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站以來看了很多影片,結論是炮的差異不大。 不管烏克蘭跟俄羅斯的輪甲車誰新誰舊,只要輪甲車彼此被打中一樣都是貫穿, 甚至t72戰車 背面和側面被輪甲一直開火打到 也會穿孔。 所以那個泡本身 威力很足夠差異不大。
這一點雲豹跟btr-4沒有差別。 真的要比較差異點,不如說射控系統的規格,或者車體結構跟水陸兩用之類的。
烏克蘭btr4 成名的原因,還包含這是他們自傲的「國產貨」,當初經濟不太好的條件下,仍決定捨棄俄系成份很高的BTR-3(BTR80/82),烏克蘭大概內部也是吵成一團,直到BTR4、4E、4M、4MV陸續出產,然後在第一次烏克蘭戰爭大放異采。
事實上新聞流出影片都還是早期的BTR車型,尤其是馬烏里波爾那個把4E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方。早期型4E的電子槍塔版本,開槍的時侯畫面會晃動、太近距離的時侯電子準心跟實際準心有固定偏差。
我覺得最可惜的一點,是烏克蘭曾經願意低價授權其他國家生產,像東南亞的緬甸(?)只花了幾百萬美金就拿到這麼成熟的一個產品授權,如果中華民國台灣有拿到授權就好了。
BTR4幾種構型(有近岸防衛功能)
電子槍塔+5公里電子視野+5~7公里反裝甲飛彈




指揮車

槍塔展示
BTR-3車型
3也是相當成熟車種,車身外觀跟俄國車種較接近,第一次烏俄戰爭後憤而改成4的外觀,功能很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