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其實很簡單 歐美發動機的客戶其實不是只有政府(軍方為主)與飛機的製造公司
航空操作者(包含航空公司與GA民用航空) 這些才是發動機廠商的真正衣食父母
為何是20年 當然這是有根據的 當這幾年兩具WS-15終於可以一起裝在一架殲20上
這個時刻距離當年F-22的原型機裝著F119發動機試飛已經過了20年的時光了
以F119 這個五代機發動機為基礎發展成為後來的F135發動機 更不可能技術後退
有些對岸軍迷天真的認為F119的技術沒有精進(美國空軍不肯花錢)就真的沒進步?
實際上發動機廠商在這20年來的進步並不是放在軍用發動機當中而是民用發動機
絕大多數人很難相信目前最先進的發動機技術用在哪裡? 其實是民用而非軍用發動機
相較於軍用發動機 民用發動機所需的技術一點都不簡單 不管是耐高溫組件或發動機控制
許多民用發動機零件與軍用一模一樣 CFM56跟F110及CF34-8C跟F414 (件號不同不能用)
另外WS-15的推重比與性能指標與同一個狀態的F119也從來沒有真比較過-沒有公開資料
基本上大家都是推估偶爾有學術論文發表拿來引用 中美其實都在藏拙 如此而已
為何大陸發動機廠會在這個項目落後而追趕困難 因為歐美發動機廠商靠"民用"養"軍用"
相對軍用要靠一位國防部的大爺 民用的大爺太多了 民航界還有一個PMA附廠件的魔王
發動機廠商沒有在發動機技術精進 就是被人家超越而淘汰出局 就算只剩3家主要廠商
F119的技術最近雖然沒有精進 但P&W在20年來研發製造PW-1000發動機(RTF系列)
就算沒有五代機訂單 GE還是研發製造LEAP發動機並繼續X-102可變循環發動機研發
WS-15 與 WS-20目前就是搭到人家20年前的進度 如此而已 還有很大的空間需要追趕
目前大概相關的資料與時程如下
Pratt & Whitney #F35 F-135 Engine Core Upgrade:
7-10% thrust improvement
7-10% range improvement
Improved Thermal Performance
Enables full block-4 capability
2025 CDR
2029+ fleet deliveries
聽說F135有能力達到51000 lb --不是我講的 Warren Boley在他部落格講的
至於他是誰可以上網找一下 不過那是十幾年前的事情就當作沒有這件事吧
之前看到有這樣推力的軍用發動機--NK-25/NK-32 !!

傅老説F119推重比7,F135推重比6.7與5.6來源於美國空軍文件,可信度極高。他總結道,美發作為行業標桿很可能被渦扇15系列打破。
按上述推重比,F119與F135已經落後渦扇15整整一代了,可不是被打破了標桿?甚至比起渦扇10B也有所不如。

在空軍裝備領域,傅前哨大概是大陸最權威的軍論專家了。
百度百科:
傅前哨曾被评为空军先进科技工作者,空军优秀党员,全国优秀国防科普作家,其发明翼尖涡轮技术在第四届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上获中国专利局和贸易部联合颁发的金奖,并在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上获特别金奖和比利时王国交通部长大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