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從車重 來看 ,美國出售 給台灣M1A2T坦克,幾可確定是M1A2C的無貧鈾裝甲外銷版

miku840048 wrote:
是說......沒有(恕刪)

國防部今公告和成再獲30機砲甲車外掛複合裝甲大單
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5167458
主動防禦系統....美國還在實驗階段,也還沒進入服役狀態
況且是臺軍伏擊共軍的局勢,被各種武器集火的是共軍兩棲裝甲車,而不是m1a2
eclair_lave

這種外掛的2級裝甲要改不是啥問題,負載餘裕與懸吊壽命夠的話隨時都能改掛新套件,看日後軍方有沒有錢.要不要提升級需求而已,像現有的量產CM3X系側面二級裝甲也是只掛最低限度的鋼板裝甲省錢

2021-12-15 12:14
ASRAAM

30mm這等級連很多MBT也只有正臉有辦法,側面後面也是會被貫穿的,您對只是幫步兵檔破片機槍的輕巧APC是不是有什麼奇怪的期待啊?

2021-12-15 14:08
軍盲敬問!

當今世上的戰車都是柴油引擎嗎?

有沒有發展出油電或純電引擎

可以減少排煙及低噪音量增加隱蔽性
eclair_lave

除了啟動或瞬間大油門有時候會噴些煙外,一般發動中可見煙並不多,行進中的履帶噪音反而較明顯

2021-12-15 10:59
trooper62

3Q

2021-12-15 18:46
trooper62 wrote:
軍盲敬問!當今世上的(恕刪)

> 當今世上的戰車都是柴油引擎嗎?
主流是柴油引擎(省油不易燃)或燃氣渦輪機(大出力)

> 有沒有發展出油電或純電引擎
> 可以減少排煙及低音量增加隱蔽性
現代戰車有蓄電池與APU已經是很基本的了,隱蔽狀態下可以不用開主引擎只啟動小APU或依賴儲存的電力運作.
純電動力的話續航力太短了,現在還沒有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miku840048 wrote:
我們的戰車真的有主動防禦系統那不成亞洲第一了??


希望中科院在這方面能有著墨

裝甲車輛的主動防禦越來越重要, 尤其是輕便的攻頂反坦導彈越來越普及,是戰車必然面對的天敵。
當今世上的戰車都是柴油引擎嗎?
有沒有發展出油電或純電引擎


二戰期間就發展出油電戰車
例如德國象式重驅逐戰車
美國也研製出 T23 戰車
生產了兩百多輛 但因軍方保守心態 沒送上戰場
trooper62

德國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國家,相傳希特勒沒死躲在南極!?

2021-12-15 13:47
ASRAAM

但德國的WW2油電戰車常一用力催下去就起火了...

2021-12-15 14:10
所以呢, 土共就打得爆嗎?
ASRAAM wrote:
此外也有些紀錄蘇聯人會在車底下或飛機底下升火
不先把發動機烤暖根本無法發動....(恕刪)

寒冷天候下滑油粘滯度(viscosity)高,甚至可能會結凍。發動機啟動前必須先使滑油粘滯度降低方能達成基本潤滑效用。

寒冷天候下降低滑油粘滯度有多種方式:

• 將燃油以小比例混入滑油直接降低其粘滯度,發動機啟動溫度升高後,燃油即揮發。

• 將發動機加上覆罩,以電熱或燃燒煤油、汽油等方式製造熱空氣灌入發動機室內加溫。這是最普遍的作法。




• 將滑油抽取至室內存放以維持較高溫度,起飛前再灌注;或以加熱器將滑油直接加熱至工作溫度再灌注,如日本帝國海軍伊四百型潛水艦搭載的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作業方式。

• 將發動機加上覆罩,於底部燃燒汽油直接加熱發動機室。這是在低於-30oC的酷寒天候下,滑油或發動機機件可能已結凍的應急作法。

發動機啟動後仍須持續熱機,使滑油與發動機各部位達到工作溫度,才能避免機件損壞、發揮最佳效能。發動機熱機時間可能在十五分鐘以上,但可與飛行員簡報、檢視、登機準備等飛行前準備作業同步進行。
ASRAAM wrote:
印象是發生在冬季的東(恕刪)


古德林回憶錄
在土拉時是華氏-8度 (~-20度)
連燃料 潤滑油都結凍
要開動坦克得在引擎下燒火
Drink_Beer

所以小學同學說他父親說冬天開軍車前,要用火烤油箱是真的他父親是隨國民黨來台的老兵,在說以前大陸有多冷的事情

2021-12-16 12:50
Mike H wrote:
二戰期間就發展出油電戰車
例如德國象式重驅逐戰車...(恕刪)

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法、美、德、蘇都曾相繼研製具油電混合驅動系統的戰車,尤以重戰車為主;戰後亦有更多國家入列。法國自1917年四月至翌年七月生產四百輛的Saint-Chamond戰車就屬油電混合驅動,採用已配備於鐵道列車的Crochat-Colardeau油電混合驅動系統。
ASRAAM wrote:
印象是發生在冬季的東部戰線
外面零下幾十度,冒著燒死風險待在裡面跟冒著凍死風險去待在外面是很令人為難的.
(對面虎式是有暖氣啦,但使用不當的話可能會全員睡死或是全員燒死...)...(恕刪)

作法是挖坑將戰車開進掩蔽,覆上帆布遮掩,然後在戰車底部持續燒油或柴火,用以維持機件與油液不致凍結,同時乘員也能夠取暖。



德國自一號戰車起即有從發動機室延伸至乘員戰鬥室的通風管,將發動機運作時產生的熱空氣引入戰鬥室。操作教範亦規定該風口在戰鬥室艙門全數封閉時也須隨之封閉,避免一氧化碳中毒。此通風管其實也非為乘員舒適而設,而是為了戰鬥室內裝設的電瓶。因為電瓶在高溫時的充電效能提高,低溫時則衰減。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