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這艘震海艦該如何收尾?

老闆是神XX wrote:
TVBS 的回復 還(恕刪)


你的截圖右上方是三立耶!
三立跟TVBS完全不同耶!
不懂你到底想表達甚麼?
PainterJ wrote:
我也是覺得台灣最不缺...(恕刪)

其實我也很同意,大型軍艦不適合台灣,但我認為台灣依舊需要兩支艦隊,作為戰時離開台灣附近前進到日本海域,在本島指揮下攻擊共軍艦隊,讓共軍需要分兵來找我們的軍艦!現階段需要調整我們的艦隊組成太多巡防艦沒有足夠放空能力,需要2000~3000噸的巡防艦與神盾的防空驅逐艦
國艦國造...哈哈
66JOE

就是A錢啦,想想獵雷艦[挖鼻孔]

2021-11-23 16:23
蔡謙卑(千碑) wrote:
Independence class護衛艦約1300噸的滿員編制僅僅23人。


這個人員編制做法,叫做損害管制全面放棄! 也就是說只要有任何戰損,必然蔓延,必然被燒到沈船!!
這個事件最大的問題是在海軍的規畫問題!

海軍鎮海艦的功能要求幾乎等同於一般的全能型防空驅逐艦的功能要求,卻完全不考慮這艘軍艦的生命週期中的升級空間與未來武器升級需求,也不管4500噸的船體是否能夠放下這麼多的武器系統。 選4500噸限制也是海軍高官為了養船的經費限制,不能超過這個噸位,否則養不起的觀念下搞出這個限制。
中科院TMD哪有權利去定這些武器要求與噸位限制?
只有海軍這些沒腦的XXX訂出這種白癡的要求與限制,完全不懂科技限制?

軍方最會的就是在已經定案的研發武器系統上加新功能,把當初沒有想到的作戰問題丟回去到研發單位去解決! 結果當然是TMD常常無法達到作戰想定,新司令上台,推翻前面的想定也是家常便飯! 這種官大學問大的王八蛋思維不改,你就別想國艦國造!
蔡謙卑(千碑) wrote:
這艘震海艦該如何收尾(恕刪)


這個半桶水作者功課沒作足文章要台灣以南韓為鏡
她不知道南韓正在建造蔚山三型飛彈巡防艦滿排4135噸 ,噸位有沒有跟台灣海軍訂的4500噸目標接近, 她的標準台灣有沒有以南韓為鏡? 要帶風向這種文章真的不夠專業。

蔡謙卑(千碑) wrote:
耗費大量公帑在嘗試錯誤中學習,然後導致進度不斷的延後。在在顯示出適時引進同級產品其實有其價值存在,而不是被「國X國造」的口號綁架。不計時間與金錢成本堅持武器百分之百本土化製造是缺乏系統科學的邏輯,沉迷於武器的本土化製造而排斥「洋X國造」導入成熟的外部技術在本質上已是缺乏科學的頭腦;在2021年海軍會壯士斷腕放棄迅聯專案真的不令人意外,對於迅聯專案於全面測評後幾乎確定被三振出局,其實國人不必太過憂心,因為真正的世界裡總是夢想很美好但現實很骨感,跌倒後記取教訓再站起來往前走便是,至於下一步該如何走呢?





台灣的造船能力問問台灣人自己不就知道了

造船裝備國產化比率不到2成 連裝備驗證 和測試平台都沒有

震海艦可以終止了


1988年6月27日,台灣聯合報首先報導臺灣海軍將採購南韓蔚山艦

消息見報以後輿論大嘩,對當時的台灣而言南韓是不能輸的對手

更不要說買軍艦了,10月28日一百多位大專院校相關科系的主任 教授聯名提出反對採購南韓蔚山艦

要求國艦國造

當時雜誌採訪曾任台灣海軍南陽軍艦艦長 海軍一九二艦隊艦隊長

時任高雄市立法委員蕭楚喬

他提到:七年前我們派了一批人出去學習造艦
  
回來沒看見他們畫過一張設計圖

30年過去了 台灣人還是一張設計圖也畫不出來







當年美國人手把手教台灣人怎麼造佩里級護衛艦,結果30年後台灣人也只能向老美

再買兩艘中古佩里級這種被美軍戲稱為海倫凱勒(又聾又瞎)的汪洋中的破船

可見台灣人造船水平之低
天衣神水 wrote: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恕刪)


6500噸就是要接替基隆級的選擇,可能跟團美國星座級,如果不接手二手伯克級Flight1/2的話。

2500噸就是二級艦,如果震海艦取消,接手美國自由級LCS+康定級升級,那新造二級艦就有空間,補上濟陽級的空檔。

版上一堆軍盲,老以為造船很容易,是沒有看過軍火商如何生存的嗎?沒有業績,就是一堆關廠、併購。台灣海軍的規模太大,從蔣介石逃跑來台灣,就完全是靠接收美國軍援才活下來。現在要真的建立自己的國防體系,還一堆中國統派在扯後腿,做不到的不能像黨國時代吹噓,就跑去抱中國大腿,中國人真的到哪邊都這樣。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