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F+雄三 的攻艦方式 : 由陸基或空中預警機E-2K雷達發現敵艦1. IDF飛到一定距離(如150km)後放飛雄三飛彈, 由陸基雷達或預警機進行中段導引2 .飛到較近的距離(一般約60~100km)後, 飛機拉高後由機載雷達偵察到軍艦後放飛飛彈,飛機隨即降低高度並朝反方向離開(阿根廷擊沉英艦方法)3. IDF飛到一定距離(如150km)後放飛雄三飛彈, 由飛彈的慣性導航+GPS導引+彈頭尋標頭導引第3種方式是最易被干擾與造成飛彈脫靶(船會跑),第1及3的飛行員都相對安全,第2種的方式飛行員具一定被防空飛彈擊中的風險。必需說IDF+雄三的攻艦方式不是一款好的攻擊方式,一是IDF不是款夠優異的飛機(無AESA雷達與夠力的發動機),另外還都需要依靠陸基或預警機雷達來進行中段導引的工作。如果直接使用陸基雷達車+雄三發射車從陸上攻擊,加上台灣中央山脈的高度具機動雷達偵蒐的優勢,一般對海面的偵搜距離可到200km,其實已經對敵艦可直接構成相當的威嚇力。台灣未來如能購買到如AGM-158C、JSM或陸基NSM飛彈,其具匿蹤、被動多頻雷達+紅外成像尋標頭、智能搜索與變軌系統,輔助陸基雄三的超音速攻擊模式,基本上共軍的軍艦是無法靠近到200km。IDF+雄三 的攻艦方式就只是幫中科院的飛彈開發部門找些事情做吧了~對實質的戰力提升沒太大幫助~要幫科科院找題目做,怎麼不規劃如AGM-158C或NSM此類次世代匿蹤飛彈的研發呢? 即使花個8年10年的研發也值得~
chlin2525 wrote:IDF+雄三 的攻艦...(恕刪) 知道為什麼美國海軍擁有一堆飛機嗎?美國海軍的飛機多到被稱為世界上第二強的空軍,僅次於第一強的美國空軍,WHY?因為有戰機,無論是對空對海對陸都是一強大助力,現代戰場,有了制空權就贏了一半。而且戰機更是海上戰艦的天敵!戰機可安裝對艦飛彈,對艦飛彈射程基本上最少150公里起跳。戰艦可安裝對空飛彈,對空飛彈射程多數為未滿100公里,甚至未滿50公里,只有極少數可達100公里以上。光看數值就可以知道,戰機在遠處射完飛彈後就可以離開,根本不會落入戰艦對空範圍。看看這篇,台灣的「海劍二」中程防空飛彈為何這麼難研發?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12914世界各國海軍都發現,反艦飛彈的射程非常遠(初期型的SS-N-2就有40km),讓發射單位能遠在中程防空飛彈的射程外,就發射反艦飛彈(當時就預料反艦飛彈很快將會由飛機攜帶),結果中程防空飛彈要對付的頭號目標,明顯轉變成反艦飛彈。畢竟反艦飛彈比較大顆,可以裝載的燃料多,射程輕易就能超過中程防空飛彈,只有體型碩大的「長程」艦載防空飛彈,才「有可能」打到發射反艦飛彈的敵機。IDF+雄X......OK啦!
