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Su27 J11 都30年要退了

看看俄烏戰場上, 那架戰機能撐什麼2000小時4000小時,

上去沒200小時就打下來啦, 飛行員救下來後再換一架新的就是,

就台灣的綠毛一天到晚吹什麼美國爸爸好持久, 真的打起來兩三下就打下來了.
到2060年還在服役的F35會變得跟2024年還在服役的F5一樣已經沒有太多實戰價值。

戰機平台的實際壽命是個各國標準不一的東西。
俄羅斯秉承蘇聯傳統,將前線戰鬥機作為一般消耗品,並不十分註重整體壽命。
但即便如此,到米格29的時代,俄國人還是應對新時期的戰場需求大幅提升了壽命指標。
而大航程蘇27在蘇俄的定位則是和米格29這類純前線戰機截然不同。

中國人接收Su27產線時,得益於自身幾十年工業積累和中西方蜜月期在歐美標準化作業上的吸收內化。很多俄國人做得不夠精細的東西反而是中國人做得更好些。

從90年代到如今21世紀第三個十年過半,中俄之間的製造工藝和管理水準差別已早非當年的態勢。

民用製造業的發展會反哺軍工業,小弟一直秉承這個觀點。

看看如今中俄兩國的側衛機。隨便找一張新款Su35的高清細節照,再對比一下新款殲16或者殲16D的高清細節照。工藝水准的差別一目了然。而這種差別從兩國製造的民品上就能看到類似的情況。

更不用提把GaN做成白菜價還實現了最快迭代的中國,給老殲11B和老殲10A做延壽改裝也能用上低成本AESA,而俄國人到現在還在給Su35裝PESA。




有些“思想鋼印”早該去除。比如“中製機絕對比俄製機更劣等”這種底層邏輯其實是“黃種人就是不如白人”的自我種族歧視。
mangchaocs

閣下還真喜歡追著小弟的回文留言。看來確實沒啥「被拒絕的自知之明」。

2025-01-17 23:31
Escentric Molecules05

來這又不止回你,看到好笑的才有發文的

2025-01-18 0:32
terrylaw wrote:
看看俄烏戰場上, 那...(恕刪)
這是受二戰俄軍狀況的影響,所以俄國的建軍思想跟西方美式完全不同,聽說蘇57造價非常便宜,比姦20便宜很多,中共要不要考慮跟俄爹多進點貨
terrylaw

水準低的綠毛只會姦姦姦, 1450拿得爽嗎?

2025-01-27 22:51
chengjer

綠毛就只會姦淫婦女啊,問問餅書就知道.

2025-01-28 1:07
Escentric Molecules05 wrote:
台灣idf,日本15j...(恕刪)






哥笑了

台灣人自己承認:

美國空軍發動機過去在使用時經常發生結構損壞問題,進而影響到發動機

之使用性、耐久性、維持成本及飛安等問題,因而訂定了一套標準-發動機結

構整合計畫(ENSIP:ENGINE STRUCTURAL INTEGRITY PROGRAM),以規範軍用發動

機在研發階段及服役階段應執行之管控機制(如下表1),空軍透過大資料分析

概念 ,並參考United States ,2002/2/15. “MIL-HDB K-1783B, DEPARTMENT OF

DEFENSE HANDBOOK:ENGINE STRUCTURAL INTEGRITY PROGRAM(ENSIP)”結

合ENSIP「發動機壽命及品質管制」的機制,針對服役發動機壽命及品質管制

工作進行管控,以確保發動機在機隊服役期間得以滿足任務遂行。
kenyeh99 wrote:
這是受二戰俄軍狀況的...(恕刪)


阿共看不上 不然早買了

電子裝備差 組裝爛
所以壽命短 用不久
這種產品 外表設計再好也用不了幾年 成了雞肋,投報差

吃透 嘴就刁了
oxxx wrote:
阿共看不上 不然早買...(恕刪)
姦20造價比f35還貴,開戰後多半也是消耗品,其實也不太符合中俄的建軍思想
kenyeh99 wrote:
姦20造價比f35還...(恕刪)


本來就是消耗品
姦20造價比f35還貴 這真的嗎?
把Bom表提供給美國來生產看看 要不要花中國10倍價格才能有

換個角度說
F35讓中國來生產,價格說不定能便宜超過一半

你再看看美軍年度預算 已經提高了之後
卻還是買不到 造不起 性能接近的產品,更別指望全面碾壓的新品種

怎麽玩啊
好圖狼

笑死.怎麼老有井蛙出來賣弄無知

2025-01-18 11:33
Escentric Molecules05

你忘了你是共產社會制,連土地都不准私有哪來什麼真正民用?譬如ai,ai系統要設關鍵字不准爬牆這要怎麽發展?整天來台灣吹牛打屁閒嗑牙還真以為你能自由發展了哩,呵

2025-01-18 13:48
研發階段和生產階段台灣也有參與?聽你在放屁

你貼的是啥,你懂嗎?

