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共匪做不到的...
美軍的兵推目的是找出自己軍隊的弱點 進行改進 資源不足則跟元老院討經費
共匪的兵推 則是用來做內外宣的 沒有失敗過 因為"不正確"
共匪的"嘴砲兵推" 永遠是第一天或幾天就把台灣海空軍掃光並取得制空權
用這種不可思議的基本條件 來做推演
然而 就口國解放軍而言 目前為止 只要推到美國介入 就沒戲了...
因為口國解放軍不是小粉紅 很清楚不可能擊沉美國幾艘船 老美會放你干休
擊沉雷根號不是不可能 甚至重創第七艦隊也有機會 (然而除非用核彈 否則匪軍自己也會損失慘重)
但這種結果必然導致美國會用剩下7成的海空戰力全力反擊
險勝但損失沉重的匪軍 還能應付下來的美軍反撲?
解放軍根本不可能應付美國海空力量全力反擊... 匪軍的現在海空作戰體系
幾乎都是這十來年才軟硬體到位 又毫無作戰經驗 如何能對抗美軍數量 技術 體系上的優勢?
所以下場一定是己方失敗作終

再來講到台灣
我一直認定共匪攻打新竹以北的成功機會比較高
主要可攻擊方式就是竹桃灘頭及淡水出海口 台北港 桃園機場等
守住的關鍵在 幾個戰術或運輸要點控制 如湖口台地 林口台地 關渡橋等等...
但也因如此 台灣在這個區域的守備力量也是最強的 且地形條件最好
台北盆地本身就有利防守 對外通路幾乎全靠橋粱
且再怎說都是台灣行政中樞所在.... 沒有其他地方比這區在政治上更重要..
但若不選此區 最可能進行大規模登陸的 應該就剩台南安平港周遭海岸線了...
其實再南一點的屏東也有大範圍海灘能夠進行登陸
南區登陸 成功"上陸"的機率是比北部還高的 但問題是 由此區開始"北伐"
基本上已經斷絕了速戰速決可能... 理由是 台灣的地形被東西向河流切割
南北交通依賴很多陸橋才能通行 這些橋在戰時守方很容易堵住或炸毀
一旦被破壞 匪軍在戰時 根本不可快速修復或重架一條新橋...
越過河流對履帶車而言是可能 但對戰車/甲砲車以外的輪型車 如糧食彈藥補給車 油罐車...
這些想要跟著戰車通到彼岸....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bbvvccjojotv wrote:
光是這段話,美軍就不(恕刪)
他這個兵推,是認為共軍侵台,為了拒止美日軍援會先開第一槍,像珍珠港事變一樣偷襲美國的第七艦隊跟第一島鏈上眾多美、日基地,所以才會造成前三個禮拜美日軍隊損失慘重的結果。如果是雙方擺好陣勢一對一硬幹的話,當然美軍是快速橫掃共軍毫無懸念,照這兵推人家前三個禮拜因為偷襲一開局就先損失慘重了,之後再來調兵遣將都能夠打贏共軍,如果雙方都事先準備好一對一硬幹美軍那有會輸的道理。美軍在第一島鏈駐軍不管是輜重或兵力分布都是為了足以壓制共軍這個目的,不先動手偷襲重創美日軍隊,共軍根本連一開始成功登陸都辦不到,那來美軍損失慘重這種問題。
共軍都開第一槍,藉偷襲造成美日軍重大損失,中美日直接對幹,這已經不是美國會不會出手幫台灣的問題,而是美國會不會因為遭共軍偷襲損失慘重就鼻子摸摸算了?那我想只要看看珍珠港事變,日本拒止美軍太平洋艦隊後發生了什麼事,答案就很清楚。
YC_Jiang wrote:
老美在軍推的假設 (恕刪)
我之前已經提過我的看法,共軍侵台是奪島戰,勝負的關鍵並不在島上守軍的防禦安排,而是攻守雙方誰能夠絕對掌握台灣四週的制空及制海權。共軍攻台要能成功,唯一機會就是趁第七艦隊主力在港的機會發動偷襲,想辦法把它消滅,並且同步用導彈襲擊重創美日在第一島鏈的基地,拒止美軍後才有辦法掌握台灣四周的制空制海權,然後接著搶灘登陸攻占台灣主要的港口、機場後,源源不絕把後續的大部隊、重裝備及輜重運來,用優勢兵力火力推平國軍的防守。
這次媒體發布兵推的描述,大致上看來共軍就是朝這個方向來安排,一開局先重創美日軍後,趕快派兵登陸台灣。只是後續兵推的結果是即使共軍在前三週能消滅第七艦隊主力重創第一島鏈的美日軍,但在美軍調兵遣將後共軍導彈消耗殆盡,沒能力繼續拒止美軍,換共軍艦隊大量被美軍消滅,丟掉台灣四周的制空及制海權後,登島的解放軍沒了後續增援及輜重被國軍甕中捉鱉,全軍覆沒,美軍這邊慘勝。
從這次兵推可以看得出來,攻台戰爭打的根本不是雙方陸軍有多少人、搶奪多少陣地或防線,而是台灣四周的大型海空軍決戰,只要共軍無法絕對掌控台灣四周的制空制海權,那攻台就是死路一條。反之,如果共軍真能達到成功拒止美軍,掌握台灣四周制空制海權,那國軍即使再多的防線跟準備,把全島要塞化武裝到牙齒,最後也只不過是重演第二個沖繩或硫磺島,難逃遭源源不絕共軍推平的命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