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1989年7月撤站為止,都是這深山堡壘中人聲鼎沸的桃源之城。
面積約2公頃,位於嵐山山地鐵路太魯閣主線5.4公里處的嵐山工作站,生活機能完備,從大辦公室、宿舍、澡堂、工寮、機車庫房、福利社、招待所、娛樂室到廟宇等等一應俱全,常駐超過50名的職員,堪稱林業小村。
在那個年代,能夠到此規模的伐木工作站,一共有:
宜蘭:太平山林場的太平山工作站(前三為日治時期三大林場,國民政府來台接收後擴大規模)
嘉義:阿里山林場的阿里山工作站(前三為日治時期三大林場,國民政府來台接收後擴大規模)
台中南投:八仙山林場的佳保臺工作站(前三為日治時期三大林場,國民政府來台接收後擴大規模)
台中苗栗:大雪山林場的鞍馬山站
新竹苗栗:竹東林場的觀霧工作站
南投:巒大山林場的人倫工作站
南投:巒大山林場的望鄉工作站
花蓮:木瓜山林場的哈崙工作站
花蓮:林田山林場的林田山工作站
花蓮:太魯閣林場的嵐山工作站
宜蘭:退輔會棲蘭山的棲蘭工作站
宜蘭:大元山林場的大元山工作站
總計12處,更遑論其他赫赫有名超過50公里長卻沒有集村的林道系統了
(比如說,南澳的和平林道、花蓮的西林林道,有興趣可以Google)。
國民政府來台以後
台灣總計是十二大林場
六大山地鐵道系統(太平山、阿里山、八仙山、嵐山、哈崙、林田山)
規模一個比一個巨大,一個比一個誇張。
日本時代拿手鋸砍根本是小兒科
國民政府拿電鋸才是潮,一天砍你一個月的量。
如果看到精確的伐木數據才肯相信國民政府是以海量在砍伐台灣的原始山林
日本人其實只拿了一小部分
而忽視上面十二大林場中有九大林場
都是出自自稱純正的中華民國人之手
國民政府(4456萬立方公尺)
日本時代則是(663萬立方公尺)相差了七倍之多
因為學校的課本、政府的官員都只告訴你日本人很可惡
開了三大林場把檜木砍光光
都是他們幹的,是壞蛋。
但同一個時間
自己卻開了另外九個規模都足以和三大林場PK
甚至海放三大林場的林場(天啊真饒舌),在山上砍樹拼經濟呢。
所以台籍充員兵佔比較多數
家族中有多位長輩有幸參與823(戰前到戰後)
以下為長輩口述:
桿(念第四聲)你以為林北很愛國,林北只是想活著回家
美軍提供武器,台灣人搶灘修電線,國民黨躲碉堡在XX
WolfSteve wrote:
假新聞、假史實,1450...(恕刪)
好奇查了一下當時的史料
根據當時金門防衛司令部任務編組
郝柏村在砲戰中沒啥貢獻阿
他是步兵師的師長
他手下根本沒砲兵是要怎麼跟老共打炮
步槍打大砲???
除非打嘴砲啦

烈嶼守備區 指揮官:第九師師長陸軍少將郝柏村
陸軍第九師
獨立戰車第二營第二連(M5A1十七輛)
野戰砲兵第六六九營(一五五榴)
陸軍第六0一高砲連(四0高砲)
陸軍第六五九高砲連(四0高砲)
探照燈第二連第二排
第八終端站
海軍第二艦砲管制組(受海軍作戰管制)
當中野戰砲兵第六六九營(一五五榴)
還是歸屬於金防部直接指揮
金防部直屬砲兵 野戰砲兵第六00群
第六0六榴砲營(一五五榴):
一般支援及增援烈嶼守備區
第六六八榴砲營(一0五榴):
一般支援及增援烈嶼守備區
第六九一加砲營(一五五加):一般支援
探照燈第二連(欠一排)
第六一二榴砲營(一0五榴):
一般支援及增援金東守備區
第六一九榴砲營(一0五榴):一般支援
第六六九榴砲營(一五五榴):(增援烈嶼守備區)
第六七0榴砲營(一五五榴):一般支援
第六九二加砲營(欠第二連)(一五五加):一般支援
獨立裝甲砲兵第三連(九0砲):一般支援
第六六四測量連:一般支援
探照燈第三連:一般支援
陸軍輕航排(L-19兩架):一般支援
郝柏村當時根本沒有砲兵歸屬在他指揮
可以推斷郝柏村能做也只有躲在地下坑道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