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ie2020 wrote:
我是老共的話,我會組之30組200-220人的陸戰隊攻擊連隊(兩個連的兵力),不到七千人的兵力,搭乘漁船對台灣全部海岸線30處不同地方登陸攻擊,當作佯攻,台灣勢必需要把很多部隊派往這30處登陸地點掃蕩,就變成海岸邊的鄉鎮騷擾作戰,也對少數幾個重要的地方進行較大規模的偷襲,比方說台北市的淡水河,台中港,花蓮機場,高雄旗津馬頭。這種作戰會讓整個台灣陸軍全部行動起來,拖住至少2-4萬陸軍部隊的兵力
查理兄 今天講得比較實在 難得用解放軍的想法來考慮怎麼打台灣
不談政治與經濟 解放軍攻台 就兩大關鍵
最重要的是針對援軍的拒止作戰(AA/AD) 還有實際登島作戰的策略
拒止講得很多那是對美國/日本介入的對抗作戰 會不會發生這裡不講
實際登島作戰很現實 就跟烏克蘭這一次很像 大家支援前線但不參戰
解放軍雖然絕口不提怎麼打台灣 但一些小粉紅其實早有暗示與明示
解放台灣作戰初期 不用等不會太久 開戰幾個小時就會發起小股部隊登岸
至於怎麼來 漁船只是其中之一 快艇滲透 橡皮艇突入 這是用海面過來
至於從空中過來 運輸機 直升機垂降 甚至自動旋翼機都有可能
幾百個小組殺過來或許被打掉一些 但順利進入台灣的就會執行重要任務
首先就是斬首 從烏克蘭經驗看起來不簡單 誰知道 解放軍或許可以辦到
另外就是尋找重要目標攻擊 運飛彈的卡車可是重中之重 這些車應該都被監控
大概躲在哪裡 這些突擊隊應該都有譜 基本上不要認為這些人對台灣陌生
說不定 這些人就是你/妳的同學 這些部隊也不是用東風猛士或裝甲車來行動
就是摩托車 來去無蹤 這些部隊的目標是除去機動飛彈車/自走跑/多管火箭
一旦盡可能除去台灣守軍的這些重要裝備後 躲在後方的兩棲登陸部隊才出發
當然正規兩棲登陸艦隊還是會有落網之魚的飛彈進行攻擊 但威脅相較會差很多
Charlie2020 wrote:
我很早前想過這個,一(恕刪)
關於小部隊特種作戰,我想國防部應該都有相關的研究討論,很久以前在民間就有在講。軍方的文章我都有看過幾次。
特種作戰進入台灣,可能有貨輪、貨櫃、民航機、貨機、小船,應該說舉凡各種交通工具都可能。
但是最終應該還是要回歸到一個重點,就是後續部隊與補給的進入。
敵軍佔領港口,機場,是最重要的目的,然後才能讓後續的部隊利用載具進入。港口尤其是很危險的,一次進來的噸位可是數十萬噸。
特種作戰很難防衛。但是被包餃子也很容易全滅。兩岸交流非常頻繁,所以要軍方全面防範幾乎不可能。分散防衛的話意義也不大。
也只能說,該做的繼續加強。至於台灣怎麼做的細節,我想可以參考先進國家。這些都有實務上的操作。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一定是對的,因為台灣是要打太平洋海戰,不是打沖繩登陸戰。當你有昂貴的戰術性武器,你可以打偷襲珍珠港、可以打中途島海戰,讓中國可能還沒靠近台灣就宣告侵略失敗。就算中國挺過這關,也表示戰爭已經進行很久,盟國外援也有充足時間準備,台灣也還有本島這個不沉的航空母艦,光是在台灣海峽的飛彈戰,又可以打個好久。因此數量有限的昂貴戰術性武器,會幫台灣的國防縱深增加可觀的時間與空間,中國不打掉這些,就不可能進行下一階段的作戰。
