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艦國造案】海鯤號曾爆「金馬桶」要價240萬 海軍精算能力遭疑
【潛艦國造案】主系統裝備仰賴商購 防中國打壓埋重大變數
綜合一下朱明的三篇報導,個人的看法如下:
@裝備洛馬主導
1、保證量產期程內不會斷貨,風險洛馬扛,不會有建造到一半斷料停工的情形
2、不會有次級替代品或者商規軍用 (原型艦可能部分會採用的做法)
3、洛馬過水該賺的會賺,單價較高,台船及設備代理商大概只能喝湯,或者跟本啥都沒有
4、洛馬預留未來可能升級的費用及通膨預估
@裝備台船主導
1、量產期間不保證不會斷貨,風險台船(台灣)自己扛,可能會有建造到一半斷料停工的情形
2、台船可能會用到次級替代品或者商規軍用 (比照原型艦的做法)
3、跟原型艦一樣,洛馬只能賺類比該艦的比例,台船及設備代理商應該可以大口咬肉,但是單價或許低些?(實際不明)
4、台船無能力預估未來升級的費用,對國外廠商通膨預估準確度不會比洛馬精準
所以,話說回來,哪個方式比較好呢?這個消息又是怎麼放出來的呢?

最後想說的是,「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量產IDS並不符合藍白 (尤其是藍) 的政治正確,在國會朝小野大的情況下,不管採用哪個方式,量產預算會通過的機率很低,除非藍白願意自打臉,所以雙方勢力不要再吵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