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二次大戰當時陸海軍士兵 德美軍訓練多久就上戰場?

人之常情,只是不知二戰徵召到大學畢業那些人是否被迫?
記得有些是大學畢業,像甘迺迪,福特就是


既然收到徵召令 就是被迫了
我指的是在這之前自願入伍

甘迺迪和福特都是自願
因有大學學位 直接任命為海軍後備少尉
美股廖添丁

當年大學生也要去太平洋戰場參戰。我看過二戰時期的life雜誌報導。上面報導說。那些新兵很像是來開party.

2021-10-12 12:56
jiunyiu wrote:
這個看兵種跟情況吧。我看「諾曼地大登陸」的原著小說,記得裡面提了他們訓練了一年多才去英國準備參加D-Day 。

新兵在基礎訓練完訓後才會分發至部隊。部隊何時上戰場取決於調令,在上戰場前必定持續操練。
時代不同,戰法,武器裝備不同訓練時間也不同
不是新訓完,就能投入戰場,面對戰場槍砲聲,殺戮,血腥斷肢,,光要適應不崩潰到聽命令殺敵就要一段時間戰場前應該還有個外圍適應及訓練期,菜鳥頂多只能當個彈藥補充兵

電影怒火特攻新兵要殺人那幕..57分處


16-17世紀兩軍站整排,面對面用火繩槍對幹那種最可怕....訓練幾天就能上戰場!
Mike H wrote:
甘迺迪和福特都是自願
因有大學學位 直接任命為海軍後備少尉

真的不簡單....
甘迺迪背部有運動傷害
自願加入陸海軍 都因體檢不合格被打槍
就算被徵召多半也不必服役
但他就是想從軍報國
靠著老爸出使英國 認識當時的駐英海軍武官
後來升任海軍情報局長的關係 進去做文書工作
這樣卻自認不夠分量 自願報名魚雷艇學校 調派前線
才有 PT-109 傳奇故事發生
hx135cb750 wrote:
有些人對徵兵講的好像戰力很差
可是二戰當時
美德兩國不也是到後期士兵都徵來的
像裝甲部隊,海軍艦挺操作
總不可能訓練一年才上場吧?
=========
蘇軍就不用說,看俄國拍的二戰電影,感覺沒訓練就上場


有幾個德國將領提過二戰德軍士兵的素質比一戰差很多,主要原因就在於德國的動員制度在凡爾賽合約中被摧毀,這是對德國看不到的實質戰力最大的摧毀。因為打從普魯士開始實施直到第二帝國BG這段期間實施的後備兵役制度完全的終結在那個合約中。

大致上(大致)當時普德役男服役期間跟以前我軍頭等上上簽的陸一特一樣抽重爽三年(幹到沒力....),之後還有4年的後備役,可以想像是在社會中服兵役看郵差寄信回營作訓練。7年以後就比較少鳥你但還是會有教召、點召這類的團康活動(日本師承德國、我島則是日本教出來的,所以我島以前的動員制度就是德意志的影印版)。

英國人當年也想照搬這套制度,但抱歉徵兵這關就通不過,不過還好有大量的阿三可以頂著。

你只要算算要是常備軍有50萬,那算上7年以內的兵一次可以烙多少人出來打架。而且退役5年內的兵軍事素養比在營兵強的多(二兵比退役上兵就那樣),就體力看個人。而且由於在營時訓練札實且沒事找你回來敘舊時也搞得相當的硬所以當年的德軍其實就像過去台灣一樣,大家都當過兵只是他們的回營訓練比我們扎實。

這點可以從日本跟老蔣開打時就看的出來,動員速度超快。上海才開打沒幾天就出現三位數的後備兵團也就是特設師團(一到兩位數是常備兵團,就是俗稱的甲種師團),而且後備兵團的戰力一點都沒有比常備兵團差。當年國府很多反戰派你要說他親日沒問題,但他們自己知道日本的後備動員能力有多強大,幾十萬常備軍可以短時間內變成百萬大軍,而且素質有一定的水準。

第三帝國擴充軍備時募來的絕大部分都是菜鳥,菜味會熏死人的那種。後面徵來的不但菜很多訓練時間還不夠,所以骨幹都是那些命比我老二還硬打了幾年都打不死的老兵在撐著。
waffe
waffe wrote:
有幾個德國將領提過二戰德軍士兵的素質比一戰差很多,主要原因就在於德國的動員制度在凡爾賽合約中被摧毀,這是對德國看不到的實質戰力最大的摧毀。因為打從普魯士開始實施直到第二帝國BG這段期間實施的後備兵役制度完全的終結在那個合約中。….第三帝國擴充軍備時募來的絕大部分都是菜鳥,菜味會熏死人的那種。後面徵來的不但菜很多訓練時間還不夠,所以骨幹都是那些命比我老二還硬打了幾年都打不死的老兵在撐著。