然後上千公里的射程,不一定代表是打中國內陸,更大的意義是在台灣東岸太平洋,只要海面上還有台灣的軍力,就能越過中央山脈,伏擊抗靠近台灣海峽的中國船團,並且防不勝防,跟陸基打擊形成多重火力保障。
許多人被不對稱戰力給迷惑了,以為靠不對稱戰力與全民皆兵可以贏得戰爭,但這是違反戰爭基本原則的想法。
對稱戰力是指一個國家依照其量體與國力,所建立的軍事強度,也就是常規兵力。戰力對稱於國家的國力,國力越強,自然可以輾壓其他弱小的國家。以前的不對稱戰力因為科技不發達,只能在想像中因為某一人或小部分武力,靠主角加持、天賦神力或者極強的運氣、地形天候幫忙,而以少數戰力擊敗強勢的一方,比如斯巴達300壯士。但放諸人類歷史,這樣少數獲勝的比率實在太小,因此可以列入史詩,卻無法當成戰略上的常態與原則。
就算到了20世紀,人類的武器進步到可以使用核彈,天上飛機、水上船艦、手上飛彈,但要以少數兵力+科技武器扭轉局勢,沒有對稱戰力支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就算你用了核彈也一樣,因為對方在承受打擊之後,會以更強的對稱戰力來摧毀你。除非你是恐怖份子,只打算破壞,而不是想贏得戰爭。
以台灣為例,對稱戰力是指常規的三軍軍力,雖然被媒體幾十年的催眠,說中國戰力已經遠超過台灣,所以只要打對稱戰力,台灣就必輸無疑。但事實上,常規軍力是最難被抵銷的,只要你踏實的建構訓練與投資預算,尤其是海空軍,都會展現在你攻擊防禦的韌性之上。台灣擁有22艘一級艦,300多架的IDF、F-16、幻象2000戰鬥機,1000輛主力戰車,藉由日常操演、執行任務所累積的能量,都是任何想攻擊台灣的國家要優先考慮的因素。換句話說,對稱戰力可以提高一個國家的國防深度,讓你有更多時間空間去打擊敵方的進攻能量,爭取不對稱戰力發揮的機會。
再以烏克蘭當對比,如果2022俄羅斯發動侵略戰爭之前,烏克蘭的對稱戰力接近台灣,那戰況會是怎樣發展?烏克蘭2012軍力,陸軍600多輛主力戰車,空軍80多架戰鬥機,海軍1艘巡防艦、1艘護衛艦、13艘巡邏艦。如果把台灣戰力移過去,因為烏克蘭是陸地國家,把台灣海軍陸軍規模對調一下,變成陸軍2000輛主力戰車,空軍300架戰鬥機,海軍4艘巡防艦、4艘護衛艦、12艘巡邏艦、60艘飛彈快艇,外加愛國者防空飛彈、陸基魚叉反艦飛彈、海馬斯地對地火箭,這樣俄羅斯想打烏克蘭,要準備多少兵力?這次俄羅斯只動員19萬人,要是如同台灣的強度,俄羅斯要怎樣打?
首先要搶奪空優,俄羅斯一在邊境演習,烏克蘭2000輛主戰車就在邊境戒備,海馬斯火箭在後方進行發射準備。空軍後撤西部防止被導彈攻擊機場,愛國者飛彈營在重點進行防空警戒。海軍巡防艦、護衛艦從黑海海岸出港,亞述海則由巡邏艦出動,飛彈快艇在港口待命,岸邊都有陸基魚叉發射車準備接收戰管資訊,打擊100公里內的敵方船艦。
