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

勇鷹現況

macross_sato wrote:
莊爺, 一大早跟下午4,5點會出去繞幾圈。

我實在搞不懂, 會不會以後要從高教機再發展ADF,

是不是又把後然裝回去。

若是這樣, 只要改引擎吊倉, 做到兩機種共結構。

類似F5F機尾掛千垂由外部調整重心。

這樣是不是簡單多了?

還有, TAS 跟ACMI實在太像了!
難怪老美看了嚇一跳直搖頭!

沒引擎的話, 只能 [ 研究 研究 ] 各式外形.

個人猜測, ADF 將跟 F-CK-1 天差地遠.

政策, 將左右未來戰機的走向. ( 加速 或 停滯 )

******************************
另外, 漢翔表示 :

將於 2月底完成 [ 研發測試 評估試飛 ] .---- ( 應是本樓所見的飛行測試 )

3月至 9月進行 [ 資格作戰 測試評估 ] .
莊孝爺 wrote:
資格作戰 測試評估



這麼快阿!?

莊爺, 這麼快要BFM!!!!?????

教練機要做什麼BFM???
macross_sato wrote:
從高教機再發展ADF,


真的想太多
IDF發動機就那點推力

要研發新戰機
請看看各國次世代戰機的推力有多少

連最糟糕的印度光輝戰機
推力跟省油性都比好不少
lordkon wrote:
真的想太多IDF發動(恕刪)


喔!

因為第一代主要機體結構設計人員這五年陸續退休。

所以這一次可能還有機會參與到。

除了翼剖面與前段結構, 可以看到中段機身大致相似。

當然最好如莊爺所說, 外來有大推力引擎因此可以依據展開氣動力與結構。

反之, 就真的會停滯不前了。

那這時原有舊架構, 只能想辦法減重新材料與結構最佳化,

航電減重, 甚至拿掉機砲等。

飛彈持續減重微型等。

否則, 軍方期待F35, 那是否會造成航太人員又一次大出走是最嚴重問題。

倒不如提出 IDF E/F 繼續延續設計能量還較有可能與出路。
macross_sato wrote:
這麼快阿!?

莊爺, 這麼快要BFM!!!!?????

教練機要做什麼BFM???

教練, 不只是教練, 戰時還要能作戰.
莊孝爺 wrote:
戰時還要能作戰



炸草嶼?
macross_sato wrote:
喔!因為第一代主要機(恕刪)


下一代就是換引擎
比照JAS-39換F414-EPE跟放大機身
隱形設計加入為標準中型戰機
會很接近韓國KFX戰機
lordkon wrote:
下一代就是換引擎
比照JAS-39換F414-EPE跟放大機身


Flygsystem 2020已經腰斬。

現在SAAB 加入 BAE Tempest喔!

目前是以 JAS-39NG 撐到 Tempest 6代機直接上。

乾脆重新找人家合作好了, 實在搞不懂是在幹麻。
macross_sato wrote:
喔!因為第一代主要機(恕刪)


勇鷹的外型雖然和F-CK-1很像,但是漢翔的說法是內部已經使用大比例的複合材料。

照理說用了複合材料,機翼機身內部的結構設計一定完全不同,必須重新佈局。因為材料的特性是完全不一樣的。

如果沒有意外,漢翔應該已經跑過一次完整的新戰機設計的流程。當然流體的部分可能被簡化了多倍。

以我看法,如果有預算,漢翔可以先與中科製作一款五代驗證機。

把雷達反射波,尾翼飛控實驗驗證全部在驗證機上跑過一遍,甚至是彈艙問題等等。

甚至到時直接升級發動機給新款的戰機就好了,不要搞太多的酬載。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TW Energy wrote:
照理說用了複合材料,機翼機身內部的結構設計一定完全不同,必須重新佈局。因為材料的特性是完全不一樣的。


可以比對出廠時漢翔組裝紀錄片與IDF生產照片比對機身縱樑與格框數目, 就可以推估複合材料使用在

機體結構件還是蒙皮還是油箱, 管線哪些部分比較多。

約略30%複合材料, 應該不是用在機體結構件。
  • 8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