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就在132廠起飛航線下方,可惜辦公樓的窗戶沒對著航線方向。平時出園區買個咖啡順帶走動一下,時不時會看到一次三到四架的殲20陸續起飛。可惜36011從去年12月26到現在這幾次飛行,都只是聽到聲音還沒機會區看到。唯一欣慰就是現在能聽出和20的起飛聲音區別,昨天第五飛的時候我猜是36011,幾分鐘後微博上證實確實是。
Escentric Molecules05 wrote:這樣的設計,座倉不在高點,飛行人員後半球視野等於0不需要後半球視野是中國對新戰機的新理解? 請多讀一點知識, 好嗎? 現代戰機, 靠(雷達,傳感器), (視距外戰爭), 人眼力 功能需求 下降.照你的說法 ? ?美軍F35 也一樣飛行人員後半球視野等於0所以, 在你的眼中, 美軍F35 也是轟炸機 ? ?美軍F35 飛行員 也看不到後方.美軍F35 飛行員 眼睛 往後看 ? ?能看到什麼鬼東西嗎 ?所以, 在你的眼中, 美軍 F35 也是轟炸機 ? ?
LU660104 wrote:Escent...(恕刪) 其實衹要多去關注一下老美NGAD這些年的發展脈絡和涉及美軍未來空中作戰理念的刊文。也不至於死死抱著老舊的純能量機動和視距狗鬥決勝理念去理解和臧否下代有人戰機。本來用舊世代標準理解新世代空中作戰平台就會牛頭不對馬嘴。每一代空中作戰平台,都有所在國空軍那個時期的作戰需求和國家技術能力所結合出來的獨有定義和體現。用戰後一二代機的起飛重量來對比,那麼F-16屬於重型機。用戰後一二代機的航程来对比,那么F-16属于超大航程的准戰役級平台。用戰後一二代機的作戰任務劃分來對比,那麼F-16完全可以算作能空戰的戰斗轟炸機。然而真到了F-16的時代會有人說F-16是超大航程的重型戰斗轟炸機麼?
Escentric Molecules05 wrote:飛行員回頭一看會是個進氣口並沒有改善 在人類實現電氣化和信息化以前的蒸汽時代,人們確實無法想象我和隔壁城市的某某某怎麼可能實現看見和聽見彼此的實時交談。還是寫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