這種陣仗擺出來,俄羅斯至少要準備兩三倍以上的進攻兵力,不然就是期待烏克蘭總統是馬英九或韓國瑜,只想和平統一不想抵抗。對稱戰力會逼俄羅斯得動用更長的時間去準備可戰之兵,4000輛主力戰車、600架戰鬥機、神盾艦等20艘以上,也許才可以清掉烏克蘭的常規國防力量,而且還要祈禱自己的軍力沒有耗損太多,不然這邊打完,也無力繼續進攻烏克蘭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這時不對稱戰力就會是關鍵,在對稱戰力的掩護下,單兵標槍、刺針可以幫2000輛主力戰車提供更大的支援,並且反擊俄羅斯野戰空中武力的制壓。陸基魚叉+飛彈快艇可以掩護海軍艦艇後撤,以及攻擊想要到灘岸港口登陸佔領的俄羅斯兩棲兵力。同時海馬斯對俄羅斯邊境集結的部隊進行打擊,延遲後勤補給的進度。說到底,普丁會進攻烏克蘭,就是預想烏克蘭不堪一擊,會馬上投降,所以北京冬奧一結束就動手。而習近平不敢打台灣,就是預想台灣的對稱戰力很難消滅,沒打個一年半載,不太可能靠導彈洗地就讓蔡英文認輸。
如果把台灣換成烏克蘭軍力去防守,又會是怎樣?台灣本島面積3.6萬平方公里,因為是海島國家,我們把周邊100公里海域都列入作戰範圍,那就是約20萬平方公里。陸軍600輛主力戰車,空軍100架戰鬥機,海軍1艘巡防艦、1艘護衛艦、13艘巡邏艦,習近平看到這種規模,一定半夜笑醒,準備隨時讓台灣回歸中國懷抱。因為缺乏對稱戰力,台灣軍方只能退守台灣本島,無法在100公里外就以常規兵力對抗。這時候就算美國幫台灣運送再多不對稱戰力的武器,中國可以輕鬆到達台灣沿岸100公里,靠神盾艦保護網讓反艦飛彈無法發揮作用,航母在後方以空中武力打擊台灣雷達防空系統,甚至連攻擊機場、港口都可以省略,直接消耗掉台灣100架戰鬥機、10幾艘軍艦的能量後,進行空降、機降作戰,再使用機場碼頭快速運補兵力登島作戰。等到中國在台灣北中南建立灘頭與港口、機場據點,大量兵力安然地搭乘大型貨船、飛機抵達,再以海空軍力封鎖台灣東岸,阻止美國繼續運補支援,接下來就是比228更慘烈的屠城與清鄉,徹底抹除中華民國的歷史痕跡,完成中國共產黨的統一大業。

拜科技進步所賜,不對稱戰力可以普及化,不用天生神力,只要訓練足夠,就能以最小的投資,換得更大的殺傷力。但更大的問題是,他的使用性被強烈侷限,標槍、刺針都要近距離肉搏戰才會用上,平時沒有其他功能。陸基魚叉、海馬斯、飛彈快艇受限於發射地、船體大小,也只能在全面開戰下發揮功能。一旦使用不對稱戰力當成主戰力,沒有更大運用彈性,那就是你對手的最大福音,反正你能打到的地方就是那些。
海洋其實是最好的海空軍戰場,相較於陸地的複雜多變,海洋的最大變數是氣候以及廣大面積,以及從海底進行的立體攻擊。烏克蘭所在的黑海跟亞述海,先天缺乏潛艇運用的空間,連巡防艦以上的投資也顯得無法施展。但是台灣是海島,放著大好的海洋優勢不用,就如同二戰前美國放任日本艦隊偷襲珍珠港一樣,難道要等中途島戰役再來反轉,還是直接被當沖繩登陸,決一死戰?這樣你就知道為何國民黨跟馬英九要死命阻擋台灣獲得潛艦,因為一旦水下戰力提升,中國艦隊光要搞反潛作戰就得再投下鉅資。台灣已經知道中國想搞偷襲珍珠港,所以要準備的是直接中途島海戰反擊+逆襲珍珠港,弄掉中國艦隊,斷了中國登陸台灣的終極統一美夢。不對稱戰力對台灣最大幫助不是打陸地戰,而是海戰,藉由各方資訊更精準的扭轉中國海上戰力的優勢,進而抵銷中國空陸戰力與台灣的落差。美國發展中的無人艦艇、無人機,更是未來台灣海戰的重要戰力,只要有對抗中國1/3海空軍力的本事,中國就很難為了吃下台灣,放棄其他國土的防禦力。
