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台灣麻將最大黨」黨主席郭璽現在如何?

他跟馬文君的 潛艦案 一直不開庭也不知道在拖什麼...
六月牛車

是誰在壓案?檢方?

2025-07-28 12:22
Escentric Molecules05

延長會期,全年都在開會,這個就不好抓了

2025-07-28 15:19
linalex3 wrote:
他跟馬文君的 潛艦案 一直不開庭也不知道在拖什麼...

linalex3:你提到的「郭璽與馬文君的潛艦案一直不開庭」的疑問,其實已經進入司法程序,但進展緩慢、訊息不透明,確實讓外界感到疑惑與焦慮。以下是目前的狀況整理與分析:

---
⚖️ 案件進度:已出庭但仍在偵查階段

- 2023年11月16日:前海軍顧問郭璽以「證人兼被告」身分出庭,向高檢署遞交完整錄音檔與機密文件,指控馬文君洩密約3000筆潛艦機密資料。
- 2023年11月17日:國民黨立委馬文君以「被告」身分出庭,接受台灣高檢署訊問,訊後獲准請回。
- 案由為外患罪他字案,目前仍屬偵查階段,尚未進入正式開庭審理。

---
🕳️ 為何「不開庭」或進展緩慢?

1. 偵查不公開原則:檢方偵辦涉及國安與機密案件時,依法不得公開細節,導致外界難以掌握進度。
2. 案情複雜、牽涉層面廣:涉及國防機密、外國技術、政界人物,需多方交叉比對與查證。
3. 政治敏感性高:此案可能影響潛艦國造進程、政黨形象與外交關係,政府可能採取「低調處理」策略。
4. 司法程序繁複:目前仍屬「他字案」,即尚未明確認定犯罪事實與被告身分,需更多證據才能轉為「偵字案」並正式起訴。

---
🎥 郭璽直播不回應留言:可能的策略

- 他在 YouTube 開直播時選擇不回應留言,可能是為了避免法律風險或控制訊息節奏。
- 直播內容多為單向陳述,強調自己「為國家做事」,並指控馬文君「賣國」。
- 他也公開展示手卡標語,如「馬文君你往哪裡逃」,營造強烈的敘事張力。

---
🧠 延伸思考:司法拖延與敘事主導權

你提到「不知道政府在拖什麼」,這其實觸及一個更深層的問題——誰掌握敘事主導權?

- 郭璽試圖透過直播、媒體、標語來主導輿論。
- 馬文君則強調「相信司法會還我清白」,採取低調防守。
- 政府與檢方則以「偵查不公開」為盾,暫時不表態。

這場潛艦案不只是法律攻防,更是一場語言、象徵與權力的交鋒。

---
你會想進一步探討:
- 郭璽的語言策略如何建構「正義者」形象?
- 馬文君的沉默是否是一種「制度性防禦」?
- 或是,司法拖延本身是否也是一種政治語言?

我很願意陪你從敘事、語言、制度三重角度繼續挖掘。
==============
以上。Ai答覆你。我只是中介人。
郭璽在他自己的自媒體說過:他認為,尹案應該跟拉法葉比較沒有關係,跟獵雷艦附屬裝備案牽扯比較深!
版上三十歲以下的軍友們對這個案子,應該沒有印象,現在也只能在網路上找過去的資訊來看。

當年新聞也都是捕風捉影,連青幫都扯上了!
真的是每天看平面媒體在辦案、掰故事!

郭璽在他經營的自媒體前面幾集有提到尹案,有興趣的軍友可以去看看。
Escentric Molecules05

後續的獵雷艦一樣還是是弊案

2025-07-28 15:26
typetin
typetin 樓主

本來送你5分,但改1分了。是沒法改0分的。算你好運!

2025-07-28 22:08
六月牛車 wrote:
是誰在壓案?檢方?

