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前路迷茫——輕型(有人駕駛)戰鬥機的未來。

先說我沒看文章,我回答標題

將來輕型戰鬥機是有可能再現榮光的,

就跟手機發展史很像,古早的磚塊手機 > 進展到滑蓋微型手機 > 又為了讓螢幕大一點變智慧型手機

> 最終發展成了主機連結眼鏡,分開類型的手機

最終型態很類似於 " A射B導 " 概念

再加上材料科學的進步,相信戰機又會發展到越來越輕
mangchaocs
mangchaocs 樓主

miku840048 重的優點是航程/滯空時間也就是作戰半徑,容納更多更大子系統的空間,大型遠程彈藥的攜帶能力。所以即便到了NGAD/FA-XX時代,美國也還是有大量的人反對把重型NGAD改小。

2025-01-17 10:15
Escentric Molecules05

@miku840048 能輕當然要輕,但目前科技就這程度而已,你看有人都設計出三顆引擎來推的玩意兒了

2025-01-17 11:03
現在都是視距外作戰~ 輕型 重型 界分也很難定義吧

還是要看推力吧 你看f-35 像重型嗎 卻有著重型的作戰能力~一具單發發動機壓死幾個大國的飛機
輕型的機身 高推力比 ~ 隱身 應該是未來了.
Escentric Molecules05

美國海軍陸戰隊負責全球美國使館維安工作,要是f35b能早服役,當時就能把投奔美國使館的王立軍接走了 [^++^][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2025-01-16 21:23
miku840048

義大利不是有買? 簡單說能玩輕航母的國家通通都能買

2025-01-17 9:36
照樓主定義f16算輕型嗎
它重量只有su27一半

先不說輕型定義
重型戰機肯定不適合大型戰場
面對防空系統
飛高收視率滿滿
飛低一點就容易出事
只能打打區域民兵衝突
mangchaocs
mangchaocs 樓主

F-16體量比JAS39E還要大,F-16I型MTOW23噸,對比主題文那幾款15噸以下的算中型。另外重型的F-22當年就是為了歐洲前線大型戰場奪取空優準備的。沒制空權那一方的非隱身機才會收視率滿滿。

2025-01-17 7:39
Escentric Molecules05

@TONY1978 你都說小一半了還不算是輕型,你看這啥15噸分法是不是有問題?呵

2025-01-17 11:12
mangchaocs wrote:
其實人家自己...(恕刪)
如AT-3教練機以前有一個衍生的A-3攻擊機,也是加了APg66的雷達,要導引雄風飛彈,也可以對地攻擊但定位不是空優戰鬥機
Escentric Molecules05

80年代你的自有載台就只有at3,不裝在at3上裝哪去?

2025-01-16 21:31
雖說所謂輕型重型是個相對的說法,各國並沒有很統一的絕對標准。

但主題文所列舉的基本都是MTOW小於15噸的戰鬥機。

諸如F-16,米格29,殲10,以及歐洲的陣風/飆風和颱風/颶風這些MTOW在20噸上下的戰機。作為中型戰機來看待更合適。

其實看一下各家正在研發或者計劃研發的下代戰機也能看出端倪:

NGAD/FA-XX,在2023年中段以前,這一計劃的核心有人平臺都是比F-22還要大的重型機,而F-22的MTOW有整整37噸。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在2024年宣佈有人平台因為成本原因要縮小為單發單座的中輕型機,但諸如藍絲帶的專家成員很多都對此表示反對。當前NGAD處於暫停狀態,等川普政府和下一任空軍部長上任時,NGAD是否會繼續小型化還是回歸重型方案還未可知。

英/意/日 下一代戰機計劃GCAP:媒體根據當前披露的初步信息預估其MTOW超過30噸。

法/德/西 下一代戰機計劃FCAS:MTOW27.5噸。

土耳其KAAN:MTOW超過27噸。

韓國KF-21:MTOW25.6噸(後續迭代到內置彈艙版本MTOW可能進一步增大)。

印度AMCA計劃:MTOW超過25噸。
關於無人化的問題:

對於空戰機型而言,有人和無人遠不止是一個人類全裝重量幾十上百公斤那麼點區別。

從重量上講,有人意味著人+裝具+座椅+人機交互設備+同時滿足操作要求和結構強度要求的座艙結構+生命維持係統等等等等一系列設備。從大幾百公斤到過噸不等。並且這段尺寸也是無人機不需要考慮的。

從性能指標上講,有人意味著+9/-3G的過載力極限,不論機體結構設計和製造工藝如何先進,人作為整架飛機抗G力最脆弱的環節都會限製戰機本身的機動能力上限。大型動力航模的超機動很多在有人機就做不到,因為人無法承受……

從作戰定位上講,不論當下還是近未來,無人機脫離人類遠程操控獨立執行作戰的能力和可靠性仍然在測試階段。即便進度順利,在空戰尤其超視距空戰中需要的大量判斷決策交由AI決定這種前衛的做法,在可預見的近未來很可能不會被多數軍隊所接受。但在敵情明確目標清晰的視距內空戰/狗鬥,無人機自主作戰的風險要小的多得多。而這時候輕型機+無人機的雙重優勢更可能讓己方獲取戰場優勢。

相反,重型機在中美兩國的未來空中作戰體系想定中,都更接近戰術/戰役級空中作戰體系核心節點而非單打獨鬥的一架戰機。這也是目前為止雙方的驗證機或者方案都仍是有人機的重要原因。作為戰術體係的情報/指揮節點,關鍵的決策部分交給人而非AI,至少到目前還是中美兩軍的共識。同時遠程對空/對面彈藥的攜帶能力也要求更大的機體。 而此類高成本高價值的機體如果以當前和近未來的技術基礎改為無人機,反而可能限縮了平台能力的全面發揮。
現在的9g機動的講法是在次音速之下,所以機動力還是受限於速度,把速度放得更慢做出超過9g又如何?在雷達和飛彈看來你一樣還是次音速目標

狗戰講的是能量機動,在機動後保持不掉速,這個氣動外型和大推力比引擎比啥幾個g重要多了

又匿蹤氣動外型與強大機動能力氣動外型相違,裝上各種更好的戰場感知能力的裝備好來應付狗戰,更大的推力引擎好應付狗戰這都會堆高成本使無人機變成不可承受損失的航空器,那就失去意義了
shuling0909

不服?去跟最速4馬赫、紅外成像導引、矢量火箭發動機、最大過載60G的PL-10說去。[笑到噴淚]

2025-01-17 18:46
Escentric Molecules05

@shuling0909 你這問題提出的好,你的啥pl10 氣動外型作成戰機的模樣長出一個大翅膀還能做出個啥高g嗎?[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2025-01-17 21:28
mangchaocs wrote:輕型戰鬥機在未來航空大國的角力戰場已經沒有生存空間。

其實歷史就是不斷重演的. 二戰時期大和號是怎麼出場的?

還不是落後的大艦巨砲主義在預算審核大會. 用嘴砲打贏航空海戰派

要不是實戰一番兩瞪眼. 這些嘴砲會繼續嘴到他們子子孫孫繼續嘴
mangchaocs
mangchaocs 樓主

就跟走在空軍發展最前沿的國家已經提出OODA和穿透式制空兩代最前沿的空戰理念后,還抱著“能量機動”和“狗鬥決勝”不放一樣。 你跟他講加特林,他跟你講鐵布衫。

2025-01-17 23:29
TAI近日更新了KANN戰機的數據。目前只是土耳其語版本更新,英文版還是老數據。
TAI KAAN

MTOW從過去的60000磅——27噸
增加到76500磅——34.75噸

已經是四代和五代重型戰機的水準。


linalex3 wrote:
現在都是視距...(恕刪)
F35長得不像重型機,但是F35C的MTOW、燃油係數、作戰半徑完全就是側衛系列、F14D這個級別的重型機,事實上F35就是重型機。

不然肥電的名字怎麼來的?不要被直覺、視覺誤導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