德意志帝國完備的後備動員制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受禁制,也只能維持10萬兵員。隨納粹崛起,首先大量擴編準軍事組織突擊隊(Sturmabteilung, SA)至450萬員額以規避和約限制,並以準軍事組織希特勒青年團(Hitlerjugend, HJ)進行青少年軍事訓練。1934年整肅突擊隊後隨即在1935年起徵兵擴編國防軍(Wehrmacht),至1938年已有60萬兵員。1939年九月波蘭之役前即戰力已達150萬,同時發佈動員,至1940年五月征法之役前即戰力已達250萬、1941年六月征俄之役前即戰力已達300萬。

兩次大戰的武器與戰術顯著不同。若說德軍士兵訓練水準不及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次大戰初期還是能以平均水準較差的武器裝備橫掃歐陸。戰術有效性與兵員素質可見一斑。

1939年8月26日動員令下達後,負責新兵訓練、復員及軍械補充的後備軍(Ersatzheer)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全期兵力皆能維持野戰部隊的30-60%,成功化解1943年史達林格勒、北非及1944年中央集團軍、南烏克蘭集團軍(Heeresgruppe Südukraine)遭圍殲後形成的戰力真空;1942年十月起亦編制預備師(Reserve-Division),提供佔領區管制、反游擊作戰等二線兵力。後備軍採德國陸軍傳統的軍區(Wehrkreise)制,使野戰部隊與預備充員部隊維持地域聯繫,也使新兵自訓練至下部隊皆能以團隊方式運作提高袍澤默契。這是德國後備軍制潛藏的優勢。
redshoulder wrote:
德意志帝國完備的後備(恕刪)


白板社會親青年與受過軍事訓練的備役中年有多大的差距?看看師承德國的小日本就知道了。

郭汝瑰回憶錄




還有一本日本兵參加中國戰役的日記回憶錄,書名叫個啥我給忘了,網路上不難找。裡面寫得很清楚,他被動員參加淞滬戰役,他們連隊上死傷慘重但一直都有後備兵補入,這些基本都是退伍五年內的現役兵。你要是在前線打仗希望送來的補充兵是上兵而是一堆二兵?還是你喜歡都是剛從新訓出來的菜兵?當過兵的都知道剛下部隊的人是什麼傻樣。而這部是下部隊是直接上戰場。

能動員一堆人不代表人力的素質,你訓練在扎實在嚴格訓練兩個月的能跟兩年的比?還是那句話,當過兵下過基地的應該都清楚,有沒有下過基地的兵在本職學能上與應對上差了多少。
waffe
waffe wrote:
白板社會親青年與受過軍事訓練的備役中年有多大的差距?看看師承德國的小日本就知道了。…..你要是在前線打仗希望送來的補充兵是上兵而是一堆二兵?還是你喜歡都是剛從新訓出來的菜兵?當過兵的都知道剛下部隊的人是什麼傻樣。而這部是下部隊是直接上戰場。….能動員一堆人不代表人力的素質,你訓練在扎實在嚴格訓練兩個月的能跟兩年的比?還是那句話,當過兵下過基地的應該都清楚,有沒有下過基地的兵在本職學能上與應對上差了多少。

以年齡與資歷為二分法並不能代表戰場上的實際作戰表現。以諾曼第戰役為例,德軍精銳的第91、第352步兵師為老兵與初上戰陣十幾歲新兵的組合,而作為陣地防禦、無法遂行進攻任務的第243、第709、第711、第716步兵師等皆由三十歲以上士兵組成。武裝親衛隊第12裝甲師「希特勒青年團」也為少數老兵與大多數初上戰陣的十幾歲新兵組合,但戰鬥意志無比高昂。盟軍雖擁有空中優勢,在地面戰鬥仍付出慘烈代價。據統計西線德軍即使處於劣勢,每名士兵都能比盟軍每名士兵多擊殺50%敵軍。除了所謂訓練素質、實戰經驗差異外,德軍使用已久且調度靈活的戰鬥群(Kampfgruppe)戰術應用也是主因。
waffe

10萬常備兵擴充15-30倍不是一堆菜鳥是什麼?你原來一個兵活生生馬上最少當班長了。當然您可以認為一戰打完接著打二戰的那些大叔也是極具戰力

2021-08-01 18:31
redshoulder

不就是您認為菜鳥不行,而大叔極有戰力嗎?

2021-08-01 18:38
兵的話最快三個月,士官以上就要好幾年

不過現代高科技戰爭 新兵幾乎沒啥用 只有後勤的份
~01呀 你甚麼時候要改進 換一次頁花了我4秒鐘~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