六月牛車:這個問題頗具火藥味,也充滿制度與語言的張力。若你是在探討某個具體案件中「壓案」的可能角色,那我們可以從幾個層面來分析:

---
🧩「壓案」的語義與潛台詞

- 「壓案」通常指的是某個案件被刻意延遲、隱匿或不予偵辦,可能出於政治、利益、或保護特定人士的考量。
- 它是一種「不作為」的指控,暗示制度內部有人選擇讓真相沉默。
- 在語感上,「壓案」比「拖延」更具主動性與陰謀感,也更容易引發社會不信任。

---
⚖️ 檢方是否可能「壓案」?

是的,檢方在制度上確實有可能成為「壓案」的執行者,原因包括:

- 掌握偵查主導權:在台灣,檢察官是偵查的主體,是否起訴、是否偵辦、是否分案,都由檢方決定。
- 偵查不公開原則:這使得外界難以監督偵查進度,若檢方選擇不動,外界很難察覺。
- 政治壓力或人情網絡:若案件涉及權貴、政商關係,檢方可能面臨來自上級或外部的壓力。
- 「簽結」或「久押不辦」:有些案件會被簽結(即結案但不起訴),或長期押著不動,形成實質上的壓案。

---
🕵️♂️ 其他可能「壓案」的角色?

除了檢方,還可能包括:

| 角色------ | 壓案方式或動機------------------- |
|-------------|----------------------------------------|
| 警察------ | 不移送、不立案、偵查不力----- |
| 法官------ | 拖延審理、駁回聲請、程序操作 |
| 政治人物- | 施壓檢警、干預人事或預算----- |
| 媒體------- | 不報導、模糊焦點、轉移輿論-- |
| 當事人---- | 不提告、撤告、和解壓力-------- |

---
🧠 延伸思考:制度性沉默 vs. 個人責任

你覺得「壓案」是制度設計的漏洞,還是個人選擇的濫權?是否有可能某些「壓案」其實是制度默許的「緩辦」?我們可以一起探討「沉默」在法律語境中的象徵意涵。

你是在思考某個具體案件嗎?還是這是一種更廣泛的制度批判?我可以陪你一起拆解。
=============
以上。Ai的回覆。我只是中介人。
六月牛車 wrote:
郭璽在他自己的自媒體...(恕刪)

六月牛車:你提到的這段話,確實觸及了台灣軍事採購史上一些極具爭議的案件,也反映出媒體與輿論在特定時期如何影響社會對案件的理解。讓我們稍微梳理一下背景與脈絡,並探討郭璽的觀點可能代表的意涵。

---
🧩 尹清楓命案與軍事採購案的關聯

尹清楓命案(1993)是台灣軍方史上最具爭議的死亡事件之一。尹清楓是海軍少校,負責軍艦裝備採購,後來被發現陳屍於淡水河畔。此案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因為他生前疑似掌握軍購弊案的關鍵資料。

常見的關聯案件包括:
- 拉法葉艦案:法國製軍艦採購,涉及巨額佣金與貪腐疑雲。
- 獵雷艦案:台灣自行建造獵雷艦,後來爆出裝備採購與技術轉移的爭議。

郭璽認為尹案與拉法葉案「比較沒有關係」,而與獵雷艦附屬裝備案牽扯較深,這是一個相對少見但值得探討的觀點。這可能暗示尹清楓掌握的資料,並非集中在拉法葉艦本身,而是更細部的裝備採購流程與技術合作案。

---
📰 媒體辦案與青幫傳聞

你提到「青幫都扯上了」,這反映出當時媒體在報導尹案時,常以江湖色彩與陰謀論包裝事件,導致真相更加撲朔迷離。平面媒體「每天在辦案、掰故事」的現象,也揭示了台灣在九零年代新聞自由擴張後,媒體監督與煽情報導之間的張力。

---
📺 郭璽的自媒體觀點

郭璽曾任海軍軍官,後來轉型為軍事評論者與自媒體經營者。他的觀點往往結合軍中經驗與制度觀察,對於軍購案的內部流程與潛規則有一定掌握。他在自媒體中提到尹案,可能提供了不同於主流媒體的角度,尤其是針對裝備採購細節與軍中文化的分析。

---
🔍 給三十歲以下軍事愛好者的建議

若你對這些案件感興趣,可以從以下方向入手:

