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這篇 國造潛艦海鯤號泊港測試 首度窺船體全貌 提到:「依台船公司發布測試作業項次規劃表,27日上午8時至上午10時30分,執行第1階段浮塢拖帶,內容為浮塢載運至2號碼頭浮船航道,地點為4號碼頭。第2階段為浮船離墩,時間從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1時30分,內容為浮塢檢查與人員定位、浮塢下沉完成浮船、移除部分邊墩及中心墩,地點在2號碼頭。第3階段為拖帶進塢,時間從1時30分至2時30分,作業內容為拖帶入塢,地點為台船小塢。」所以,最快明天就可以看到「海鯤號」入水浮船了
海鯤號排水孔高低蹤錯,而不是呈現一定規律排列,這點讓人充滿了好奇。劍龍級淚滴型單雙殼混合型壓力殼,從排水孔的排列很清楚看得出來。可是海鯤號卻不是這樣,雖然也是單雙殼混合型壓力殼,但是,船舯單殼段似乎縮小了一些,這樣子主壓力艙的空間不就變小了,這樣的配置是有什麼原因呢?補充說明:花了一些時間思考,終於想通了,跟劍龍級只有中央單殼部位是較大的壓力殼不同,海鯤號中間船段是一個大的平行舯壓力殼,比較類似蒼龍級平行船舯的做法,但是,台船把這段船舯壓力殼分成三段來做,中間為單殼,兩邊為雙殼,所以才會造成排水孔兩邊高(雙殼),中間低(單殼)的情況。劍龍級壓力殼,中央單殼為直徑最大的壓力殼,其餘雙殼段逐漸縮小蒼龍級壓力殼,船舯平行段為單殼,頭尾為較小直徑雙殼設計,海鯤號把船舯平行段(紅色部分)分成三段來做,如果是這樣,海鯤號就不能算是淚滴型壓力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