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2000-3000噸艦的路線是對的,這些艦承平時期護漁、巡邏、對峙時用,面對中共這種量級的對手,無論是艦的數量質量都是台灣再怎麼砸錢也無法比擬,而那樣做只會耗光自己的國防資源,而且發展大型艦的話一開戰馬上就是重點目標,反艦導彈飽和攻擊是一定有的,存活時間不會太久,台灣應該把資源放在車載型反艦、防空飛彈,全台道路密布可四處移動,飛彈打完馬上可躲入掩蔽物,就算被攻擊了也損失不大,一艘200多億的大型艦都不知可建多少車載型了,加上戰時可徵用民間拖車,不怕沒車可用,以俄烏戰爭的前例,美國或日本可能會私下給台灣敵軍軍艦座標,台灣只要集結車輛,算好時間在不同方向發射飛彈,讓飛彈在同一時間攻擊敵艦,就能達到飽和攻擊效果。
海軍自從關字號除役之後,就一直缺2000噸級的艦種,執行經濟海域內巡護任務。然後由5、600噸級的飛彈艇,硬頂上2000噸級艦艇的任務。在艦長歷練上,600噸級直上4000噸級,中間少了2000噸級主官歷練的資格和機會!有了2000噸級艦,以後600噸級艦只要在可見陸地的距離巡護就好,不用再跑到外海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