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que wrote:
堂堂法國大海軍也不過16艘水面戰鬥艦+航母+三艘兩棲攻擊艦
台灣居然有26艘水面戰鬥艦大笑
然後很多人哭養不起直母或輕航母真是莫名其妙大笑(恕刪)
如果這個突擊艦這幾年真的會被插單排進去,就不確定新船塢艦還會不會一樣按計畫建4艘了
反正就按原計畫建船塢艦,還是中途追加突擊艦的差別而已
海軍規畫要建4艘船塢艦用來取代已經老朽的及已退役的LSD193.191跟其他登陸艦,不建得話就得到處找大型渡輪還是再去跟老美要看看有沒庫存替代艦好用
不然各離島就乾脆棄一棄算了,每年海軍來回跑給各島補給以及更換受水氣.鹽份侵蝕的各裝備替換都需要用上這些大型塢艦與登陸艦,應該不會真的有人覺得靠島上駐兵真的有能耐維護高精密裝備吧?~

再來大概就是趕著要剪綵的那艘船塢艦亮相啦(雖然據說船體內裝大都根本都還沒完成,不過上頭趕政績嘛..)
antispy wrote:
台灣挖到石油了嗎?這艘做出來,不用周邊護衛船艦嗎?不用更多軍士官操作嗎?還有港口、碼頭、補給、艦上直升機隊和相關的後勤、人員,光這些應該就吃垮海軍甚至國防部的預算了吧。
平常運補可以不用護衛艦,海軍出南海還是各離島運補也不一定都多艦出航
或許是美軍艦隊經常大艦隊編制秀肌肉給人的誤會,其實平常這類大型船艦獨自運作或只當配一艘護衛任務的戰鬥艦的狀況反而比較常見
海軍目前兩棲艦編制上有
中和級戰車登陸艦(滿排8792t,人員編制224)x兩艘
中海級(滿排4,850t,人員編制109)x5艘
兩棲登陸指揮艦(滿排3,698t,人員編制108~125x1艘
船塢登陸艦(滿排13700t,人員編制358)x1艘
以上各艦將會被之後預定的4艘新船塢艦給取代,人員編制上差不多就是1:1轉換(可能還多出一些餘裕
如果會有突擊艦入隊,船塢艦就可能少建一點以維持編員不擴增而已
2萬噸級的LSD/LHD大約編制人員350員上下(不含航空編組),以一舊艦退一新艦補來說,LSD193的編制人力剛好就夠1:1轉換到新LHD上,如果是轉換到新船塢艦上還會有多出的人力可以分配給其他艦
國外LHD運用時也不一定都會航空編組常態滿編,視任務需求才將陸基航空機跟後勤資源再移上船
平常以空船(但航空後勤硬體會保留部分在艦上)的方式當普通LSD使用也不是沒有
過往海軍如何運用手上的LSD,以後這些新艦也是差不多用法
oculata wrote:
即使是太平島碼頭也已(恕刪)
後勤能量握在自己手裡做事才方便,更不用說民用貨輪就真的平常好用(也不見得,雖然現有合作有挑過也有簽保密,但調度上有時也是多少要看廠商安排),需要提升戰備等級時這些都不具備自防跟電子搜索.反制能力,對護衛艦的要求只會更高
海軍新備的那幾艘通通都是設計成具備指管.短程防衛.電子戰的,從後勤跟泛用的觀點看海軍不會這麼輕易放棄,再者這些都是為了更換年事已高非常老舊的舊兩棲艦艇,當然突擊艦是多少有爭議,但泛水運輸艦還是需要保留能量較好
herb16899 wrote:
人員配置是一個很大問...(恕刪)
現在就是縮編過頭早就無法應付現有裝備了,大略一成左右的老練後勤人員還是用退役約聘的方式去協助日常業務的(然後這些都沒顯現在現有人力編制上),這種畸形人員結構再撐也就不過10來年(個人某幾位老同學就是這類約聘人員,之前算是隸屬軍備局的裝備測試編制)
想要維持高品質妥善,接裝各式新裝備,數量又不能少到質被對岸量壓過(更不用說對岸的質也早就起來),重新檢討編制人力需求和國防預算,國家預算分配本就是當務之急,只是在歷屆與近年政客的選票考量下還是以福利(撒錢)釋出根不適當的畸形電力策略為主軸,個人是不看好這種嘴硬死撐得畸形施政方針
等最後後勤與基本人力架構崩盤時終究還是會正視這些基本面的,老同事間聚會時聽他們這類現職自嘲打雜工的幹譙已經變成正常能量釋放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