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Ru wrote:
引用自聯合報2024...(恕刪)
實際上民用的多軸小無人機。
通訊鏈路的強度和抗干擾能力在軍用無線電訊號面前很脆弱。
小弟親身經歷過使用遠強於DJI和其他小消費機的雙頻鏈路(十公斤的地面端)聯線的十公斤六軸機,在天上飛過戰鬥機群的時候,直接因為斷鏈返航的事情。
godsped wrote:
飛彈優先擊沉目標 被選上坐這種船的解放軍 保證優先送死
愛把BBS當LINE群組發毫無營養的主題文。
所以有下面這樣的迷思也不奇怪:
1. 解放軍一定不會打先手,就算打先手,台軍這些飛彈載台一定可以在解放軍的多維度遠程攻擊下完好存活。
2. 解放軍一定不會等台軍的飛彈載台被基本消滅,而是一定會在台軍飛彈和載台充足並且都進入陣位的時候跟白癡一樣吧士兵送上船開到飛彈射程來送死。
其實我很想知道有這些迷思的朋友,玩電動的時候是不是必須靠金手指才能過關

PS: 補充一個迷思:
解放軍那群掌握了上千公里幾千公裡打擊能力的的火箭軍/空軍/海軍都是吃乾飯的。
一定會事先什麼都不做,而是眼睜睜看著所謂的“渡海船團”在台灣軍事體係完整情報通暢火力充足的時候開出去送死



這不是打電動要用金手指。
是直接上帝模式打電動

在看到討論對抗PLA的無人機戰法時,忍不住會提醒一下:
1. PLA空軍舉辦的“無人爭鋒”對抗賽在無人機軍事應用成為公眾熱門話題之前的2018年就開始了。和下面會提到的另一個比賽一樣,是軍隊內部各參賽隊和與之簽署合同的國營或民營研發生產單位一起參加的模擬實戰環境對抗賽。聚焦的主要課題有蜂群作戰、空中回收、無人加受油、有人機無人協同作戰、無人空戰等等……
2. PLA陸軍舉辦的“無形截擊”對抗賽同樣是2018年開始。這個比賽的主要焦點則是各種反無人機實戰化演練對抗。被用來演練反製手段的無人機有時候也不會是固定幾個型號的無人機,而是同樣作為參賽隊的部隊和簽約研發團隊,也就是說,假想敵一方也可能會在比賽中獲勝。
3. 更古早一點的,PLA遠程火箭炮所使用的上代偵查校射無人機ASN206,服役時間是1996年。那一年DJI創始人還在讀高中。
順便提一嘴:當前PLA對於無線電鏈路模式的無人機反製手段不論開發還是測試演練已經遠超過“充分”二字。但烏東戰場上最近比較出彩的光纖操控無人機確實是個暫時不好解決的威脅。至少在兩三年內光纖操控無人機可以作為一個對抗手段來研究,當然光纖的作用距離是個基本無解的問題,這局限了這類無人機的作戰距離只能是戰術級的。不過,有用的時間大概也就兩三年吧……
哦對了,光纖無人機,淘寶有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