嘖嘖嘖



chrischenslayer wrote:
Escent...(恕刪)
有些人不理解什麼叫全產業鏈優勢和規模效應。

其實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右岸採購下來要50萬台幣的干擾槍,同規格的左岸1萬5人民幣一把,阿里巴巴和百度愛采購一大堆。有些人可能要說左岸的品質不行,但50萬台幣干擾槍的供應商公司自稱開發測試都在台灣,公司地址卻開在新北某果菜店二樓,你要說他的東西更先進可靠那你開心就好。



又比如公部門和私人用到安防的周防雷達,大多數國家采購價幾十萬美元,左岸做到了5萬人民幣一台還是相控陣的。最關鍵是別國很多公部門高價采購的最後輾轉也是左岸這些廠商貼牌貨……

民品和軍品因為規格的區別會有成本差異這不假。
但和軍品關聯行業的民品製造業越發達,最終成本就會被攤得越薄。
成本不只是體現在單一產品本身的直接製造成本,還有維持能製造這個產品的行業所需要的長期運作成本。
而只做軍品的話,有限的訂單要養活維持整個產業鏈運作的大量軟硬件、工程師、嫻熟的產業工人。
成本自然堆高。

這就是為什麼同樣是相對高收入的國家。日本造一條艦比美國同類艦要便宜很多。
畢竟日本當下還運營著全球排名第三的造船業規模,雖然份額已經跌破8%,但日本每年的造船業產訂單和交付能力仍舊是美國的幾十倍。足夠長期養活穩定規模的工程師和產業工人。

當下美國的軍工業就很類似當年蘇聯的軍工業。沒有二戰和冷戰前期那樣足夠的本土民品製造業反哺,單純靠軍隊需求來養活一整個行業,致使任何武器裝備的單一成本都變得很高。
同時甚至還有不如蘇聯的地方,那就是由於資本的天然屬性,任何子系統稍微久一點沒有訂單,對應的設計製造團隊沒錢發薪水就可能解散各尋出路,資本轉投別處,從而出現消失性商源問題。

至於說老美動輒被挖出兩千美元的咖啡加熱杯,9萬美元一袋實際價值90美元不到的航空襯套。對比老共4%利潤率這種小弟親身經曆過的涉軍訂單嚴格審計要求,那就更不用提。

說到這里想起最近就快要來臨的一個節點。
按照老美的定義,在2025年內,PLAN的巡洋艦數量將會歷史性的超過USN。原因是撥款37億美元對7艘提康德羅加進行延壽更新的項目,在其中4條花掉18億美元後仍然退役。另3條預計可以重新使用但也達不到計劃的延壽役期。而美國在2024年9月起就只剩下9艘提康,這幾條能夠繼續服役的時間也剩下不多。與此同時,PLAN的第九和第十條055舾裝工作已經進行大半,有可能在2025年之內刷號服役,屆時PLAN的巡洋艦數量將會超過美國。這是二戰之後首次有海軍在巡洋艦數量上超過美國。同時第十艘還遠不是PLAN055的結束,後續艦體已經陸續在船台和乾塢現身。 現在的老美要靠當年的造船能力再反超已經很困難。不過老美還有一招可用,就是學習當年提康從DDG直接改稱CG一樣,把伯克III或者未來的DDGX直接改稱CG,既保住了海軍官員體係編製(上校巡洋艦長),又保住了面子。

至於說為什麼提康德羅加花費天價卻未能實現延壽更新,老美自己的審計報告寫的很清楚,字字句句都在體現“關聯的民用產業空心化”帶來的問題和無奈。
而太平洋的另一邊,37億美元夠新造4艘055……

但是按照中國人的定義則根本沒這回事,因為055中國人自己叫驅逐艦,是老美非要把這叫做巡洋艦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就如同二戰的老美一樣,“有足夠完整和足夠龐大的製造業,就會有強大的軍工業”。
這就像新買的藍白拖一樣,買到脫膠脫腳的也只能臭幹一句,畢竟是便宜貨不是嗎?呵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