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zh.wikipedia.org/zh-tw/ZTD-05%E5%85%A9%E6%A3%B2%E7%AA%81%E6%93%8A%E8%BB%8A
https://www.newton.com.tw/wiki/ZTD-05%E5%85%A9%E6%A3%B2%E7%AA%81%E6%93%8A%E8%BB%8A/946881
還有2000米距離垂直穿深接近500毫米水平版本
在車體尾部加裝了可通過液壓升降回縮的後部擋水調節板,既可供平時載員上下車時的防護踏板使用,也可以在該車海上航行時,起到水翼調節車體俯仰平衡的作用。而在正常的陸地作戰時,收回的後調節板還能起到後部裝甲防護的作用。這種車體前後的防浪板再加上車體兩側打開的側裙板,就活像一隻展開翅膀的甲殼蟲,可以使得整個車體和水的接觸面積大大增加,既增加了該型車在航渡中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還能使得大口徑武器如輕型坦克上的105mm火炮具有了在航渡過程中隨時可以開火而不致翻沉的特效。
https://www.newton.com.tw/wiki/ZTD-05%E5%85%A9%E6%A3%B2%E7%AA%81%E6%93%8A%E8%BB%8A/946881
我能爆你 你也能爆我 且面對05式較為先進的射控系統
M60很可能會小虧....

不過現實是:
我國防衛戰的想定 陸軍不是拿來跟大量匪軍戰車打坦克大決戰的...
如果仗打到這種程度 表示海空軍及反登陸火力阻絕力量失效
那麼台灣已經沒有什麼資源再打大規模地面戰事了...
我們只問一句: 台灣人打算在被源源不斷的匪軍破門進來後 打一場比烏克蘭還血腥的焦土戰?
有這個覺悟嗎? 這的確不是不可能成功 但要送多少命?
簡單說 國軍的地面部隊對抗匪軍 只能"倚多為勝" 因為現在要強化 時間及資源上都不可能...
別說2027 2030 就算到2040這麼遙遠的未來 國軍能否跟上美軍水平 或至少有他們6~7成能耐 都要打大問號
回到M60問題 前陣子討論"換心" 我就說國軍並非真想最快讓M60升級 而是讓它"堪用"
因為M60要升級到這世代戰車水平 要價幾乎不少於買一輛M1 且還是有部份不及...
但M60的引擎 在我服役約20年前
都已經維持得不很理想了(當年裝校教勤營 我們受訓時 常有要出4輛車 只來2~3輛的事 因為動不了)
再經過這20年"摧殘" 狀況可能更好嗎? 沒爛掉都偷笑了...

M60是可以魔改一翻 換新引擎 火砲射控 和反應裝甲.. 使其戰力很接近M1
問題是台灣不存在精銳的戰車兵 短期內也練不起來 你這麼魔改消耗資源 有意義嗎?
砲兵的問題也一樣 台灣的千輛戰車與500輛以上各式火砲 理論上都有更新必要
但這是大手筆 不是小數字 台灣的資源就那麼有限 怎可能又要海空軍及反登陸有效阻敵
又要養一支比英國還多的野戰軍?
"合理的"M60任務 就是倚多欺少 用多數甚至倍數的火力 去對付共匪少量的登陸裝甲武力
其實真的很難對付的 也就是主戰車 如8,9系列的...
之下像05式 甚至更舊的 及大量裝甲車 105mm火砲都能勝任...
且我們也別認為M60或CM11會去"單挑" 95式 台灣幾千枚反甲飛彈不是買假的...
佔住地利及裝甲掩護 對付匪軍"有限的"MBT/輕戰車絕對夠用... 即便沒有M1也能抗衡...
更別說大量襲擾的小規模匪軍 最多就是跟著甲車到處流竄 或空降部隊...
戰車"處理"這些對手更是完敗...



(對付不了是你很爛 你很垃圾 重甲重砲還打不贏人家 怪不了別人)
如果是大量匪軍跟MBT呢? 這就抱歉了 陸軍野戰部隊力量不足以抗衡 凶多吉少...
如果有人要把責任丟給陸軍
我是陸軍高層 就會指著海空軍的鼻子狗X他們一番:
你們海空軍的責任 就是不要讓大量匪軍上陸來橫行 如果辦不到 請你們裁掉大部份兵力
留下偵察及平日巡邏的程度就夠 戰爭到時你們就龜著吧...

把經費轉給我陸軍 來重建整個步戰砲體系 補充陸航隊及野戰防空火力... 幫你們打贏這該死的戰爭...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