戰爭是人類最強大的智慧結晶,因為要拚生死,求生存,才會激發最大的潛能與拚勁,你放棄了戰爭,就是把自己丟到任人宰割的砧板上。過去國民黨蔣介石政權佔領台灣,就是不想被共產黨當肉切,所以洗腦台灣人是中國人,要幫他反攻中國去打仗,台灣人只要當兵,由國民黨當官,阻止台灣人熟悉軍事,排擠優秀的台灣人才得到軍事能力與觀念,讓更多1949移民台灣的中國人及其族裔獲得軍職的保障,好維持蔣家政權代代相承。這個狀況,結果就是都2020年代了,還有一堆中華民國退役將領去跪中,聽共產黨訓話,然後覺得反共的蔣介石是神主牌,也不會覺得精神錯亂。70年了,把敵人當祖宗,把敵國當祖國,然後只想用不對稱戰力抵擋一下就好,反正不要打贏,就可以回歸祖國天下一統了。
烏克蘭血淋淋的教訓,就算你們是親兄弟,如果你不強,吃掉你也是自然的事,尤其是獨裁共產國家。你有看過美國要併吞加拿大或墨西哥?歐盟要你放棄自己的國家講別國的話?是北約東擴,還是天下大同,四海歸心,好的制度當然大家都會去靠攏,壞的爛的當然避之唯恐不及啊。
台灣戰力是要用來打甚麼的?如果是海空戰,那長期型募兵才有辦法操縱複雜的高科技兵器,去搶奪台灣海峽的海空權。如果你是想打陸戰,就需要一大堆拿步槍的阿兵哥去面對面互射,那徵兵制才OK。以前蔣介石想要反攻中國,所以需要一大堆陸軍去登陸中國,現在台灣要防衛國家,海空戰才是重點戰力。
二戰前的日本可以發動太平洋戰爭,偷襲珍珠港、進軍東南亞,日本帝國海軍是最重要的關鍵,加上航空母艦的空中戰力,才有可能達成。反推台灣防衛最重要的武力,就是打擊中國海軍的手段,只要能重創中國艦隊,只靠彈道飛彈火箭、空軍,中國是無法踏入台灣海峽的,就如同二戰時的德國想打敗英國一樣。

用這張台海地圖展示,青色虛線是100公里作戰半徑,黃色圓圈是200公里作戰半徑,兩者之間就是台灣陸基防空、反艦飛彈的外圍獵殺區。100公里內則是近岸防衛區,如果中國海空軍力進入,多重交叉火力的獵殺率會大幅提高。
金門馬祖是前哨,警戒使用就好,哨戒半徑大約100公里,只要金馬的通訊被完全中斷、民航海空運被中國封鎖(包括小三通),就可以視為對台灣開戰。因為金馬島嶼太小,不適合放重要、威力大、數量多的攻擊性武器,但可以為台灣本島防衛爭取反應時間,馬祖是北台灣的前哨,金門是澎湖的前哨。
東沙遠離台灣本土防衛圈,不須重兵防守,是跟金馬一樣的警戒前哨。中國如果只想打局部戰爭,台灣能夠全力反擊的能力就很重要,跟823砲戰不一樣,現在上百公里射程的反艦、防空飛彈滿天飛,如果東沙被佔領,台灣可以用海空火力投射到東沙周圍,擊落、擊沉中國軍機軍艦,中國就要賭自己能不能忍住,真的只打區域戰爭,而不反擊台灣本島戰力。
澎湖往西可支援金門東岸,又是台灣中南部的第一層防衛圈,絕對是台灣海峽的防衛重點,中國不打下來很難作戰,先打澎湖又會被台灣本島火力掩蓋。如果中國沒有把澎湖無力化或佔領,那中國侵台艦隊船團勢必只能從上海、廣州出發,如果集結在福建沿海,就是損失慘重的選擇。
而從上海、廣州出發的中國東海、南海,甚至是北海艦隊,就是台灣本島防衛的兩條重要戰線,一是東北尖閣群島周圍,二是西南巴士海峽通道。這是台灣海空軍延伸戰力的重點,如果被中國海空軍突破,則要斷其後路讓他跑不回去。台灣海空軍的戰略優先,就是狙擊通過這兩條航道的中國船團與航空器,蔡英文上任後的重要軍力建構,除了本島防衛之外,就是強化海空軍對這兩條生死線的攻擊能力。
