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shiyoyo wrote:
日本空自的F-15(其他使用F-15的國家沒那麼刻意) 法國的RAFALE(地面起降) 在主輪觸地後 還會繼續抬高前輪 只用兩個主輪滑行
用意是整個機身機翼形成的角度 當成是一片超大片的空氣減速板
為什麼這兩種機型可以 就設計得剛好啊 拉高前輪 噴嘴機身機翼都不會觸地 不用白不用
民航機為什麼不行 民航機能抬高的角度有限 尾椎會磨到地面
這是飛機降落觸地後的兩種減速方式,觸地後至機首垂下、鼻輪接地的延時只是表象。
飛機在陸地跑道減速進場時,必須藉提高攻角拉飄(flare)維持升力,故以主起落架觸地。民航機進場速度較低,觸地後運用逆向噴射、煞車等多種減速機構,因此鼻輪會在主起落架觸地數秒後接地。軍用機進場速度較高,且因重量考量減速機構較少。若觸地後立即使用煞車,將有過熱著火、鎖死偏滑的風險,且耗損過鉅。因此多以維持拉飄的姿態(extended flare)滑行一段距離藉空氣阻力減速,再使用煞車;但此種方式降落距離較長。
拉飄滑行本就是F-15的標準降落模式,與接續降落的客機型態KC-135顯著不同。
yoshiyoyo wrote:
實際看影片 距離沒多長
美國運輸部所屬聯邦航空總署(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FAA)的飛機飛行手冊(Airplane Flying Handbook)第十五章即建議噴射機觸地後四秒內鼻輪即接地,避免維持拉飄姿態滑行距離過長且可能以尾端觸地。

現今軍用機降落姿態控制多為自動,尾端觸地機率低。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