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

航太展更新 TFE-1042-70 雲漢計畫 - 中華民國的驕傲!!


iantsai74 wrote:
那位在討論電子戰的...(恕刪)


我覺得您的話才是聽聽就好! 不必太認真! 對岸不知民人士來亂也該有所論述! 只有抹黑! 沒人會信!!

海角八號 wrote:
另外我納悶的是,假如12000磅的推力可以短期完成,那翔展案應該要包含引擎升級啊? 還有織女星何必花十年? 看到對岸太行發動機的進度,原本我連十年的進度都懷疑(恕刪)


太行發動機的進度?如果當年IDF的引擎也像太行這樣搞而老美始終沒賣F-404一類的東西在支援那到今天您放心IDF還趴在地上。
不反中 不反共 專打SB開腦洞
Charlie2020 wrote:
想要唱衰台灣的航太...(恕刪)


空軍也對IDF的纏鬥性能滿意(可比F-16A/B)
問題現在沒人在跟你玩纏鬥的

都是靠隱型+雷達+飛彈先手攻擊,打不贏在透過網路(叫機...)


這也是世界各國往隱型戰機發展,目前最有最優秀纏鬥能力,3.5代戰機應該是颱風戰機
F-22/F-35算4代機

Charlie2020 wrote:
新的飛機TFE1042-70A兩顆應該也推不動,所以目標是軍推17000-18000lb,後然推力30000-34000lb的大傢伙了!勢必會引入新廠商共同開發!...(恕刪)


軍推17000-18000lb,後然推力30000-34000lb

這是TFE1042-70A的三倍水準了,以目前的計畫來看........要花很多錢

Charlie2020 wrote:
新的飛機TFE1042-70A兩顆應該也推不動,所以目標是軍推17000-18000lb,後然推力30000-34000lb的大傢伙了!勢必會引入新廠商共同開發!(恕刪)


這種數據純屬於自己騙自己的開心的,1024從開始合作的目標就是針對能兩顆頂一顆F-404,而後續的1088能達到兩顆能頂一顆F-414這樣就很棒了。單顆推力達到30000磅的東西不是我們在玩的,能談到授權生產就已經是阿彌陀佛的境界,而且光這樣要花的廊就是天文數字而且也學不完了,要是還要自己研發那估計就是花上30年給自己挖一個坑,而且這坑還不一定能埋自己很有可能挖完還要你回填。

看看日本就知道,人家F-110能授權生產表是最少工藝面能頂的過去但也不敢一次玩這麼大直接低旁通玩30000磅的。老美要是授權給我們生產F-110我看應該會當場哭出來,哭的是給圖都不會作.............。個人認為當年從零開始打造了1024應該從這個基礎慢慢玩才符合我們的國情與能力。

不反中 不反共 專打SB開腦洞

發動機尺寸越大,要用更高的渦前溫度,才能保證相同的推重比。

葉片直徑越大,葉尖切線馬赫數就越大,越容易造成失速喘振。

所以....

研製大推力,中推力,與小推力發動機的難度是不同的,

拿TFE-1042來比不太行,展現優越感~其實不宜再說....


kruppag123 wrote:
這種數據純屬於自己...(恕刪)


我知道你這麼說的原因,就現實面考量,以現在空軍,漢翔與中科院的情況,下一代戰機的性能與功能設計實際上必須等這顆新引擎確定了以後才能真正著手設計,現實面是如此,空軍當然希望可以有STVL機型,但是要STVL有要有很好的纏鬥能力與武器荷重能力,新的聯網作戰能力,全周界感知偵測能力等等設備,該引擎的推力就需要軍用推力18000lb,最好是用單引擎才好控制前後左右的推力,如果用雙引擎相對就困難很多! 這不是我憑空想像的,是討論新武器新雷達新戰術要求的一大堆設備全加在一起飛機就是那麼重,還要垂直起飛,結果是需要一顆這麼大推力的引擎,如果美國只給一個軍用推力14000lb的引擎,中科院,漢翔與空軍就要開會,討論可以放棄甚麼東西?
1 AESA雷達的功率與距離還有供電的發電機重量
2 飛彈與機砲的載彈量
3 油料與續航力
4 聯網作戰系統設備的重量與能力
5 全周界感知偵測能力設備

最後就會出現一個妥協的產物!! 像IDF放棄了攔截機超音速為主的設計,改成空優戰機設計,只掛載兩枚天劍,增加纏鬥性能,放棄內載油箱等等的妥協!!

我列出的引擎性能是能滿足空軍現在期望的戰機所需要的引擎,事實上我並不知道並老美願意技轉甚麼等級的引擎給台灣? 只有看著辦吧!!

