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雄鷙專案】雄三空射型反艦飛彈研製5年拼戰備成IDF戰機制海利器

維基百科裡寫到
漢翔各年度F-CK-1A/B/C/D戰機交機數量
1992年4架
1993年6架
1994年24架
1995年24架
1996年12架
1997年16架
1998年24架
1999年21架
量產機總計131架
單座103架
雙座28架
2016年2架(F-CK-1C/D原型機移交)

現在算,最年輕的 IDF 有 23 歲了,最好的都 30 歲了。
五年後? 該有新世代的飛機來逐步接替 IDF 戰機了吧?
小客5509

勤儉建軍, 稅收並沒有大幅增加並多分給國防下, 這些國產貨還得操到35-40年至少, 不過確實大約5年後應該要有新國產戰機原型機出台, 只是國防部報給立委稱下一代機種2032出台, 全部換完+10年

2022-01-25 11:35
>>最年輕的 IDF 有 23 歲了,最好的都 30 歲了。

那兩架為翔昇計畫全新量產的IDF,現在機齡幾年了?
MBUSA

維基裡的訊息,2006年,第一架「翔昇機」試飛成功,2007年3月27日,F-CK-1C/D型戰鬥機正式公開,並命名為「雄鷹號戰機」。。。一直到 2016 年撥交。機齡約 15~16 歲的國高中生了。

2022-01-25 13:29
牛奶伯 wrote:
上報 + 朱明, 你認真了.

F-2 = 放大版的F-16, 掛ASM-3都顯得碩大無比了.


不要這麼說嘛,仔細檢視一下朱明,確實他也矇到不少料。

ASM-3射程200公里,看它大大一顆,有6米長,因為用了固態衝壓和「側滾-轉彎」飛控技術,少了結構呆重,重量只有940公斤。

如果空射版雄三射程目標是120公里,又要IDF掛得上去,採用這種技術實現的可能性比較高。


小客5509 wrote:
只是射程縮到120公里比原雄三還短30km這樣好嗎? 除非這120公里僅是初估作為零初速下有效射程,


空軍撥了88億的研發經費比「訊聯系統」67億高出不少,只用來研發一顆彈有點大小眼,如果是多了支持中科院發展新科技的話還說得過去,而且,新技術可以用在很多地方。
ASMP

迅聯專案如果是現在建案,肯定能要到超過百億元的預算。

2022-01-25 12:57
JasonStock wrote:
這個真的蠻瞎的!空射(恕刪)

我會覺得或許這是第一步嘗試
之後若整合到可以在簡易跑道上起降的無人機或許是個不錯的方案
變成一次起飛後可以待命12小時隨叫隨有的ASM.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應該可以學F16V構改, 油漆塗一塗!
天衣神水 wrote:
不要這麼說嘛,仔細檢(恕刪)


120km空射雄三射程真的太少, ASM-3空射版150-200公里射程都被自衛隊嫌短而加碼開發增程型

IDF本身腿短, 緊急攔截航程僅有130KM半徑不掛副油箱的全武, 照這空射雄三要掛二顆, 考量運動性不受限太多, 了不起僅能在機腹加掛275加侖副油箱一只可以的話, 延伸航程概算頂多飛到快400公里半徑, 勉強可遘到東沙附近一帶敵船艦

只是要發揮空射雄三群體威力, 要就得出動較陸射或艦射(一載具四發)要多即二架IDF才可能有相同效果, 這實益覺得似乎不高
天衣神水 wrote:
【雄鷙專案】雄三空射型反艦飛彈研製5年拼戰備成IDF戰機制海利器

小客5509 wrote:
120km空射雄三射程真的太少, ASM-3空射版150-200公里射程都被自衛隊嫌短而加碼開發增程型


200公里對台灣已經很用夠,日本海岸線長度和島嶼距離都較長且遠,需求不能類比,連增程版ASM-3ER 射程400公里都考慮要放棄,改用超亞燃雙衝壓的極音速方案,以發展新科技為優先。
假使真有此專案,射程跟構型與重量等在這邊要細談討論都還太早

空射先天就有載台帶來的高度跟初始空速優勢,同體型重量者在高高彈道下的最大射程遠超過從地/海面零初速零高度能達到的距離,即使是只論全程推力的射程也是一樣

就當是媒體給了個傳聞,然後現階段設定目標有個概觀即可
gprs19 wrote:
應該可以學F16V構改, 油漆塗一塗!


油漆塗一塗就能拿錢這招人民解放軍最厲害,誰都比不過
1969

[拇指向上][拇指向上]

2022-01-25 22:33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