕刪)
我個人認為.2018那篇反倒較有接近實際狀況的味道.因為資訊的缺乏.網友們只能就現有披露的訊息進行討論
2018那篇較清楚的描述.其面臨的戰術狀況.天候限制.海況.及被戒哨潛艇發現.及狀況處置的大略經過
也清楚的描述敵艦所採取的戰術作為.
至於雷達的問題.我個人認為並不那麼重要.任何新裝備投入使用.
總有各種大大小小在研發測試階段.沒有發現或意想不到的問題.唯有實際上馬.經過實際操作及各種戰術狀況的演練
才能發現問題.進行改善.這在各國武器研發歷程中屢見不鮮.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如2018那篇較有接近實際狀況的話.其中雙方戰術處置的問題反而較值得討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