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IDF 系列的氣動減速 ?

天衣神水 wrote:
到目前為止,找到的機種都是朝下,只有F22、F-35是跟IDF一樣襟副翼朝上,其他的再找找中......

F-CK-1 F-22 F-35 ..... 這其中有什麼關聯 ???

剛在看 F-35A 在瑞士山谷中的 Meiringen 基地降落.....
( 以前查過全球各基地, 花東縱谷地形很類似 Meiringen ... )

跟 F-CK-1 相同的 氣動減速 模式 ..... 襟副翼 朝上.

天衣神水

莊爺這鏡頭比較清楚....[拇指向上]

2022-05-16 16:22
莊孝爺 wrote:
剛在看 F-35A 在瑞士山谷中的 Meiringen 基地降落.....
( 以前查過全球各基地, 花東縱谷地形很類似 Meiringen ... )
跟 F-CK-1 相同的 氣動減速 模式 ..... 襟副翼 朝上.

到處是感測器加上飛行控制軟體,襟副翼的動作應是自動調控。鼻輪觸地時轉為朝上,減速後轉為朝下。
莊孝爺
莊孝爺 樓主

減速階段完成後, 設定解除, 滑回停機坪....

2022-05-16 16:51
JAS 39, 鴨式前水平翼構型 .....

襟副翼 朝上...... 除了正面空氣阻力, 前後翼都是下壓分力.

莊孝爺 wrote:
參考 :
當然, 有減速傘的話是最好的.
F-16 的 襟副翼 是 朝下.

用減速傘的話是最差。
美F35 採用特殊陶瓷煞車盤,降落可踩煞車。
中共嫌特殊陶瓷煞車盤太貴,且仿製效果差,
殲 20至今降落是用減速傘。
時速300 400煞車 無什密 ,
超跑,F1賽車不都上300 400,
誰用減速傘。
莊孝爺
莊孝爺 樓主

戰時跑道被攻擊, 可用的跑道變短時, 短距降落 就很重要了.

2022-05-16 17:55
愛。回。家

你好像沒看過D2埼玉的影片?

2022-05-16 18:30
莊孝爺 wrote:
JAS 39, 鴨式前水平翼構型 .....
襟副翼 朝上...... 除了正面空氣阻力, 前後翼都是下壓分力.

看來前置翼構型要翹一下機頭才會沉


看了一下國外說法,flap打開是為了獲得浮力,讓失速空速更低,降落時可以用更慢的速度,降落角更為陡降。

這和F-CK-1常常有掛載有關係嗎。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莊孝爺
莊孝爺 樓主

FLAP 下垂, 升力增加, 阻力也增加.

2022-05-17 2:34
莊孝爺 wrote:
F-CK-1 F-22 F-35 ..... 這其中有什麼關聯 ???


報告莊爺,我的看法是這樣,向上或者向下的風壓可以分解成 「向後方的阻力」+「向下壓力」 (或向上升力),所以在減速阻力這方向兩者差異不大,差別在於施加於輪胎的壓力,飛機的胎壓必需維持在一定的範圍內去維持煞車系統的效率,所以依機型和起落架的設計不同,在降落時產生襟副翼向上或向下各有不同,勇鷹和IDF雖然佈局、氣動類似,但是總重、煞車系統、輪胎型式已經不同,所以降落時襟副翼產生不同的方向來控制最佳的輪胎壓力。
天衣神水 wrote:
我的看法是這樣,向上或者向下的風壓可以分解成 「向後方的阻力」+「向下壓力」 (或向上升力),所以在減速阻力這方向兩者差異不大,差別在於施加於輪胎的壓力,飛機的胎壓必需維持在一定的範圍內去維持煞車系統的效率,所以依機型和起落架的設計不同,在降落時產生襟副翼向上或向下各有不同,勇鷹和IDF雖然佈局、氣動類似,但是總重、煞車系統、輪胎型式已經不同,所以降落時襟副翼產生不同的方向來控制最佳的輪胎壓力。

較早期的戰鬥機, 降落後的 氣動力減速 , 襟副翼或襟翼 一般是朝下的.
例如 F-4 F-104 F-5 F-15 F-16 F-18....

較近代的, 則是 朝上, 例如 F-22 F-35 JAS-39 .....

比較用同一方式的 F-22 F-35 JAS-39, F-CK-1 算是最老的, 最先使用的.