至於你說中國可以繞更遠,從日本沖繩以北、或是從南海繞過菲律賓,到達太平洋包夾台灣東岸。當然可以,但是這兩條路線的補給困難,中國在太平洋沒有補給點,真的跑出來很容易彈盡援絕,不管要原路或是從巴士海峽、宮古海峽回中國都是高風險。而且要夠大的船團才有足夠支持力,那就更容易被各國掌握,日本、美國、菲律賓會比台灣更緊張,早早就上國際新聞頭條,衝擊全球股市。如果船團縮小想掩蓋航跡,那就會戰力不足、難以維持長時間作戰,更容易被台灣反擊、切斷後路。最後是這樣的演習轉作戰,偷襲的機會太小,只要中國有兩個以上船團,包含航空母艦突出第一島鏈,都是開戰前的超大預告。
如此龐大的作戰資源集結,可是比俄羅斯從陸路入侵烏克蘭之前動員的,必須大上幾十倍。中國海上侵台戰線大概有5條,上海往沖繩以北進攻台灣東岸,上海直攻台灣北部,福建進攻台灣西岸,廣州往東進攻台灣南部,海南島往南海繞過菲律賓進攻台灣東岸。
真要開戰,中國至少要有中間3條路線,一起開幹就是超大預算。而且戰損消耗會非常可怕,飛機、船艦、導彈又都是補給很慢的高科技產品,一次慘敗,沒有5年10年就無法補上人力跟裝備缺口。以台灣海峽的兩國海空戰力密度來說,沒打個半年,兩邊軍力都不會被削減到無法反擊的地步。而防守的一方,更可以等對手兵力突出到海峽中線才下手,只想靠導彈、火箭轟炸就讓對方投降,除非是國民黨、馬英九、韓國瑜或柯文哲當選總統,才有可能吧。
陸軍的後備動員能力是基本,大家重視軍事訓練絕對是好事,剩下的就是對戰略概念的建立。中國發動對台侵略後,台灣動員的前幾個月就是反制中國各種滲透與破壞、小部隊空降偷襲、暗殺政治人物,同時全力保護海空戰力,等待中國軍力進入台灣周邊的獵殺區。看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只想到台灣人馬上就要用標槍、刺針打中國的坦克、飛機,那可是要等很後面很後面,才有機會遇到。
PS1:從中國發動戰爭前的動員方式,可以回推中國的戰略目的。
1.只以導彈、火箭攻擊台灣,空軍、海軍都沒有動員。作戰難度低、最容易偷襲。
類似823砲戰的政治威嚇,協助親中政黨當選(通常是反效果),或是讓親中總統妥協,簽署和平協議、一國兩制。這個選項軍事風險低,但政治風險高,反正就是消耗彈藥,中國自己的人員裝備損失很少,可是連動國際社會反彈的機率跟太陽一樣大,尤其在看到烏克蘭的處境之後。
2.導彈火箭+空軍,海軍沒有登陸動員。作戰難度中等、可以偷襲。
823砲戰的強化版,嘗試消滅台灣海空戰力,如果成功奪取台灣海峽制空制海權,可逼迫台灣投降或者簽約,或是下一步動員海陸軍,準備登陸台灣。風險是萬一空戰被反打一波,等同直接敗戰。或者台灣擴大戰線反擊中國東南沿海的軍力,中國就陷入不打丟面子,打了要丟裡子的兩難。
3.導彈火箭+空軍+海軍登陸船團。作戰難度超高、無法偷襲,得耗盡國力拚到底。
完整的太平洋戰爭模式,不管是日本偷襲珍珠港,或是美國反攻日本的同等級作戰動員。不是諾曼地登陸的原因,當時的德國已沒有海上威脅性,空軍也衰弱,只能在陸地上接戰,這與台灣還保有完整海空戰力,以及第一島鏈國家與美國的協助牽制可能,完全不可同等而語。
PS2:一但台海全面開戰,台灣海峽、台灣東岸200公里內都會是戰區,整個亞洲空運、航運路線都要大調整,要不飛中國內陸,不然就要飛到太平洋,東南亞往北美路線整個會大繞路大耗油,如果要炒作油價,就可以這樣玩。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