至於LORDKON說
"問題現在沒人在跟你玩纏鬥的"
這件事我早就與空軍飛行員討論過! 各國在設計下一代有人戰機是不敢把纏鬥能力放棄的,除非是對地面支援的戰轟機,舉個例子!!
對岸飛來16架飛機,我方四架飛機在視距外射出長程導彈幹掉了10架飛機,先不管自己被幹掉幾架,你是掉頭跑還是與剩下的6架開打?
以空軍傳統,當然是要與剩下的六架幹上了! 新一代戰機當然需要纏鬥能力與技巧! 這是必須要用到的東西!
Charlie2020 wrote:

對岸飛來16架飛機,我方四架飛機在視距外射出長程導彈幹掉了10架飛機,先不管自己被幹掉幾架,你是掉頭跑還是與剩下的6架開打?
以空軍傳統,當然是要與剩下的六架幹上了! 新一代戰機當然需要纏鬥能力與技巧! 這是必須要用到的東西!...(恕刪)


所以聯網作戰能力很重要
那美海軍SM6以300~400km射程,就可以彌補F-35B/C載彈量不足問題

而且人家來了16架,不可能只派4架上去擋

Dr Evil wrote:
發動機尺寸越大,要用...(恕刪)

兄弟,你是有sense的!

海角八號 wrote:
那翔展案應該要包含引擎升級啊? ...(恕刪)


當初翔昇在立案前,初步規劃時是有發動機推力提升的計劃
但空軍實務操作上認為不需要
一方面當然是發動機壽命還不到,二來推力還夠用

但這個推力夠用就很奇怪

IDF量產的規格,依1042的推力計算
二中二短也才剛好滿足空優作戰的基本要求

翔展案,發動機推力不改
變成可以掛四中二短,或是二顆萬劍加二短
要不是台灣的復合材料能力很強大,可以減低很多的空重
就是那個原來的發動機 規格一定有鬼





rsteapwos wrote:
就是那個原來的發動機 規格一定有鬼,...(恕刪)

發動機調整的事,佛曰:不可說!!
只掛兩枚天劍也與雷達導控有關,這次升級有更換雷達的信號處理器,CPU換了25年後的產品所以功能大增,應該可以處理導控不只4枚天劍,最主要是能追蹤(估計)超過32個以上的目標,比較有趣的是,這個升級我方到底有沒有這個雷達的原始碼? 如果沒有原始碼,怎麼可能會這麼便宜! 基本上CPU更換25年後的產品,整個程式的寫法都會不一樣,Multi thread處理技術25年前根本沒有,現在新的CPU功能太強大,光是信號分析處理的方式就已經進步多年,基本上數位雜訊過濾運算也有新的理論與做法,如果CPU升級,不只是同時處理的目標數量比以前多,信號辨識的方式也都會進步,這應該是一個全新的雷達信號處理器
以下COPY自WIKI
翔昇計劃主要目標是為機上的消失性商源找尋替代品,提升性能則是其次,改良重點就落在航電系統與機背適型油箱(CFTs)升級。航電系統升級項目包括換裝BAE公司的32位元飛控電腦,更換雷達元件增加電子反反制裝置、電戰系統、先進敵我識別系統,及地貌追隨模式等功能,任務電腦升級、座艙顯示器更換為三個全彩多功能顯示器。強化機體結構以裝置兩個容量約771公升的機背適型油箱(CFTs),同時因應增加CFT適形油箱增加的重量小幅提升發動機推力,機尾引擎段墊高,保留中線掛架(原要取消,但後來保留,這樣可保持掛載彈性),武器載量增加(天劍二型中程空對空飛彈掛彈量從2枚增加為4枚並能攜帶天劍二A反輻射飛彈),加強短場起降能力等改良。
GD53射控雷達更新[編輯]
GD-53的5件式LRU改為3件式LRU架構(AN/APG-67V4台灣版),舊的雷達目標處理器、雷達資料電腦、控制/電源,等3個LRU都被1個新的雷達資料處理器(RDP)所取代
翔昇機的GD-53射控雷達的新操作模式:
組合雷達模式(CRM)
追蹤目標盲區指示器(NOTCH Zone Indicator)
掃瞄同時追蹤模式(TWS)自動掃瞄調整
搜索目標,絕對高度與速度向量顯示
增設飛行軌跡記錄器與故障診斷系統
GD-53射控雷達的電子反制功能(ECCM)增強:
干擾源偵測(DOJ)
干擾源追蹤(TOJ)
被動測距(Passive Ranging)典型的被動測距有以下四種:
角速度測距
三角測距
信號強度測距
第三方資料
沉默模式(Sniff)
其他ECCM功能:
快速重鎖(Rapid Relock)
單接收波束(LORD)
脈衝邊緣距離(LET)
單接收錐形掃瞄(COSRO)
  • 3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