T-5 跟 F-CK-1 起落架系統 是一樣的, 差別在 T-5輪距寬一點點, T-5 重量較輕.
問題在這裡 :
較輕的 T-5, 襟副翼朝下產生向上的升力, 則輪胎與地面的磨擦力 (抓地力) 較小.
較重的 F-CK-1 襟副翼朝上產生向下的負升力, 則輪胎與地面的磨擦力 (抓地力) 較大.
但是, 這氣動減速階段, 輪煞 還沒開始使用......
等速度更慢之後, 氣動力的影響慢慢降低, 升力及下壓力對胎壓影響也越來越小.
當換輪煞來進行最終的減速, 這時候, 胎壓似乎也不成問題. 變成了煞車盤磨擦力大小, 煞車零件溫度高低之差別. 用膝蓋想也知道, 較輕的 T-5 煞車溫度比 F-CK-1低些.

繞了一圈, 又回到氣動力減速....
較輕的 阻力略大一點點的 T-5, 如果用相同的氣動減速會比 F-CK-1 要好.
為何 一個朝下 一個朝上

所以, 在查到其他新一代機 ( F-22 F-35 JAS-39 ) 的 襟副翼朝上 氣動減速方式後.
襟副翼 朝上與朝下, 對氣動力減速的差別為是什麼 ?

傷腦筋......... 再喝一杯.
highlander2013

猜想兩者都可 副翼朝下 重量往前輪壓; 副翼朝上 重量往後面壓 後面起落架有兩輪且較強壯 煞車性能就較好 煞車距離較短 比較不會過熱?

2022-05-17 7:39
莊孝爺
莊孝爺 樓主

剛觸地時速度還很快, 進行 氣動力減速 時, 還沒用到輪煞.

2022-05-17 12:37
莊孝爺 wrote:
繞了一圈, 又回到氣動力減速....
較輕的 阻力略大一點點的 T-5, 如果用相同的氣動減速會比 F-CK-1 要好.
為何 一個朝下 一個朝上

所以, 在查到其他新一代機 ( F-22 F-35 JAS-39 ) 的 襟副翼朝上 氣動減速方式後.
襟副翼 朝上與朝下, 對氣動力減速的差別為是什麼 ?


如果下壓力的改變刹車效率不是重點的話,在空氣動力仍然有效的速度下,那這顆腦袋只剩下兩種思考的方向:

1、襟副翼後方擾流低壓帶的拖曳力和安全的影響

2、也是安全性方面,現在戰機的升心中心和重力中心並不在同一個位置,通常升力中心較為前方,而起落架的位置是以重力中心來設計,在機翼氣動仍然存在時,這時翼面升力的變化會不會影響到起落架重量分配的穩定性?漢翔曾表示,「勇鷹」為了不讓學員太刺激,把升力中心向重力中心偏移了一些,讓戰機穩定一點,是不是因為這樣才改變落地時襟副翼的方向,如果較新的戰機都是像IDF一樣向上,是不是這些機種的升力中心都比以往的機種更向前一些?

以上是我的猜測,但是這方面的資料找不太到,不好確認是不是這樣。
天衣神水 wrote:
1、襟副翼後方擾流低壓帶的拖曳力和安全的影響

2、也是安全性方面,現在戰機的升心中心和重力中心並不在同一個位置,通常升力中心較為前方,而起落架的位置是以重力中心來設計,在機翼氣動仍然存在時,這時翼面升力的變化會不會影響到起落架重量分配的穩定性?漢翔曾表示,「勇鷹」為了不讓學員太刺激,把升力中心向重力中心偏移了一些,讓戰機穩定一點,是不是因為這樣才改變落地時襟副翼的方向,如果較新的戰機都是像IDF一樣向上,是不是這些機種的升力中心都比以往的機種更向前一些?

1.
這個 可能 應該 有關係....

主翼 與 水平尾翼 的位置關聯
襟副翼下垂減速後, 後方的水平尾會埋沒於擾流中, 水平尾的減速效率可能降低一些.
就像降落傘吃不到氣流, 張不開....

抓一張鼻輪 剛觸地前 的各舵面角度 ( 借用起飛姿態, 除了減速板沒開, 其他相同 ) :


襟副翼朝上, 後方的水平尾充分曝露在正面氣流中, 氣動減速效率較好.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