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陽掌 wrote:
以前的義務役陸海空都有,分發靠抽籤,部隊性質不同不一定要下基地受測
要說以前的義務役.役期要2年甚至3年
就算所分發的部隊性質是不用下基地.那也不是一年就能讓你退伍
畢竟就算沒下基地
也有勤務業務要負責.也要付出時間培養本質學能累積經驗....而既然是服現役.一旦爆發戰爭的話.就能直接投入作戰
如今希望義務役要[在本土下基地]!
但反正一年就是一年能期待多少?有多少人有此機會?又能學到多少?
你如果是個企業主.遇到只想待一年的員工
你願意付出多少資源及心力去培訓? 肯定覺得付出太多是不符成本效益的投資
軍方一樣資源有限一樣有成本觀念
自然是役期越短.越沒機會得到教育訓練....只求不出事平安退伍就好
這就是現實世界
自己若不是能付出相當時間.就難獲得人家的重視
lsaeddy wrote:
[守備]!這就是最基...(恕刪)
別傻了 真要一支能戰的部隊 沒有2年以上役期根本不能用...
問題是年輕勞力現在也同時是台灣經濟力的根源
一年只剩13~14萬新生兒的 台灣具備服長役的條件嗎?
備戰你不知道哪天要打 但台灣的經濟你每天要過 能夠讓台灣把人力資源投入在軍隊?
這道理就像共匪養了一千架戰機 認為也要去養一千架PK一樣
還沒開戰就把你台灣拖死了....

烏克蘭的部隊固然可以在3~4個月成型 但一來那是以陸軍為主的戰場
二來烏軍以戰養戰 有大量戰場老兵可以帶著新兵進入狀況
(請記得 烏克蘭2014年後就不斷與俄羅斯在烏東幹架 不缺有經驗的幹部)
台灣部隊幾十年沒幹過仗 沒幹過仗的部隊經驗或戰力不足直接兵敗如山倒 才是常態
(當然 這也可能發生在對岸匪軍身上...

然而台灣的狀況跟烏克蘭不一樣 守住台灣的關鍵不是靠幾個月上場的步槍兵
或是半生不熟的野戰兵 而是海空阻絕要做到
不然共匪不是俄羅斯 它擁有至少十倍以上各式韭菜兵
只要能不斷把人力物力送上台灣 就算匪軍素質就跟國軍一樣 甚至更爛
用堆屍體都可以讓台灣完蛋

想想當年古寧頭戰役 國軍獲勝的關鍵 就是匪軍的登陸艇與徵用漁船 在擱淺損失及國軍海空炸射下
無法載運增援上來 最後匪軍被關門打狗消滅
否則就算消滅這萬把人 匪將葉飛若能繼續把部隊送上金門 什麼胡鏈 白團 青年師指揮優良
以匪軍當時的人力物資絕對優勢 金門絕對不可能守住...
守住台灣 陸軍的重要任務 就是要精銳能戰 海空阻絕擋不住
陸軍怎掙扎都不會管用 除非台灣敢像烏克蘭/俄羅斯一樣玩每天上百人傷亡的堆屍體
這以目前台灣的民心士氣 絕--對--不--可--能
但如果海空阻絕有做到該有程度 (例如年初美軍兵推) 匪軍登陸部隊大半被消滅 但仍能部份有效登陸
陸軍的責任就是要用最快速度 把登陸的匪軍消滅 或將其圈禁在橋頭堡內 無法向內陸推進
最最糟的狀況 打不贏也跑給共匪追(但不能自己嚴重潰退 或損失過重)
如此 等到美日介入把共匪海上補給線切斷 台灣就是勝利的一方



這種戰局 兵精遠比兵多有用 所以美國一方面要台灣動員義務兵補足部隊不足的人力
一方面他們也想為台灣訓練幾支能戰的部隊 就像烏軍能夠打退精銳的俄羅斯VDV特種部隊一樣
赴美訓練的部隊 就是希望能夠應付匪軍精銳的突襲 如烏軍一樣 本土防禦有重裝與後勤優勢
重武器趕到機場 俄軍突襲部隊再精銳能戰 也沒戲唱了....
然而台灣卻不可能跟烏克蘭一樣 跟匪軍在地面作戰長期對峙 這需要大量陸軍撐場 及承受大量傷亡覺悟
這種事不會發生 烏克蘭跟俄羅斯至今損失都已經超過5萬甚至十幾萬了
然而...
你看看美軍兵推 國軍傷亡就是3500人 地面部隊扣掉海空傷亡 可能連3千人都沒有
這就是現在台灣的民心士氣能支撐的程度...

不要把台灣的義務兵想得太偉大 他們只是動員來補充軍隊打砸或二線任務的兵力...
除非黃埔軍官團自己有素質上的絕對提升 又或台灣一般百姓面對戰爭有夠高的覺悟
否則一年 兩年兵 嚴格來說都是充數及當業務兵的作用而已....
但至少由俄烏戰爭經驗 我們可以知道 野戰防空及反甲飛彈重要性 這也是美國重點軍援台灣項目
絕大多數陸軍 未來最好都要能使用這些武器 (精不精就另回事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