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差6倍,壩體兩邊的水位高度差5倍。
卡霍夫卡水壩的蓄水總量達到三峽大壩的45%,但這個水量依靠的是巨大的蓄水區面積,而三峽大壩的蓄水量則是依靠5倍的蓄水高度差和小得多的蓄水區面積來實現,壩體抗載荷能力比卡霍夫卡大壩是數量級的優勢。
新卡霍夫卡大壩兩邊都是平原,本身不具備地質地形上對壩體加強的作用(而三峽的兩側與江邊兩側的山體結合),因為水位高度差比較小(12~13公尺左右),壩體底部寬度也不需要比壩頂多很多(三峽壩底寬度120多公尺是壩頂3倍),也不需要很巨大的混凝土澆築量(三峽混凝土澆築量2700萬噸、整個壩體重量估計在4100萬噸)。
如果把新卡霍夫卡大壩比喻成象山,那麼三峽比喻成七星山就差不多。
另外根據這一年多來的各路戰報,雙方本身就在這一戰略地點的爭奪上有較長時間的交火,而且在俄軍控制後烏軍一段時間裡也沒有完全停止火力打擊。這樣一座大壩雖然排不上號,但畢竟也是幾十公尺的寬度和高度,相當於一堵巨大的混凝土厚墻,想要直接靠幾枚普通武器一次性炸開決口非常困難。不排除是搞內埋火藥做了類似工程爆破的手法。只不過目前還是資訊戰的羅生門中,和北溪一樣,還要很久才會真相大白。
當然這些其實都不重要,畢竟按照某專家幾年前的講法,兩枚飛彈就可以炸毀三峽大壩。
估計是攻克了N2炸彈技術。

防空?
在這邊的宇宙裡土共沒有防空能力。

編外摸金校尉,野生洛陽鏟師。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