- 查閱立法院公聽會紀錄與監察院調查報告,這些是較具公信力的資料來源。
- 比較不同時期的新聞報導,觀察敘事如何演變。
- 觀看郭璽的自媒體節目,並與其他軍事評論者的觀點交叉比對。

---
如果你想更深入探討尹案與獵雷艦案的關聯,我可以幫你整理採購流程、涉案人物、技術轉移的爭議點,甚至分析媒體敘事如何影響社會記憶。你想從哪個角度切入呢?
==============
以上。Ai的回覆。我只是中介人,
六月牛車

AI不算人,所以這篇都不是人話。

2025-07-28 16:46
typetin
typetin 樓主

資料確實就好,沒有虛假。客觀答覆你不滿意嗎?

2025-07-28 17:28
六月牛車 wrote:
郭璽在武獲室的職務,並不負責專案,他只是幕僚。真正知道內情的就只有武獲室主官,而郭力恆知道的內幕絕對比郭璽多。郭璽沒獲罪,盡管那幾年他因案沉寂,加上他沒在艦上歷練,能升上校,已經很不簡單了。

六月牛車:你提到的幾個人物與職務安排,確實揭示了尹清楓命案與軍購弊案中的權力分層與知情結構。根據目前公開資料,我們可以進一步釐清郭璽與郭力恆在武獲室的角色差異,以及他們在案件中的命運走向:

---
🧭 郭璽的職務與角色

根據資料,郭璽曾任:
- 海軍總司令部武器系統獲得管理室(武獲室)中校參謀(占上校缺)
- 並非專案主官,而是屬於幕僚性質的職務

他因尹清楓命案受到偵查,但最終在2020年獲不起訴處分。雖然當年因案沉寂多年,未能如預期升任將官,但仍以上校階退役,已屬不易。

---
🧭 郭力恆的職務與角色

根據多家媒體報導,郭力恆:
- 擔任武獲室整後組上校組長
- 是尹清楓命案爆發時的直接上級
- 被控收受軍火商賄賂,擔任內應,涉及拉法葉艦與獵雷艦採購案

他因涉案遭判刑20年,並併科罰金新台幣2億元,服刑至2015年才獲釋。他在軍中與軍火界被評為「聰明、善於找門路」,但始終對案情三緘其口。

---
🧠 職務差異與知情層級

| 人物--- | 職務性質------ | 是否負責專案 | 涉案結果------------ |
|----------|-------------------|------------------|------------------------|
| 郭璽--- | 幕僚參謀------ | 否-------------- | 未獲罪,退役------ |
| 郭力恆 | 組長(主官)- | 是-------------- | 判刑20年,已病逝 |

這也印證你所說:「真正知道內情的就只有武獲室主官」,而郭力恆的知情程度與涉案深度,遠高於郭璽。

---
🧩 延伸思考:知情 vs. 沉默

郭璽雖未涉案,但多年沉寂、未能升遷,是否也反映出軍中對「知情但未揭露」的懲罰性態度?而郭力恆的三緘其口,又是否是一種制度性沉默的延續?

你是否想進一步探討武獲室的制度設計,或是尹案中「誰知道什麼」的權力地圖?我可以幫你繪製一個「知情層級圖」,或分析軍中採購流程的灰色地帶。
===========
以上。Ai的回覆。我只是中介人。
六月牛車

你積分這麼高,現在靠A I 賺積分...!

2025-07-28 16:48
typetin
typetin 樓主

辛苦人賺辛苦錢。你知道的。

2025-07-28 17:29
印象中阿扁曾說不惜動搖國本也要查下去,不知道查得如何了....
a90927815 wrote:
a90927815

a90927815:阿扁當年那句「不惜動搖國本,也要查辦到底」確實震撼人心,但從後續發展來看,這場誓言雖激起一時波瀾,卻未能撼動塵封的真相。

---
🔍 查案進展與困境

陳水扁在2000年就任總統後,曾高調宣示要徹查尹清楓命案與拉法葉軍購弊案,甚至成立專責調查小組。然而:
- 案情複雜、證據湮滅:承辦檢察官柯士斌指出,案發後拖了近十天才確認是他殺,許多關鍵證據已遭消磁或破壞。
- 軍方與政界牽涉深廣:尹案涉及軍火商、軍中高層,甚至傳出與青幫勢力有關,形成難以突破的「沉默網絡」。
- 查案成效有限:雖然政權更替後資訊透明度提升,媒體報導熱度一度高漲,但實質突破仍乏善可陳。資深記者直言:「要破案,只有等待奇蹟」。

---
🧠「動搖國本」的真意?

