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向後退 wrote:這錢只是花在重點零件(恕刪) 根據韓國鬥山重集團由零開始、用六年時間開發出號稱比航空引擎更高難度,自製率93%的燃氣渦輪引擎DGT6-300H S1 ,花了1兆韓元 (約台幣234億),依此大概都掂量到將來台灣開發戰機中重型噴射式引擎的預算,在第一階段案完成後,引擎的原型機大概在何時出現。而1998-2006年間、開發雄風2E用SW渦輪扇引擎的經驗肯定有用的。
rockliang wrote:軍備局107年起就以「織女星」計畫為名編列10餘億元自行研發戰機所需發動機,期程至112年為止(恕刪) 你這個資料是錯的。或者說只是其中一部分預算關於分配給軍備局製作的零件。中科院整個發動機預算已經公開說過是88億,其他系統什麼東西的10幾億,總和100多億,至於為什麼10億跑去軍備局,可能部分零組件。前幾天不是才開了一棟樓,說過2024才會初期研發案結束嗎,中期研發期程必須再耗費10年,屆時才會決定是否建案開發下一代戰機。同樣的東西又開了一篇。+++++++++++++++++++++++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長張忠誠15日證實,中科院進行下一代戰機研發案,目前有兩個研發案正在進行,分別是整體設計及發動機製造,預計民國113年結案,目前進度都很正常。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15日邀請國防部長邱國正就「國軍軍事教育制度提升與人員素質精進作法」為題進行報告,並備質詢。民進黨立委蔡適應質詢時指出,退輔會主委馮世寬在2016年國防部長任內,曾經說過要研發新式戰鬥機,詢問五年來有何進度。張忠誠表示,中科院為了研發下一代戰機,目前有兩個研發案正在進行,包括整體設計以及發動機製造,目前進度都很正常。蔡適應追問,此兩項研發案何時可以結案。張忠誠說明,發動機製造的部分預計在民國2024年結案;整體設計部分同樣在2024年結案,目前進度都很正常。蔡適應再問,國防部為此編列多少預算。張忠誠說,中科院在發動機製造編列預算約新台幣88億元;整體設計則編列預算約新台幣17億元,還包括24項關鍵技術,目前進度也屬正常。
去年立院新聞就出來了,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9757發動機製造的第一階段研發案,預計民國113年結案、預算約新台幣88億元,目前進度超前........光第一階段就88億了(不知道後面還有幾個階段,也不知後面還要投入多少),至於10餘億元? 可能只是該計畫的初期規畫吧!10餘億不是整個發動機的研發費用。https://news.m.pchome.com.tw/politics/yimedia/20220207/index-64419032027115297001.html新聞上關於織女星計畫的說法,第一階段是先以IDF用的TFE1042當作原始範本,來強化出一個新的原型發動機。第二階段是把這原型發動機的推力向上提升到2萬磅。但這裡有個問題,第一階段是為了做出新的原型發動機,因為是把TFE1042當公版來強化設計,所以其尺寸應該跟TFE1042大小差不多,都算小型發動機。但第二階段說要提升到到2萬磅(F414水準),老實說要到2萬磅不可能是小型發動機,所以很有可能在第二階段時該原型發動機會被放大外加提升以達到2萬磅的推力,但也不排除在第一階段就直接強化跟著放大。(這部分是猜測,不確定真實狀況是如何)
rukawa1 wrote: 第二階段說要提升到到2萬磅(F414水準),老實說要到2萬磅不可能是小型發動機(恕刪) 我記得去年蔡委員受訪的說法2萬磅好像是指兩顆,可能就是維基上F125XX的水準,1顆1萬磅左右的推力,加後燃器可達1.6萬磅,兩顆總推力2萬磅,加後燃可達3萬磅以上,這樣總推力就比F16V大了。
BUCK wrote:這樣啊....我還沒(恕刪) 合理啦,發動機給個幾千億都還要靠謎樣的盟友稍微給力。現在不到百億,估計大概是流體模擬軟體稍微架構出來跑跑,最多最多,可能用現在的東西1400度,弄出樣品而已。10億真的是開玩笑,連這幾年的薪水我看都支付不起,開什麼玩笑。+++++++++++++++我看這個下一代戰機會變成月經樓,時不時有人跑來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