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回來了!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12月6日返回地球

日本的深空探测网相當強大 僅次於美國 比前蘇聯還要強

臼田宇宙空間観測所 64m 超大天線 1984年造 已經退休去了 中國同等級的才剛始造



JAXA追跡ネットワーク

好事啊,能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都是好事
比某些只会拿别人的成就来打嘴炮的强多了
mjh1021 wrote:
好事啊,能为人类文明(恕刪)


恭喜中國做到美國 60年前做的事
日本国立天文台设在夏威夷的昴星团望远镜11月20日首次拍摄到了隼鸟2号飞向地球的身姿。

拍摄时,隼鸟2号距离地球大约580万公里,相当于地月距离的15倍左右,亮度仅为肉眼可见亮度的约2700万分之一。

接下来,隼鸟2号将对飞行轨道进行微调,其后于12月5日将样本舱推离。样本舱预计将于6日凌晨在澳大利亚南部的沙漠着陆。
欲上青天攬明月 wrote:
呵呵,美国也没有小型(恕刪)

是你不懂.在宇宙這個尺度.遠近是代表著技術層次的高低沒錯
不然你們也弄個探測器去冥王星瞧瞧
腦子是個好東西.可惜不是每個人都有......
1969 wrote:
是你不懂.在宇宙這個(恕刪)


火星冥王星引力和隼鸟号取样的小型星是一个档次吗?
知道以色列,印度月球探测器还有欧洲的火星探测器都是着陆时出事的吗?

这就是我不太愿意和你们说太多的原因,因为我发现你们普遍不懂航太

航太科技高低有很多区分,并不是只有远近。
我还是那句话,你们先去了解了嫦娥五号取样和隼鸟号取样操作的差别,还有小型星和月球引力差别再来讨论

光拿远近来区分说明完全没有航太知识






首先隼鸟号工程引进法德,深空探测,美国技术,登陆器是法德的,离子推进器技术美国的



隼鸟二号采集样本在0.1g到1g之间(注意单位是克), 至于什么3.2亿公里,那是哪方面数据好就鼓吹哪方面的能力。确实,3.2亿公里确实打破了记录,但距离远并不完全代表技术。
小行星长度不足一公里,引力忽略不计。只要保持与小行星同步就行了。 日本采样的方式,看着似乎非常科幻,但实际上也只是摆个架子。如果真有能力造一个采样用的机械臂出来,为何不用呢?用了至少采样的量就不会才这么点,也不会让营销号们毫不敢透露采集了多少东西回来。 至于嫦娥五号,采样2kg(注意单位是千克),直接甩开隼鸟二号几条街不说。

直接看难点。 嫦娥五号的难点,一是月面起飞技术。月球有较大的引力,想在月面操作必须要发动机有很大的推力来与月球的引力保持平衡。

月面起飞这项技术相比于月面软着陆需要有更强的发动机才能完成,而日本目前连软着陆都未能实现。
第二个难点在于远距离的无人对接。这项技术不多说,美帝也没玩儿过。(其实可能就跟隼鸟二号与小行星保持同步的难度差不多。) 至于嫦娥五号的采样方式,机械臂加抽取,采了2kg。

嫦娥五号更难一些,隼鸟你可以理解为是发射一个航天器去和另一个在太阳轨道的"航天器"对接。难点主要是飞得远。。不像嫦娥五号整个计划那么复杂的系统工程。。着落小行星难度根本不大,小行星又没有什么引力基本就是直接到地方减速和小行星相对静止就完了。隼鸟二号难度和一般的人造行星差不了多远,也不知道吹个什么。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嫦娥五号是给后续的月球基地打基础,更具有现实意义。而隼鸟二号去探测一个小行星。这个意义不大(因为下一次探测这个小行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利用更是不知道猴年马月了),不过隼鸟二号因为是人类第一次采集小行星样本,所以更加亮眼。我的理解是嫦娥五号和隼鸟二号的区别就像专业的工业设备和让人眼前一亮的玩具的区别差不多。
欲上青天攬明月 wrote:
这就是我不太愿意和你...(恕刪)

你還是去看你的日本av好了
一年火箭打不到双位数也出来吹...中国现在航天发射已经奔四十去了
日本也就跟在欧美背后搞点深空探测尝鲜下了

载人航天、空间站、大推力火箭、月球火星探测...这些东西越往后走本子是越乏力的
不过一个37万平方、1亿多点人的岛国各项能力达到这个程度已经是很逆天了

美国人是几十年前就搞过阿波罗不假,中国走别人半个世纪以前走过的路也不过是后来追赶者应有的姿态
至于福尔摩沙么...再等100年看看能不能自己打个卫星上去先
欲上青天攬明月 wrote:
这就是我不太愿意和你(恕刪)


因為你什麼都不懂只會照抄中宣部給宣傳稿 只會讓人發笑而已
IDF302 wrote:
這是人類第2次從月球(恕刪)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12月6日返回地球,
等回來之後再說吧, 如果重返大氣層就燒掉或是降落時撞毀也是白搭一場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