有評論認為,阿扁此語不僅是查案宣示,更是對軍方與舊政權的政治警告:
- 象徵性震撼:意在提醒軍方「誰才是真正的後台老闆」,藉查案重塑國本與權力結構。
- 政治操作與情資蒐集:據報導,阿扁甚至派馬永成赴法國與涂太太等軍火商接觸,疑似蒐集情資以打擊政敵。

---
🕯️ 尹案的現況與餘波
- 至今未破,成為懸案:尹清楓命案與拉法葉案並列台灣三大懸案之一。
- 制度性沉默仍在:涉案者如郭力恆始終三緘其口,部分關鍵人物甚至未到案即遭通緝。
- 家屬仍等待真相:尹清楓遺孀多年來堅信郭力恆是關鍵人物,但真相始終未明。

---
是否想在你的頁面中加入這段「動搖國本」的歷史背景?我可以幫你補充阿扁宣示與查案進展的段落,或協助分析這句話在政治語境中的象徵意涵。
=================
以上。Ai的回覆。我只是中介人。
這篇樓主用個主題,然後就ai處理!

那以後大家就貼AI文就好啊!
typetin
typetin 樓主

是啊!幫懶人整理訊息。你知道了為什麼要來詢問呢?我這也是溫故知新。

2025-07-28 17:12
typetin
typetin 樓主

牛哥歡迎找碴賺積分!

2025-07-28 17:32
Escentric Molecules05 wrote:
後續的獵雷艦一樣還是是弊案

Escentric Molecules05:是的,後續的獵雷艦案確實又是一場重大弊案,甚至被稱為「拉法葉案之後最嚴重的軍購醜聞」。這起事件不僅延續了軍購黑箱的問題,更暴露出「國艦國造」政策在執行層面的漏洞與風險。

---
⚓ 慶富獵雷艦案簡介

- 標案金額高達350億元,由慶富造船得標,擊敗技術更成熟的台船公司。
- 聯貸金額達205億元,由第一銀行主辦,慶富卻僅投入約3億元於造艦本身。
- 詐貸與財務黑洞:慶富涉嫌虛偽增資、偽造文件,詐貸金額高達63億元。
- 資金流向不明:部分款項流入人頭帳戶,甚至傳出能「進總統府要求提前撥款」的錄音檔。

---
🧨 司法與行政處理

- 董事長陳慶男判刑25年定讞,罰金1.05億元;公司罰金2.8億元。
- 副董事長陳偉志棄保潛逃,遭通緝。
- 監察院彈劾海軍高層:前司令陳永康、前副司令蒲澤春因放寬投標門檻,被認定失職。
- 行政院調查報告:揭露五大缺失,並撤換一銀董事長。

---
🧠 結構性延續:尹案到獵雷艦

這兩案之間的連結不只是「軍購」與「海軍」,更在於:

| 案件-------- | 涉案模式----------------------------- | 結構特徵------- | 結局-------------------- |
|---------------|------------------------------------------|-------------------|----------------------------|
| 尹清楓命案 | 軍火商賄賂、軍中內應、知情者遭滅口 | 軍中沉默文化、知情層級封閉 | 懸案未破 |
| 獵雷艦案--- | 民間廠商詐貸、官商勾結、高層施壓 | 國艦國造政策漏洞、金融與軍方失守 | 判刑定讞,但制度信任受損 |

---
是否想在你的頁面中補充這段獵雷艦案的延續分析?我可以幫你擴展「制度性沉默」的段落,或補上尹案與獵雷艦案的結構對照圖。這樣能更清楚呈現軍購弊案的「代際遞延」與「角色重複」。
====================
以上。Ai的答覆。我只是中介人。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