>>引用諸葛的圖,空射型細長比變大了,進氣口,尾舵,也不一樣的氣動外型,所以這是一枚重新設計的飛彈,從新設計當然能讓原本的重量變小了看起來很像是Kh-31:https://zh.wikipedia.org/zh-tw/Kh-31%E5%AF%BC%E5%BC%B9
055的船速最高超過30節(30海浬/小時)=55.6 公里/hr如果由陸基雷達搜到055後(第1組055座標位置)通報戰機起飛,如果此戰機仍只有獲得的第1組055座標位置,則由飛機起飛( 5分鐘)飛行至超音速速度與一定高度後(抓5分鐘時間)放飛雄三飛彈雄三飛行150公里的實際時間(約2~3馬赫,以均速2.5馬赫計算)約3分鐘所以如果只接收到第1組由陸基雷達偵搜到的055座標,此時055已經可以使用30節的速度航行約13分鐘,約距離原來座標約12公里的半徑(如船往反方向扇形方向駛離),此距離有一定機會造成脫靶,尋標頭一般偵測目標距離約在20公里內如果戰機起飛時間或飛行時間更久,則船隻將更偏離這第1組055座標位置~要減少脫靶機率,即當飛機空中放飛飛彈時可以接收到陸基雷達給的修正後的055座標(第2組055更新的座標位置),再由IDF給雄三座標或陸基雷達直接給雄三(這也是為何這幾年著重A射B導的作戰方式),則雄三飛彈獲得更新的座標後再飛行150公里的時間(以均速2.5馬赫計算)約3分鐘,055在這3分鐘預估約航行出2.8公里的半徑,此距離雄三的尋標頭基本可以準確鎖定~由上發現如果要從IDF發射雄三,仍然還是需使用到陸基雷達來發現目標及更新座標,IDF就只是一個類似飛彈發射車的載台罷了~另一個可以增加攻擊距離的方式就需使用到E-2K預警機(偵蒐與數據更新可以到400km)由IDF飛出距離台灣數百公里後放飛雄三,由E-2K預警機導引更新雄三再飛150km,理論上IDF掛上二枚雄三+副油箱應該作戰半徑約600~700km左右,所以這600+150=750km就是最遠可以偷襲到055 的最遠距離,而IDF和E-2K預警機基本上會暴露在相當的危險中,尤其戰時應該24小時解放軍的預警機都會在空中警戒,不論是掠海飛行的IDF或高空中的E-2K預警機應該都在數百公里外就被追蹤到了……. 。 除非海上的055只剩下孤艦航行,5架IDF搭配E-2K預警機有機會使用10枚空射雄三進行飽和攻擊並擊中055。如果是進行體系作戰,055+空警500+航母殲15( 或殲35)+殲20(或殲16)等等,則這IDF+雄三的組合,基本上像荊軻刺秦王一樣: 有去無回(還搭上E-2K)現在的驅逐艦上的電子干擾設備加防空飛彈要攔截像雄三這類超音速飛彈,並無太大難度,幾枚就想K掉對手高昂的驅逐艦隊似乎不現實~現在主流的反艦飛彈,已經不強調超音速飛行與主動雷達尋標器,而是使用亞音速飛行與被動多頻雷達+紅外成像,加上彈體型採匿蹤設計與匿蹤塗層,智能變軌與導引等………矛與盾的對抗,矛在進步(更何況雄三這矛已經是上世紀的設計),盾難道就不會進步?一句話 : IDF+縮小雄三飛彈還不如使用陸基發射車+雄三飛彈無飛機及機場問題、無需飛行員,直接陸基雷達數據更新導引~生存性和靈活性何者高? 不言而喻~
@shuling0909印度人宣稱,印巴空戰閃避了11枚aim-120並製成了臂章所以強調飛彈的不可逃逸區而不是射程,只要戰機在不可逃逸區外馬上調頭往後飛,閃避飛彈不困難雙方丟完BVR彈後當然是得進入狗戰了,當然某一方隨著調頭往後飛躲避完對方BVR彈後就放棄原本任務逃離戰場不打狗戰了那也是可以的躲避了11枚aim-120最少能證明f16機頭正對著su30mki,比較好奇的是,巴國躲過了幾發 su30mki發射的BVR彈?1彈未發,SU30mki就逃走那也太難看了
有16V後,fck-1地位越來越不明確原有技術上新的應用這種東西應該越多越好譬如雷霆二千火箭換個導引頭,劍一,劍二,再加一段推力火箭,弓三也掛上去,這樣頗能嚇唬人六月牛車 wrote:空射反艦飛彈...(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